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恶性神经胶质瘤作为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经手术联合体外放疗、化疗等标准治疗方案后,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患者的生存期仅为14.4个月,传统治疗难以满足患者对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要求。近年来,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作为植物提取多酚类物质,其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等多种抗肿瘤作用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及深入研究。本文将从绿原酸类物质在胶质瘤治疗领域的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协同以及人体内代谢等相关研究展开总结与讨论,旨在为胶质瘤治疗中绿原酸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3 3 .3 %~ 5 8.9% ,平均 43 .5 % [1] ,其侵袭性强 ,瘤细胞很容易侵入周围正常组织间隙而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 ,常侵犯几个脑叶及其深部的结构乃至对侧脑半球 ,手术完全切除困难。胶质瘤恶性程度高 ,生长快 ,病程短 ,平均细胞周期仅 3 .5天 ,术后复发很快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治疗中最棘手的难治性肿瘤之一[2 ] 。现就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脑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总原则是 :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 ,尽可…  相似文献   

3.
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陈忠平 《癌症》2001,20(4):441-44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的统计,随地区和种族不同,原发性脑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的年发病率为2~19/10万人[1],其中原发良性脑肿瘤约占40%。在美国,原发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为6.6/10万人[2],在所有的原发性脑肿瘤中约60%为胶质细胞瘤,其中大多数为高度恶性的星形细胞瘤。由于大多数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所以治疗十分困难。神经外科领域的二大革命(以CT问世为划时代标志的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对神经外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恶性脑肿瘤的治疗似乎并没有突破性进展,恶性胶质瘤大多(77%)在确诊后一年内死亡。因此,如何提高恶性脑肿瘤特别是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李刚  张庆林  田志刚 《癌症》1999,18(4):482-484
脑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50%,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使各种治疗手段均难以达到根治程度.尽管近年来在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脑胶质瘤病人总的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因此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抗肿瘤模式.肿瘤的生物疗法是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一种新型抗肿瘤模式.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肿瘤的生物疗法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的疗效.本文就生物疗法在脑胶质瘤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反应.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604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8例,女246例,年龄5-80岁,平均46.2岁.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411例(68%),其中Ⅰ-Ⅱ级262例,(63.7%),Ⅲ-Ⅳ级149例(36.3%).室管膜瘤55例(9.1%),少枝胶质细胞瘤93例(15.4%),脉络丛乳头状瘤14例(2.3%),髓母细胞瘤31例(5.1%).肿瘤周边剂量为8-30Gy,平均15.4Gy,中心剂量为25-62.5Gy,平均40.2C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60个月,平均19个月.低度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明显优于高度恶性胶质瘤(P<0.005),伽玛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低度恶性胶质瘤生存期大于高度恶性胶质瘤,生存1年以上和生存2年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伽玛刀对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高恶性胶质瘤,并且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对体积较小,脑深部或脑干胶质瘤,伽玛刀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对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反应。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604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胶质瘤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其中男358例,女246例,年龄5-80岁,平均46.2岁。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411例(68%),其中Ⅰ-Ⅱ级262例,(63.7%),Ⅲ-Ⅳ级149例(36.3%)。室管膜瘤55例(9.1%),少枝胶质细胞瘤93例(15.4%),脉络丛乳头状瘤14例(2.3%),髓母细胞瘤31例(5.1%)。肿瘤周边剂量为8-30Gy,平均15.4Gy,中心剂量为25-62.5Gy,平均40.2Gy。结果:随访时间为6至60个月,平均19个月。低度恶性胶质瘤的疗效明显优于高度恶性胶质瘤(P〈0.005),伽玛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8%。低度恶性胶质瘤生存期大于高度恶性胶质瘤,生存1年以上和生存2年以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伽玛刀对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高恶性胶质瘤,并且能有效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对体积较小,脑深部或脑干胶质瘤,伽玛刀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并延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王飞  黄强 《中国肿瘤》2003,12(1):21-23
近来随着对神经干细胞分离、鉴定及其在体外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神经干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特性,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胶质瘤是CNS发生率最高的肿瘤,其治疗至今也未取得突破坏进展。神经干细胞作为外源基因治疗的载体可用于颅内肿瘤的基因治疗,能够弥补病毒载体的某些不足,而成为颅内肿瘤基因治疗较理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放疗、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观察,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对脑胶质瘤采用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992年—1996年3月31日,我们对55例脑胶质瘤采用综合治疗,进行3a~5a随访,截止1999年4月1日,全部病例观察3a以...  相似文献   

9.
恶性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之敏  陶承 《中国肿瘤》2006,15(3):158-162
目前研究表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涉及调节细胞增殖的信号通道的分子或基因异常,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或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针对肿瘤细胞内传导通路(包括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上的特异或相对特异分子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传统细胞毒化疗以外的肿瘤化疗的突破口.全文总结了近年来在脑肿瘤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应用小分子物质和单克隆抗体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单纯依赖手术切除难以根治,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随着分子和免疫学研究的发展,以脑肿瘤电场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新型治疗方法逐渐增多,并且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本综述旨在介绍近年来脑胶质瘤治疗领域的重要成果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胶质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为87.5%、复发率为16.7%、ADL评分(73.94±4.90)分,对照组2年存活率为66.7%、复发率为37.5%、ADL评分(59.26±4.2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6.28±5.81)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28.64±5.33)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有效率高,复发率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临床价值肯定。  相似文献   

