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长春瑞宾加顺铂(NP方案)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和栓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选择性插入肿瘤供血动脉——支气管动脉,局部灌注长春瑞宾40~50mg,顺铂40~60mg,并用超液化碘油加顺铂乳剂4-8ml栓塞支气管动脉,间隔4周再次治疗,一般治疗2~4次。结果 38例患者采用该方案(NP方案)共治疗92次,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1例,稳定(NC)7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63%。结论 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支气管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个有效、适用的一线联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安全可靠,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对老年人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对60—80岁85例中肺癌患者用Seldinger's插管技术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结果 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31例,稳定30例,进展4例。结论 对于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老年晚期肺癌,选择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加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对本组25例晚期肺癌采用BAI后行全身化疗。结果:完全缓解2例(8%),部分缓解10例(40%),有效率48%,中位生存期8个月。结论:BAI加全身化疗对晚期肺癌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加栓塞治疗肺癌(附7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78例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BAI+BAE)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 选择经BAI或/和BAE治疗中晚期肺癌78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最少1次,最多6次。结果 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30例,缓解率达66.6%,病情稳定17例,总有效率达88.5%。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顺铂(DDP 80mg/m^2)、健择(1.2g)治疗中、晚肺癌的疗效。[方法]8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组(A组)40例,静脉注射治疗组(V组)40例。[结果]A组缓解率65%,中位生存期10个月,生存1年以上患占52.5%;V组缓解率30%,中位生存期6个月,生存1年以上患占30%。[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6.
蒙志斌  康平等 《医学文选》2002,21(4):441-443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灌注顺铂(DDP100mg/m^2),盖诺(40mg)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 8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随机分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组(A组)40例,静脉注射治疗组(V组)40例。结果 A组缓解率77.5%,中位缓解期7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生存1年以上患者占52.5%;V组缓解率45%,中位缓解期5个月,中位生存期6个月,生存1年以上患者占22.5%。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的疗效。方法:对32例经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通过seldinger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分析肿瘤的供血情况、肺癌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AG)表现,同时采用卡铂、顺铂、阿霉素、丝裂霉素及长春新碱等(通常选用3种以上的药物联合)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并观察其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完全缓解的6例,部分缓解20例,稳定的4例,恶化的2例。肿瘤大小的改变:32例中显示24例病灶缩小,2例肿块消失,4例肿块元明显改变,2例肿块显示增大。结论:如果肺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疔(BAI)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彬  肖建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155-15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50例(A组)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50例(B组)行全身静脉化疗。结果A组完全缓解(CR)1例(2%),部分缓解(PR)32例(64%),稳定(NC)15例(30%),进展(PD)2例(4%),总缓解(CR+PR)33例(66%);B组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0例(40%),稳定(NC)25例(50%),进展(PD)5例(10%),总缓解(CR+PR)20例(40%)。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的治疗效果. 方法 对70例晚期肺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螺旋CT及生存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肺癌中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5例,无效5例,缓解率为85.7%.小细胞型肺癌BAI治疗后部分缓解高于非小细胞型肺癌(75% vs 50%P=0.044);多血管型肺癌BAI治疗后部分缓解显著高于少血管型肺癌(77.8% vs 20%P=0.002). 结论 介入治疗对各种组织类型的晚期肺癌是较理想的治疗 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汪云祥  周良  张盛泰 《微创医学》2003,22(2):154-155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对老年人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对60~80岁85例中肺癌患者用Seldinger's插管技术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结果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31例,稳定30例,进展4例.结论对于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老年晚期肺癌,选择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支气管肺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 (BAI)化疗药物治疗支气管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2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中晚期支气管肺癌 ,经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后 ,灌注化疗药 ,比较治疗前、后CT评价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等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 12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分支增多 ,血管网及血管湖形成。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病灶内部密度减低且与周围结构关系改善 ;瘤体及纵隔淋巴结均较前缩小 (P <0 .0 1)。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支气管肺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特点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特点,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对咯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镜下表现和病因进行分析。结果2361例不明原因咯血患者镜下表现为管腔内菜花样、乳头状、球形或结节样新生物时93.5%为支气管肺癌,炎症也占有一定比例(4.2%);镜下表现为支气管黏膜肥厚、凹凸不平者,支气管肺癌占95.6%,4.2%为支气管结核所致;镜下见黏膜充血水肿,伴或不伴脓性或黏性分泌物是支气管炎性病变的突出表现,支气管炎88.7%、支气管扩张5.1%;而瘢痕狭窄仅见于结核患者。结论不明原因咯血患者支气管镜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其次是管腔内新生物形成,黏膜肥厚、凹凸不平,主要病因分别是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性病变和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的48例老年晚期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均接受单药PEM化疗,培美曲塞二钠以500 mg/m2,第1d静脉滴注,21d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观察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结果]CR 1例,PR 20例,SD 15例,PD 12例,RR43.8%,临床获益率(CBR)75.0%,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 11.2月;生活质量改善50%,稳定33.3%,有效率达83.3%;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无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单药PEM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而毒性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4.
