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的临床应用是80年代恶性决速室性心律失常(MVA)治疗的一项重要成就,国内于1991年由苏州医学院率先开展,我院亦于同年为1例MVA患者安置了AICD,随访20个月效果良好。现就其临床应用作一评价和介绍。一、AICD在MVA治疗中的意义 (一)MVA的定义和预后根据Morganroth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分类,MVA是指具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基础和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临床应用十年的经验,作了系统的回顾,着重介绍了1982年面市的第二代产品的经验,并且认为AICD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率的降低令人鼓舞。作者指出:在下一个十年中,在第三代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支持起搏和抗心动过速功能的第四代产品(AIPCD)将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临床上并非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 ,预防和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降低心律失常病人死亡率的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目前已将 A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心脏性猝死首选方法 [1 ]。但因价格昂贵 ,限制了AICD在临床上的应用。我院于 2 0 0 1年 2月至 4月成功地为 2位女性患者行 AICD植入术。现将有关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例 ,均为女性。其中 1例 77岁 ,患“冠心病”,有 2支血管病变 ,已行 PTCA十支架术 ,EKG…  相似文献   

4.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199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措施评估委员会起搏器安置专题组将AICD的适应症分为三类: 公认的适应症:①已证实具有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电生理检查和动态心电图监护不能准确预测其药物治疗效果者;②已证实具有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但无有效药物治疗或不能耐受有效药物治疗者;③药物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或无效,改行手术或导管消融术后,电生理检查仍能连续诱发出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速或室颤。  相似文献   

5.
<正>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AICD(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系统通过植入的电极连续地监视患者的心电活动,当识别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VT/VF)后,可按预设置的程序和参数自动通过电极给心脏发放电休克脉冲,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同时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心脏停搏而导致电活动位相一致,这样就有可能重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单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器和并用植入式自动除颤复律(AICD)器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经验。采用 Lntertech 206型起搏器进行自动ATP 或由磁铁启动之。它兼有室速感知、室速终止(可程控取消)和心动过缓支持功能。起搏时发放单个直至成串(多达250个)期前脉冲。主要和次要起搏程序可以独立编制。次要起搏程序可按要求触发 AICD 器。成串脉冲速率可以预先确定,也可由室速心率的百分率决定(调适型)。成串脉冲的速率能够  相似文献   

7.
据不精确统计,自1982年植入57个理藏式自动除颤器来,有2700例患者被植入3000多个埋藏式自动心脏除颤复律(AICD)脉冲发生器。来自200多个安装AICD中心的经验,使越来越多的安装医生要从发表的文献来增补他们的知识。胺碘达隆对除颤需能的影响:Kelly等发现心室除颤所需电能较高与服胺碘达隆有关。从未服用或已经停服胺碘达隆且装有AICD的病人较尚在  相似文献   

8.
1985年笔者曾报告1例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的一子、一女下蹲运动后U_V_3明显异常、Q-T(U)_c显著延长,当时无室性心律失常及昏厥史,而称之为“隐性LQTS”或潜在发病者。经8年随访,其女于1991年发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47岁。无耳聋。因劳累后阵发性心悸、昏厥2天于1991年5月3日入院。体检:BP135/90mmHg(18/12kPa),心率88次/min,律不齐,未闻杂音。X线胸片及心脏二维超声检查无殊。ECG示窦性心律频发并行心律性房早,偶发室早。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心脏电复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电复律是用直流电脉冲作用于心脏,使室性及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是心律失常治疗的重大突破。本法于1962年发明以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已发展成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根据直流电的发放与心电图上的QRS波群是否同步可分为同步直流电复律及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前者用于治疗QRS波和T波清晰可辨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即电除颤,用于QRS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部分室速或室颤。依电极接触的部位不同,电复律可分为直接开胸电复律和间接经胸壁电复律。前者仅于开胸心脏手术时偶然使用。近年来出现的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电复律和支持起搏等功能,从广义讲也属于电复律的范畴,但设备植入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即自动完成。因此,本文主要阐述间接经胸壁电复律。  相似文献   

10.
安置理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率的降低与随访工作恰当与否密切相关.本文报告一例随访16个月的经验,并结合文献,略予讨论.  相似文献   