12.
脑干胶质瘤的预后相当不理想,放疗和化疗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而无论是放疗还是化疗都要求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但是,对于弥漫生长而无法切除的脑干胶质瘤活检的必要性至今仍颇受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脑干部位弥漫生长的肿瘤活检面临很大风险却缺乏直接治疗作用.而且认为即使没有病理诊断也能够获得比较可靠的临床诊断。因此,对于有脑干胶质瘤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活检呢?本文报告一例临床诊断为桥脑胶质瘤的女性患者,患者没有接受活检,仅经过放疗和化疗,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50例脑胶质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自1998年8月至2001年8月,对50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每次3~4 Gy,每周3次,共计15~20次,总剂量56~60 Gy.结果 1、3、5年生存率为60%、40%、34%.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生存率,近期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蒿甲醚(Artemether)抗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立体定位仪在SD大鼠大脑皮质层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1×106/μl)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在接种第3天后,各组采用灌胃给药法连续给药10天。于接种后的第20天解剖大鼠,经活体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的全脑标本。在大鼠脑部接种穿刺点做冠状切口,按垂直和水平方向测量肿瘤大小。肿瘤体积=a2bπ∕6(a为肿瘤的短径,b为肿瘤的长径)。全脑标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组织做病理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分别为Ⅰ组(39±4),Ⅱ组(29±6),Ⅲ组(12±8),Ⅳ组(10±5),生理盐水组为(52±7)。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均明显少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 P<0.01)。各实验组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蒿甲醚具有明显抑制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作用;蒿甲醚抑制原位脑胶质瘤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高,其治疗涉及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与成人肿瘤有很大区别。本文总结几种常见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胶质瘤干细胞(brain glioma stem cells,BGSCs)的研究仍以细胞实验研究为主,因此培养出大量合格的BGSCs是所有相关研究的首要步骤.本实验用一种新的较简化的方法从临床人脑胶质瘤标本中进行脑胶质瘤干细胞的培养纯化.方法:对1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处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进...  相似文献   

17.
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32例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有别于传统二维放射治疗,它能够对靶区施以精确照射,并且能减少靶区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本研究拟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3DCRT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术后3DCRT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32例,其中低分级(LGG)和高分级(HGG)胶质瘤各为14和18例。中位放射剂量60Gy(50~81Gy),设3~4个野作非共面等中心照射。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4.4~34.6个月),全组肿瘤复发9例(LGG1例,HGG8例),死亡8例(LGG1例,HGG7例)。1、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9.4%和63.2%,1、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8.5%和59.4%。LGG和HGG的2年OS分别为92.3%和32.1%(P=0.0156),2年PFS分别为92.3%和0(P=0.0027)。3级以上急、慢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12.5%(4/32)。结论:3DCRT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毒性是可接受的,对低分级胶质瘤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对高分级胶质瘤的疗效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150 mg/(m^2·d)替莫唑胺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15%(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均未见治疗性死亡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中轻度白细胞计数减少、放射性脑水肿、恶心呕吐、发热、骨髓抑制及贫血等症状(P>0.05)。实验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复发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是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 从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提取DC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不同肿瘤抗原的DC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CTL)体外杀伤活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治疗方案:将56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19人接受冻融法制备的自体肿瘤抗原DC疫苗和卡介苗(BCG)治疗,阳性对照组17人接受全肿瘤组织匀浆和BCG治疗,阴性对照组20人,术后仅接受放疗。结果 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DC。DC在负载肿瘤抗原后诱导CTL杀伤活性大大提高而DC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对CTL杀伤活性无显著影响。临床治疗中实验组中位数生存时间大于38个月,阳性对照组为24个月,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13个月)。生存分析示3组间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采用冻融法制备的自体脑胶质瘤抗原DC疫苗可抑制脑胶质瘤的复发和进展,从而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并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从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提取 DC 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免疫学鉴定。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负载不同肿瘤抗原的 DC 诱导细咆毒性 T 细胞(CTL)体外杀伤活性。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治疗方案:将56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19人接受冻融法制备的自体肿瘤抗原 DC 疫苗和卡介苗(BCG)治疗,阳性对照组17人接受全肿瘤组织匀浆和 BCG治疗,阴性对照组20人,术后仪接受放疗。结果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可获得高纯度的 DC。DC 在负载肿瘤抗原后诱导CTL 杀伤活性大大提高而 DC 与肿瘤细胞共培养对 CTL 杀伤活性无显著影响。临床治疗中实验组中位数生存时间大于38个月,阳性对照组为24个月,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13个月)。生存分析示3组间的生存曲线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冻融法制备的自体脑胶质瘤抗原 DC 疫苗可抑制脑胶质瘤的复发和进展,从而有效地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