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全身化疗治疗52例晚期肺癌,其中16例小细胞癌有效率为100%,36例非小细胞癌有效率为83.33%,52例肺癌总有效率为88.8%。本法副作用小,短期疗效明显,尤其对小细胞肺癌,是值得选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动脉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原发性中心型肺癌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将3F同轴微导管置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内灌注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随之在透视监视下注入适当剂量的碘化油一顺铂乳剂。结果: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生存率为90.32%(28/31)。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丹参联合化学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性胸腺瘤3例)、肿瘤治疗后随访或疗效监测14例(其中有肺部手术史3例)。观察无肺部手术史45侧肺动脉的分级,癌症合并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分布;19例肺癌观察肿瘤供血血管,肺癌病灶内肺动脉分支的表现;测量48例肺动脉干分叉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朵45例显示肺动脉7级以上,6级以内肺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发现癌症合并4—6级肺动脉栓塞l例,显示5级以内肺动脉旁淋巴结。19例肺癌肿块直径≥3cm12例均见病灶供血血管,病灶直径〈3cm7例,4例见供血血管。供血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部分为外周肿瘤附近的肋间动脉或膈动脉供血。显示肺癌内肺动脉受侵表现。48例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注射延迟时间分别位于22S-33fi之间,平均29.17±0.45S。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分别为250.51±4.82Hu、27O.OO±8.26Hu、24O.41±4.44Hu、452.21±29.45Hu,四者动脉cT增强净强化值均大于200Hu。结论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控制在对比剂处于肺循环中后期、体循环早期的胸部“动脉血管期”,腹部肝动脉期,胸部可以发现肿瘤合并6级肺动脉以内的肺栓塞,显示5级肺动脉旁淋巴结,肺癌病灶内肺动脉的受侵情况,肺癌的供血血管,同时发现腹部肝动脉期的病变特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介入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MMF)联合他克莫司(TAC)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收集SRNS患者74例,其中微小病变(MCD)32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22例、弥漫性系膜增生(DMP)20例,所有患者采用 MMF 1 g/d和糖皮质激素50 mg(隔日一次)治疗(第一步治疗);第一步治疗仍未实现临床缓解的患者,则自动进入第二步治疗方案,即停用激素,采用MMF 1 g/d联合T AC 3 mg/d治疗6个月,观察不同治疗方案和病理类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4例SRNS患者接受第一步治疗,24例(32.4%)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例(5.4%)部分缓解;余下46例未出现临床缓解的患者停用激素,接受第二步治疗,22例(47.8%)患者达到完全缓解,4例(8.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不同病理类型缓解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MCD缓解率最高,FSGS缓解率最低。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MF联合TAC治疗SRNS ,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放射治疗疗效。[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患者4例。剂量44~52 Gy/24~27次/5~6周。[结果]4例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例。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于肝癌移植术后复发或转移患者仍有较好的疗效,且肝癌移植术后再行放射治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结合胸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晚期中心型NSCLC患者,分别行支气管动脉(或相关供血动脉)灌注化疗结合胸腔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