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制剂,我区已全面推广使用并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为了解我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阳性率及其持久性,于1994-1995年在我院门诊对1~6岁在新生儿期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进行抗一HBs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实施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的目标人群主要定位在新生儿,并已将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的基础免疫。该项接种工作在常山县从1992年开始实施,2002年5月1日开始进行免费接种,疫苗在接种人群中的免疫持久性以及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和何时进行加强免疫已成为人们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十分沉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最经济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解通州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3~12岁儿童乙肝免疫后保护性抗体分布情况,探讨产生抗体的影响因素。评价目前我区接种血源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长期保护效果,进行了本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免疫后16~18年的长期免疫效果定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长期免疫效果,探讨乙肝血源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 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象为1987-1989年出生并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与前期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1)1987-1989队列的免疫人群在免疫7年、14年、18年后的疫苗保护效果分别为89.7%,94.8%和87.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保护性抗体水平分别为57.37%,32.80%,36.67%,免后14、18年的抗体保持在一致水平;(2)乙肝血源疫苗接种16~18年后,平均HBsAg阳性率为1.99%;保护性抗体水平为36.67%,总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2.91%.结论 新生儿普种乙肝血源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疫苗免疫18年后保护效果稳定,不必进行人群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重组酵母疫苗接种6~9年的人群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普种预防HBV感染的免疫效果,探讨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持久性。方法采用出生队列定群研究结合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研究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的效果;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1)HBsAg平均阳性率1.9%(95%CI 1.4~2.4%),总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为53.2%(95%CI 51.2%~55.2%)。(2)从免疫后1年的88.2%下降到免疫后9年的44.3%。(3)疫苗保护率为89.9%,与2000年的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免疫人群乙肝保护性抗体水平随接种年限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疫苗保护效果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保护持久性及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应答。方法采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后13年的血清学效果和加免实验的抗体反应。结果941名免疫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滴度已明显下降,66.0%的儿童抗-HBs水平在保护性水平(mIU/ml<10)以下,但仍有较高保护效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0.53%)与免疫后1年时(1.4%)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国产乙肝血源疫苗具有持久的免疫预防效果。使用5.0μg剂量的乙肝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对105名抗-HBs阴性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结果加强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70.5%,回忆反应较好。结论国产乙肝血源疫苗低剂量免疫有很好的免疫保护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有较好的回忆反应。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乙肝HB)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属于乙肝高发地区。HB疫苗的推广使用,为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发病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东阳市自1992年起开始执行新生儿应用HB疫苗预防乙肝的方案,1995年6月份起,对按规定完成HB疫苗全程接种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现将在1995~2002年期间出生的新生儿的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在1995~2002年期间出生的新生儿,在完成全程接种后的第30~60天内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者。2 HB疫苗HB血源疫苗在我市的使用时问为1992~1998年年底,使用剂量为10微…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是人群预防乙肝的关键措施,但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就会降低保护性.通过对新生儿接种HepB后低/无应答影响因素的综述,为提高新生儿接种HepB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应答率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分别接种10μg与5μg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免疫水平,为调整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新生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不同时间段人群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化学放光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两队列新生儿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低无应答率接种10μg组均低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接种10μg组均高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免疫后12个月内两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均呈下降趋势,免疫后12个月10μg乙肝疫苗组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接种5μg乙肝疫苗组。结论新生儿接种10μg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5μg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0.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好的措施。目前我国生产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非常显著,接种后免疫获得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为阳性。成年人接种疫苗后,保护性的表面抗体阳转率95%左右,学龄前儿童为96.6%,新生儿为96.2%。但仍会有5%左右的人接种后表面抗体不转阳,也就是说没有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新生儿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乙肝基因疫苗对新生儿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自广东省内的5个不同地区的181名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进行不同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观察,按规程免疫1个月后抽血检测HBsAg和抗-HBs;并随机选择来自5个不同地区的321名3岁儿童进行抗体阳转率分析。结果 乙肝基因疫苗母婴阻断保护率平均为88.8%,不同基因疫苗的阻断效果差异无显性。母亲双阳的婴儿阻断率较总阻断率有所下降。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儿童阳转率差异无显性,抗体阳转率在接种疫苗1年后显下降。结论 重组基因疫苗在新生儿中免疫效果良好,但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对免疫程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原及抗体检测及统计分析,科学评估我区当前的免疫规划防控效果。结论贵港市港北区6年来乙肝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要继续开展新生儿乙肝免费接种,加强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成功地用于乙肝暴露前后的预防,是近10年来医学界的一大成就,对乙肝疫苗的近期效果,已在人群中进行了大面积的阻断母婴传播和婴儿免疫策略研究[1.2],结果证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原性.自19866年起,我区对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了大规模乙肝疫苗的接种.为了考察乙肝疫苗的长期效用,我们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进行厂追踪观察。在免疫后每隔1年对该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观察免疫后9年的效果_材料与方法一、对象1986年出生的新生儿,其母亲经HBsAg筛检.HBeAg阳性…  相似文献   

14.
乙肝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毅勤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84-1585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乙肝疫苗接种前后16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的变化,为今后实行新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5年南京市鼓楼区乙肝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2年起该区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目前全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以上。接种疫苗改变了乙肝的流行特征,人群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0岁以下儿童下降最明显。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是防制、消除乙肝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降低发病率,在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必须扩大疫苗的接种范围。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近期与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产乙肝血源疫苗10μg剂量,按0,1,6月程序免疫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8月龄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其HBVM均为阴性),初免后抗体阳性率为90%以上,而母亲未作HBsAg检测的新生儿,抗体阳性率在86%左右,略低于前者。追踪观察,抗体维持时间较长,新生儿免疫后5年仍有70%以上的阳性率,表明国产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源性与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6.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并与血源乙肝疫苗效果比较.方法 对1997年出生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隔年随访一次,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1998年以后对乙肝免疫人群开展急性乙肝发病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柳州市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监测。方法 随机抽取已全程接种过乙肝、麻疹、百白破疫苗适龄儿童2353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E)检测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体和麻疹IgG抗体;采用锡克氏试验检测白喉。结果 乙肝抗体阳转率为69.87%,麻疹抗体阳转率为87.59%,白喉锡克氏试验阴性率为98.47%。结论 柳州市儿童麻疹、百白破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较高,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8.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较有效的方法,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已在我国大规模实施;有关免疫持久性的问题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作对乙型肝炎疫苗基免后3至6年的保护性进行了调查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卫生部规定自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由于乙肝血液疫苗的产量有限,成本昂贵,因此目前只能先保证以下几种重点对象的接种:一是全部新生儿。二是部分地区学龄前儿童。三是其他高危人群。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配偶及密切接触者,经常接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和血液制品的人。大多数成人不必接种,因为约有60%~80%的成人已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体内已具有乙肝的抗体或抗原,而且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后转为慢性肝炎的机会也比儿童少得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的效果已得到公认,但一般人群的HBsAg携带率仍较高,可见仅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在短时期内难以完全控制乙肝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因此,国内外一些地区相继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新生儿以外人群同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的策略。由于大多数研究的样本量不够充分,对于非新生儿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与乙肝发病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两者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我们采用Meta分析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非新生儿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与乙肝发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准确地探索两者的关系,为非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