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危重患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研究探讨.方法 选择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实验组2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技术,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气管粘膜损伤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痰前2 min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技术能减轻患儿机械通气由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并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气管粘膜损伤;患儿机械通期间吸痰过程安全,护理人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49-51
目的探究密闭式吸痰管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6月收治的100例机械通气早产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密闭式吸痰管)50例和对照组(开放式吸痰管)50例,比较两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相对稳定;吸痰后观察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患儿Apgar评分(5.8±2.4)显著高于对照组(4.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9,P=0.0291)。结论在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可维持患儿生理指标的相对稳定,防止交叉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量湿化用于早产儿口鼻腔吸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微量湿化。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结果,痰液黏稠度、所需吸引负压,吸痰管插入难度、黏膜损伤程度。结果两组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吸痰时所需负压、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吸痰管易插入率高于对照组,黏膜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湿化配合吸痰能有效稀释或清除痰液,减少吸痰管插入难度,减少对鼻黏膜的损伤及下行感染的机会,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电白区人民医院需要吸痰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观察组采用捻发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发生率和患者耐受性。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吸痰时选择捻发式吸痰可减小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婕  周海燕 《淮海医药》2011,29(3):207-208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在新生儿机械通气吸痰时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浅层吸痰组及传统的深层吸痰组.每组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记录其有效率及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等数据.结果 2组吸痰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浅层吸痰组患儿呛咳反应较少,其吸痰前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适合耍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全麻术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面罩扣住患儿口、鼻行雾化吸入,实验组采用氧帐罩住患儿头部进行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痰液黏稠性、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雾化吸入前两组痰液黏稠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雾化吸入后两组痰液黏稠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雾化吸入后痰液黏稠度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且实验组雾化吸入前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氧帐罩住患儿头部进行雾化吸入可提高婴幼儿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痰液黏稠度,而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密闭式吸痰相对于开放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的优势。方法6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方式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比较两组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开放式吸痰,使用密闭式吸痰对于患儿吸痰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波动影响较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吸痰方式对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的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式更有助于减少患儿生命体征的波动,避免了生命体征的剧烈变化对患儿疾病恢复的影响,且不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呼吸器联合吸痰管吸痰对人工气道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 50例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听诊出现双肺痰鸣音、肺部呼吸音的降低、呼吸频率的增快、潮气量的减低、氧饱和度的下降等,临床怀疑痰液阻塞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吸痰前两组均常规加强气道湿化和拍背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管吸痰,观察组每次吸痰前均用简易呼吸器做快速捏放简易呼吸器,通气量按8 ml/kg体重计算,连续3~5次,以喉部明显听到痰鸣音为最佳,然后迅速再次应用吸痰管吸痰。对两组痰鸣音、呼吸频率、潮气量、氧饱和度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痰鸣音、呼吸频率、潮气量、氧饱和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道充分湿化的基础上,应用简易呼吸器联合吸痰管吸痰优于传统单纯吸痰管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护理方法及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分成鼻导管吸痰留置组和常规吸痰组,每组患者41例,分别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和常规吸痰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结果鼻导管吸痰组吸痰前后PaO2、PaCO2、SaO2值变化较常规吸痰组明显,鼻导管吸痰组综合疗效为95.13%,护理满意度为92.68%常规吸痰组综合疗效为68.29%,护理满意度为63.41%,经统计学分析,吸痰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说明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结论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吸痰效果,使病人的耐受能力增加,提高吸痰的综合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外科术后患者在ICU更适合应用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136例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采用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密闭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稳定,气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5.849,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7.809,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血氧饱和度维持稳态水平,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适合在心外科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吸痰管吸痰方法应用于需拔气管导管患儿的效果。方法:将104例全麻插管术后复苏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2例,实验组拔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即直接用气管导管吸痰,对照组拔管时用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小气道痉挛的发生率、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拔管时及拔管后的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平均每例的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小气道痉挛、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加快的现象也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工作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拔小儿气管插管时采用非吸痰管吸痰的效果优于用吸痰管吸痰,能降低小气道痉挛及持续性呛咳的发生率,减少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心率加快等现象,同时也减少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罩在新生儿肺炎患儿叩背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釆用面罩进行叩背后吸痰;对照组釆用传统的用手叩背后吸痰。观察两组患儿叩背吸痰前后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排痰量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面罩用于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叩背,提高了胸部物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使痰液能及时有效的排出,改善通气氧合功能,从而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治疗费用,更加适用于新生儿肺炎患儿,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呼吸末正压通气(CPAP)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和新生儿肺炎疗效。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CPAP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及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病程(6.9±1.3)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6h及两组治疗24h后呼吸频率及心率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CPAP治疗NRDS及新生儿肺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的给氧方法,经济适用、操作较方便,且无创,安全性较好,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室间隔缺损(VSD)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应用效果及对氧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收治的VSD伴重度PAH患儿107例,依据吸痰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53例)和密闭组(54例)。常规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密闭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比两组患儿心率(HR)、动脉血压(ABP)、氧代谢动力学参数以及右心导管检查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后2 min HR、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吸痰前2 min均升高,但密闭组升高幅度低于常规组(P<0.05)。吸痰前后各时间段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吸痰前2 min至吸痰后15 min PaO2和SaO2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aCO2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痰即刻、吸痰后2 min PaO2,PaCO...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高频振荡通气在危重患儿应用中的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5例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的危重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65例患儿,4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转为常规机械通气后撤机;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死亡。结论注重气道管理,气道冲洗及吸痰;密切观察氧饱和度及循环系统监护数值变化;注意患儿呼吸情况及自主活动的观察是确保高频振荡通气效果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管内吸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肺炎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方法。结果:两组在吸痰的间隔时间,痰液潴留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内吸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冲洗联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 10例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气管插管,先予吸净口、咽、喉气管内胎粪等对症治疗,患儿取侧卧位,用生理盐水1mL滴入气管内,复苏囊加压给氧,拍背吸痰后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同时用气囊加压给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大于90%达1min,接呼吸机持续通气并观察,并给予常规保暖、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10例患儿治疗前后的肺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结果治疗后患儿吸入氧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血pH、使用呼吸机时间及出院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支气管冲洗后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病情,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氧合功能、炎性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胎粪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猪肺磷脂注射液(150 mg/kg),均连续治疗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及血氧饱和度(SpO2)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20.93%比18.60%,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能明显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肺氧合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儿按照单纯随机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观察组患儿侧卧头后仰位。比较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呼吸道畅通情况、吸痰次数和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无呼吸道阻塞症状;对照组有呼吸道阻塞症状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6例。观察组患儿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烦躁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结论侧卧头后仰位能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稳定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小儿氯胺酮静脉全麻复苏期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经鼻或口气管内吸痰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清理呼吸道无效小儿的吸痰方法。方法6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经鼻或口插入吸痰管至气管内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咽部吸痰方法吸痰。比较2组患者吸痰间隔时间、有效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P<0.001);实验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吸痰前,2组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实验组SPO2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气管内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气管内吸痰法是小儿心外科手术后有效的吸痰方法,它能彻底清除潴留的痰液,改善通气功能,预防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是提高术后患儿生活质量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