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未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的年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且,前壁者较下壁者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注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在目前积极进行溶栓治疗条件下,对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及住院期间的预后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PTCA血运重建治疗手段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同时再灌流心律失常又非常常见,本研究就目前积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条件下,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病人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邹卫东 《中原医刊》2007,34(16):75-75
急性心肌梗死后易并发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恶性心律失常,对梗死后预后有很大影响,而且某一部位梗死出现的心律失常,对判断预后亦有一定帮助。我们回顾分析了近几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对其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平华 《当代医学》2010,16(28):75-76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梗与下壁心梗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前壁心梗(n=56)和下壁心梗(n=63)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P〈0.01)。前壁心梗共发生心律失常31例,死亡3例。下壁心梗共发生心律失常46例,死亡5例。下壁心梗发生Ⅲ度AVB9例,与前壁心梗发生Ⅲ度AVB1例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更多,死亡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对应前壁导联ST段压低在临床较常见,为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我们对5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52例为2003年6月~2006年1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AMI)住院病人.入选对象符合①有明显胸痛症状,持续时间≥30min,发病至入院时间≤24h;②有典型下壁Q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动态衍变;③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动态改变;④不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31~86岁,50 岁以上占92.0%.  相似文献   

7.
下壁心肌梗死是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阻塞,使下壁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随着溶栓与急诊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急性血管重建的开展 ,AMI病死率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本文就目前积极进行血管重建治疗条件下 ,前壁与下壁急性梗死患者心律失常 ,住院期间病死率及死亡病因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8年 2— 11月我院心脏病中心收治的AMI患者 183例 ,男 12 9例 ,女 5 4例 ,年龄 (6 1± 11)岁 ,前壁90例 ,下壁 93例。一般状况见表 1。表 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例 )组别n平均年龄男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前壁组 90 61± 1163 2 74 52 12 1下壁组 93 63± 11662 754 1…  相似文献   

9.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时 ,心电图 (ECG)表现为前壁ST段抬高 ,在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以观察到下壁 (Ⅱ、Ⅲ、aVF导联 )ST段压低。这种下壁ST段变化的病理生理及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很清楚。本文研究前壁AMI病人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 ,旨在从中发现下壁ST段压低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位置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病例选择 :连续评价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符合WHOAMI诊断标准、住院第 10~ 2 1天 ,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的前壁AMI病人 ,部分病人为急诊CAG。除外条件 :①非首次AMI ;②束支…  相似文献   

10.
张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20-121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前壁sT段压低改变的原因。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8例分为前壁sT段正常7例、sT段压低18例、sT段抬高3例,均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记录相应导联(Ⅱ、Ⅲ、avF、V1~V9)sT段抬高或压低的值,并行急诊或择期CAG术了解冠状动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梗死范围、不同病变血管数、前降支血管病变程度与前壁sT段变化不相关(P分别等于0.7322、0.8932、0.2632),病变血管不同狭窄程度与前壁sT段变化相关(P=0.012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前壁sT段压低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99%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1.
罗碧如  卓青 《广东医学》2002,23(2):193-19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根据下壁导联ST段下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下移组和下移组。结果:ST段下移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下移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是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前壁AMI患者的心电图、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梗死相关病变与第一对角支(D1)开口的位置关系。结果:29例前壁AMI患者,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12例中,以D1开口前的LAD病变或LAD合并D1病变9例(75.00%),以D1开口后的LAD病变3例(25.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民地联ST段压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而与LAD近端(D1之前)或LAD近端合并D1病变有关,可能反映高侧壁心肌缺血对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0岁,以"发作性剑突下疼痛 5天,晕厥 1次"入院.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 8年.无糖尿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入院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症状出现在 2 4小时之内 ,无明确依那普利禁忌症 ,年龄平均 5 7± 7岁 ,男 2 9例 ,女 9例 ,有MI史者 4例 ,有高血压史者12例 ,收缩压 (SBP) 12 0± 19mmHg(1mmHg =0 133kPa) ,舒张压(DBP) 78± 12 2mmHg ;糖尿病史 5例。禁忌证 :SBP <10 0mmHg ,肾功能不全 ,心脏传导阻滞等。治疗方法 :第 1日 1 2 5mg ,1次 /日 ,次日 2 5mg ,1次 /日 ,随后 5~ 10mg(最大量不超过 10mg) ,1次 /日 ,作为维持量 ,总疗程 1年。其他治疗 (硝酸酯…  相似文献   

16.
下壁心肌梗死是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的回旋支阻塞,使下壁心肌因严重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相似文献   

17.
我们观察47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ARV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本院1998年2月~2003年11月收治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75例,其中合并ARVI患者47例,下壁、右室心梗同时合并后壁心梗14例,合并前期间壁心梗6例,合并广泛前壁心梗2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35~85岁,平均62.5岁。心肌梗死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胡淑金 《中外医疗》2008,27(22):143-143
目的 对比观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无ST段压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近5年收治的60例惠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及无ST段压低组,以及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观察3组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示伴有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病死率高,尤其是广泛前壁ST段压低者,预后更差,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似.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预后不佳,可做为危险分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贞 《中外医疗》2014,(23):166-167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72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予以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9.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优质护理对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伴心力衰竭的特点,探讨AIMI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 根据本院8年来收集的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按心衰程度、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分组进行多方面比较分析.结果 (1)老年患者伴心衰较多.(2)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病变范围宽,预后差.(3)心衰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高.结论 老年AIMI伴心力衰竭,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及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