11.
1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反复发作,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心脏摄片均提示心脏扩大。心肌断层显像呈不可逆性、节段性、花斑样稀琉区。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见心室晚电位,心室程序刺激可诱发持续性临床型VT。诊断扩张型心肌病,VT。于1991年4月13日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术后3个月自动除颤4次,有效地防止了晕厥。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期,心律失常经导管电极电融术(electrical ablation)开始应用于临床。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AICD)的姑息治疗不同,电融术人为造成心律失常起源灶或传导径路区心肌损害可达到治愈心律失常的目的,并免除手术治疗可能产生的某些危险。1983年,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以反复头晕1年、发作性胸痛两天于1991年2月27日入院。患者1年来血压波动于18.7~20/12~13.3 kPa(140~150/90~99 mmHg)。入院前两天,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多发于夜间及凌晨,每次持续20~60分钟,服“益心丸”可缓解。入院时体检:血压19/12 kPa(142/90 mmHg),心率80次/分,律齐,余未见明显病理体征。入院后出现3次非胸痛时,心电图检查均大致正常;Ⅹ线胸片示心肺未  相似文献   

14.
武维恒 《心电学杂志》1993,12(4):306-307
Romano-Ward 综合征系不伴有神经性耳聋的家族性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现将我院收治1例并发顽固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并对家系三代进行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6岁,因心悸、胸闷伴发作性黑目蒙或晕厥11次于1989年6月21日入院。体检:BP136/90mmHg(18/12kPa),心率86次/min,律不齐呈二联律,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伴室早二联律,Q-TU 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5.
二路电流双相电击已用于埋置式复律除颤器(AICD)的心内膜导联系统,但尚不清楚最佳电击波形。本文对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多形性室速(VT),室颤(VF)心内膜复律除颤单相和双相电击的电气特性和临床疗效作一评价,应用新的第二代双导管三电极心内膜导联系统和应用程序单相、同步单相、同步双相电击作心内复律除颤的效果作一报道。入选病例要求符合:①自发性VT史或不可解释的昏厥史,获临床电生理证实;②在电生理检查时可诱发持续性VT或VF;③患者有书面通知同意植入研究性心内膜除颤导联系统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柳琼 《心电学杂志》1998,17(2):103-103
患者男,42岁。因心悸、晕厥反复发作1天于1996年1月21日入院。心电图(附图A)及食管心电图(附图B)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225J同步电复律,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图略),转为窦性心律(88次/min),ST-T改变,病情稳定出院。1997年1月5日,患者因发作性心悸、胸闷7h再次入院。血压、脉搏测不到,心率180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粗,神志清楚。心电图示:各导联QRS波群与初发室性心动过速之QRS波群形态相同,心率200次/min。经2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室性心动过速仍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心脏起搏临床和技术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14~16日在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54名,来自29省市自治区,交流论文38篇。会议期间代表们观看了由美国纽约Montefiore医疗中心外科博士Richard Brodman在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安置的我国首例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手术录相。着重就有关心房起搏、频率自适应起搏的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美国专家及苏联莫斯科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并室性期前收缩(PVS)。因心悸、胸闷、头晕伴眼前发黑,不能坐及站立12h急诊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2次/min,节律不齐,闻及频发性PVS,二联律为主,偶有三联律。急查心电图(ECG):①实性心律②频发性PVS,代偿间歇完全,几乎构成二联律。用胺碘酮及黄连素治疗效果不佳,复查ECG结果如下:①窦性心律,P-P间期0.93~1.04s,P-R间期0.16s,QRS时限0.08s。⑦频发性PVS,均呈插入性,配对间期0.44~0.48s,QRS时限0.16s。③同一次描记中呈现多变性室性联律:二联律1次,四联律10次,五联律3次,七联律4次,八联律1次。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部分):变异型隐匿性插入性PVS二联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5 4岁。因心悸、心前区不适 1W来院 ,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史 2年。查体 :18 6 12KPa( 140 90mmHg) ,平均心率 79次 min ,心律不齐 ,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图示基本心律为窦性 ,PP间期规整。平均心室率 47次 min。于每隔 1次窦性激动后提前出现 1次前无P波、形态与窦性相似的QRS波 ,形成二联律。交接性早搏 (PJS)与窦性心律的配对间期固定于长 ( 76ms)、短 ( 5 6ms)两种。心电图诊断 :窦缓、早搏(PJS)二联律伴折返径路中双径路传导现象讨论 本图示窦性心律合并频发PJS形成二联律 ,夹有PJS的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能量双相波在室性心动过速电复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8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相波进行电复律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低能量双向波进行电复律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及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观察电复律成功后皮肤灼伤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一次电复律的成功率、一次电复律后有效节律的恢复率高于对照组,皮肤灼伤和ST段压低发生率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三次电复律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双相波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电复律较单相波更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