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文对1960例剖宫手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腹壁切口脂肪化率为3.4%,与肥胖、缝合技术、孕妇合并贫血、低蛋白症、妊高症、糖尿病,前次剖宫产、术后咳嗽、羊水污染、其他(如各种机械刺激、粗暴操作、拉钩压榨,止血不彻底,缝线选择)等有关,而与剖宫产时机、孕妇年龄、职业、孕产史、孕周、胎儿大小无关。结论术前治疗合并症,术中操作轻柔、止血、缝合仔细,缝合脂肪层前生理盐水冲洗切口,两次剖宫产间隔≥3年,术后镇咳。可大大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慧英 《云南医药》2008,29(1):76-78
本文分析了2004年1月~2007年6月在我站行剖宫产术后发生的28例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疗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是目前解决难产孕妇和某些孕期合并症孕妇分娩的一种常规处理手段[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进步,多方社会因素的介入和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使得近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度升高,但剖宫产毕竟是有损伤的手术,在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同时,术后腹壁切口的愈合问题,也是医患最关心的问题,一旦出现切口愈口不良情况,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血肿等,它不仅使患者增加病痛,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费用,同时也使临床医生受到困扰,因此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是本院产科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2012年本院妇产科共诊治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19941卜1997-!l行剖宫产术者452例,切口未能1期愈合者43例,其中切口感染25例,占553%;脂肪液化16例,占354%,其它(切口积血等)2例,占O44o/o现就术后切口的临床处理,谈以下几点体会.l术后24h观察切D,如渗血渗液较多,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以保持切口干燥清洁.2术后第3天清洁换药,能早期发现切D有无硬结、触痛及渗出.对仅有硬结、触痛者,予热效或大黄、冰片(亦可仅用大黄)各509捣碎后外敷,隔日再换药1次,效果更佳.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时硬结已基本消散。对有渗出者,如书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拆除足够的缝线,扩开…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妇女肥胖人群增加,剖宫产率增高,电刀使用的推广,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为一种无菌性炎性反应,但能增加手术切口感染机会,延长切口愈合时间,给患者增加身心及经济负担。现对邵阳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剖宫产术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及女性对自身完美要求的提高,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无疑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给患者在躯体上、精神上、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次刮宫产两种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剖宫产采用腹壁横切口50例和纵切口58例的病例行再次剖宫产术后分析,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腹壁及盆腹腔粘连、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纵切口组在开腹时间、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上明显低于横切口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横切口组,横切口组腹壁粘连明显多于纵切口组,差异有显著性。盆腹腔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有再次剖官产可能的妇女,首次剖宫产腹壁切口尽量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术有着源远而灿烂的历史,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剖宫产术也是术者最有把握的术式十分重要。越来越走向成熟,在繁多的术式中选择对受术者最安全,尤为重要。1剖宫产术剖宫产术为"妊娠28周后经腹切开子宫壁,取出胎儿机器附属物的手术"。施行于孕妇的第一次剖宫产手术,可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不同的腹壁切口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的剖宫产两种切口术后出现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横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概率明显低于纵切口。结论产科肥胖患者横切口术后愈合优于纵切口,建议肥胖患者手术多采用横切口。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孕产妇肥胖人群逐年增加,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脂肪液化主要是由于切口周围脂肪细胞受损,缺血坏死,而后脂肪分解的产物刺激周围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反应[1]。脂肪液化增加了切口感染的几率,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2]。本文收集了我院65例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肥胖剖宫产手术患者切口应用腹壁脂肪层自然对合预防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60例肥胖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脂肪层自然对合,给予对照组患者间断缝合处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明显更低,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壁脂肪层自然对合预防肥胖剖宫产患者脂肪液化效果更好,伤口愈合效果也更好。  相似文献   

12.
徐晓青  徐莉莉 《贵州医药》2013,(11):1011-101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产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在有体质肥胖,有相同部位手术史,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减少,贫血自身愈合能力较差等因素有关的人群中,发生率普遍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威胁,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加重了经济负担。根据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现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所在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45例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症状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加以治疗观察,随访1~5年,无患者出现复发现象。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仅凭单纯的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但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切除了病灶。  相似文献   

14.
周月英 《淮海医药》2013,31(1):49-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发生的病因、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9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1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服用药物3~6个月,随访6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住症的发生是一种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剖宫产率,规范剖宫产手术是预防子宫内膜种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80.9%的内膜异位结节位于皮下,切除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上皮腺体或腺体样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服药3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本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病变局部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针对其渗出及切口愈合状况的治疗后,全部痊愈,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全身性疾病、电刀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以下简称改良组)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以下简称传统组)对腹壁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及外院行剖腹手术包括剖宫产,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及多次剖腹手术史的脂肪液化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及腹壁切口行Ⅱ期缝合术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腹壁切口放置白糖法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优于传统组(P均〈0.01),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腹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放置白糖法较腹壁切口脂肪液化行Ⅱ期缝合术,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且操作简便,术后患者恢复快,是一种较好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自1876年意大利产科医师Eduardoporro开创以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自1892年始有剖宫产手术记载,据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起初我国的剖宫产手术多采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自1996年始开始开展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对于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的选择,初次手术和二次手术各有利弊,现就笔者近年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IEMS)进行临床分析,为该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19例AIEMS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并回顾分析所有病例资料,观察AIEMS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 19例AIEMS患者均中12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与腹直肌前鞘,4例为肿块浸润腹直肌,3例病灶扩散至腹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并配合术后辅助药物治疗后均成功治愈,包括切口痛、周期性疼痛等基本症状均明显好转,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测,15例检测结果见内膜腺体与间质,另4例未见,但根据患者病史、体征、病症及术中咖啡色液体,均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外所有患者在治疗后5~12个月的随访中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AIEMS可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结合B超进行初步诊断,由术后病理检测确诊,采用手术治疗的疗效确切,规范剖宫产术中操作、保护腹壁切口、减少剖宫产率是预防AIEMS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降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对降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 ,降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 方法  选择对照组 ,照射组各 4 0 0例 ,照射组于术后 2 4h开始用ECO(MTC)微波手术治疗仪照射腹壁切口 ,照射功率为 2 5W ,每次照射 15~ 2 0min ,每日 1次 ,至拆线日治疗约 4~ 7次即一个疗程 ,对照组按腹部手术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结果  照射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率明显降低 ,二组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比较经 χ2 检验 ,χ2 =4 5 5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微波治疗对腹壁切口具有良好的加速切口修复和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作用 ,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患者感觉良好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