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3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在用NCPAP前后呼吸困难、紫绀改善情况及血气变化。结果38例患儿中32例(84.2%),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血PaO:提高(P〈0.01),血PaCO2下降(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可减少插管率及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林春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35-2136,2134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同时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60例,动态观察分析患儿在NCPAP前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经皮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60例呼吸衰竭患儿应用NCPAP后有49例临床表现明显好转,SaO2〉0.9,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1)。PaCO2著下降(P〈0.05)。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8月至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常频通气应用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到2009年11月应用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并与常频通气对照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所有例患儿治疗后6hPaO2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上升(P〈0.01);PaCO2治疗6h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常规通气治疗难以比拟的优越性,非常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结果经鼻间歇正压辅助呼吸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PaO2、PaCO2、PaO2/FiO2,2h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h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减少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6.
王琎利  冯淑芬  王树辉 《河北医药》2013,(18):2812-2813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及呼吸困难的支持作用已有多种评述,但其对于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心功能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活性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我科对本院收治的200例肺源性呼吸困难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CPAP给氧呼吸支持,并与头罩氧呼吸支持进行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家长的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治疗。分析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2/60)低于对照组的5.0%(3/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17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对患儿实施综合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的90例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82例进行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通气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监测结果、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90例患儿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经过治疗后,PaO2、SaO2、PaCO2、pH值均有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运用新型鼻塞持续起到正压通气治疗时一种有效、安全的辅助通气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后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儿中达到阶段性有效的有29例(80.6%),最终有效26例(72.2%),最终治疗失败10例。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min后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彬  江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88-3590
目的分析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的幄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8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倒。观察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pH使、血氧分压(P02)、血二氧化碳分压(PC0:)以及动脉血氧饱扫度(SaO_2)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89%(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6/9)]。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H债、P02、PC02及Sa02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4.4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哥吸衰竭患儿采取NCPAP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对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接诊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12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脑钠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新生儿血浆脑钠肽浓度与氧分压具有负相关性(r=-0.71,P<0.05),血浆脑钠肽浓度与二氧化碳分压具有正相关性(r=0.51,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二氧化碳储留和缺氧状态,降低血浆脑钠肽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新生儿呼吸衰竭62例等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呼吸道清理、抗感染、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给氧方式,观察组经鼻CPAP呼吸机给氧。结果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有效率87.1%高于对照组有效率48.4%,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对比治疗前两组血气PaO2、SaO2、PaCO2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升高不明显(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酸中毒症状改善明显,PaCO2下降明显(P〈0.05),l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显著,且方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呼吸衰竭患儿在其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PAP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经头面罩持续吸氧,CPAP组采用经面罩CPA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且CPAP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倪益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2):928-92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机械通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具有无创、效果可靠等优点。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对15例HMD患儿采用NCPAP治疗,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姚兴联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46-164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37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珂立苏联合NCPAP组,23例)、对照组(单纯NCPAP组,14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效果及血气分析、胸片等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血气分析显示pH值和PaO2、PaCO2较治疗前显著好转;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NCPAP治疗NRDS可有效改善患儿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将反复呼吸暂停的30例早产儿为治疗组,应用NCPAP辅助呼吸,并与30例未使用NCPAP的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应用NCPAP后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可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及其他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应用CPAP呼吸机对11例呼吸困难的危重新生儿进行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结果治疗成功10例,失败1例,有效率为91%。2例出现鼻黏膜损伤,无气漏发生。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尽早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救治婴儿重症喘憋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NCPAP治疗组患儿血气分析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NCPAP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且未增加平均单人次总体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应用NCPAP,可改善患儿肺氧合、纠正低氧血症,并不加重高碳酸血症,能有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感染,提高高峰期床周转率,是一种值得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2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氧分压(Pa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气促、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应用N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体征,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实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陈雯 《江西医药》2021,56(9):1449-1451,1455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SP)患儿(新生儿)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SP患儿临床资料,均予以NCPAP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多因素找出SP患儿(新生儿)NCPAP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80例SP患儿有69例经NCPAP治疗有效,占86.25%;有11例经NCPAP治疗无效,占13.75%;两组气胸、呼吸衰竭、CRP水平、治疗体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胸、合并呼吸衰竭、CRP水平异常是导致SP患儿(新生儿)NCPAP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治疗体位为仰卧位是SP患儿(新生儿)NCPAP治疗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SP患儿(新生儿)NCPAP治疗效果受气胸、呼吸衰竭、CRP水平、治疗体位等因素影响,临床可给予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