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胸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开胸术中预防性气管切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开胸患者辅助气管切开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按适应证选择,适宜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并切开者称预防性气管切开组,适宜或不适宜气管切开而未切开,术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血氧分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切开者称紧急气管切开组。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开胸术中麻醉拔管前进行。紧急气管切开组为术后1~3d。比较2组相关生命体征,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呼吸机的使用情况。结果紧急气管切开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切开前均有明显异常,切开后得到显著改善。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相关生命体征较平稳。紧急气管切开组术后2d24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而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术后2d仅10例使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年老体弱、肥胖、术前长期大量吸烟、肺功能低下者开胸术中应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开胸前有切开指征的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综合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吸入性损伤患者共35例,入院后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入院后用生理盐水4ml+氨溴15mg+异丙托溴氨500u行超声雾化,特别对于面颈肿胀明显的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滴,3~4d后停用;对照组10例,行常规超声雾化及甘露醇125ml静滴。对12例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组10例;紧急气管切开组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组实施手术时间为伤后(4.51±3.02)h,紧急气管切开组为伤后(36.37±3.89)h。结果:治疗组25例,治愈24例,死亡1例,治愈率96%;对照组10例,治愈8例,死亡2例,治愈率8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疑有中度以上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及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尽量避免紧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3.
龙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129-129
目的 观察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符合病例人选标准的30例呼吸重症患者行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结果 本组30例共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36次,平均每人1.2次,均未出现大咯血、喉痉挛、麻醉药物过敏、呼吸心跳骤停等意外事故.30例患者中经鼻进镜20例(66.67%),经气管插管进镜9例(30.00%),经气管切开切口进镜1例(3.33%).治疗后PaO2、PaCO2、SaO2%等指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重症呼吸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同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SaO2、PaCO2、PaO2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有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改善各指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该院 ICU 治疗的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2组,其中同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5例为早期组,其余75例患者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一般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60例,随机分成小剂量盐酸氨溴索组(A组,n=20),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组(B组,n=20),对照组(C组,n=20)。A组每天给予盐酸氨溴索2mg/kg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B组每天给予盐酸氨溴索15mg/kg加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C组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连续使用7d。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用药第3、7天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的差异。结果:用药前各组间PaO2、SaO2和PaO2/FiO2无差异。用药第3、7天PaO2、SaO2及PaO2/FiO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有改善作用,且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强于小剂量盐酸氨溴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我院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因治疗需要进行气管切开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住院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 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1)、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40例患者术后HR、RR、PaCO2、均明显降低,PaO2、SaO2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气管切开患者积极、合理、全面的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危重症患者急救时行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年收治的63例急救时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未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切开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救的危重症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患者满意程度高,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法舒地尔30mg入150ml0.9%氯化钠静脉滴注,1次/d,2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和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14d后2组均停用抗生素,治疗组停用法舒地尔。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测肺动脉压力,行血气分析测定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用药后2组PaO2及SaO2均升高,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治疗组肺动脉压明显降低,与用药前及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北京市第六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急诊患者84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 SaO2)、PaCO2、PaO2、PH值及临床症状(气促、胸闷、发绀)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O2、PaCO2、PaO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O2、PaO2、PH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气促、胸闷、发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气促、胸闷、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改善老年患者上腹部术后呼吸功能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上腹部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根据需要给予曲马多镇痛,观察组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予咪达唑仑0.04mg/kg静脉注射,之后以起始剂量0.04mg·kg-1·h-1微量泵静脉泵入,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每2小时调整1次泵速,使评分控制在2~3分,维持泵入药物48h.比较2组血气、肺功能及舒适度.结果 2组间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度(pH值)、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pH值、PaO2、PaCO2、SaO2在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CV、FEV10、RR值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0/FCV%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BCS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镇静不会加重老年患者上腹部术后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程度,稳定术后各项呼吸指标,对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60例观察组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法,26例对照组使用面罩机械通气法.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19.2%;观察组治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观察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均低于对照组,呼吸(R)、心率(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患者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另36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经皮气管切开术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术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可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生标准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行传统气管切开术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皮下及纵隔气肿、气胸、切口感染、肉芽及瘢痕形成、套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甲状腺损伤、误吸、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快速、微创等特点,尤其适合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5.
段宏军  杨广  高海明  安媛  刘伟 《河北医药》2011,33(7):1008-1009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行PDT;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7.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35ml,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46min、28.66ml、9d,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6%(5/58)],显著低于OT组[(42.6%(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相比,简便快捷、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其治疗前后的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血氧饱和度(SaO2)与血气指标(PaO2与PaCO2)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SaO2、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入院的COPD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次/d,2h/次,连续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及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治疗5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治疗后呼吸、心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PaCO2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为9.09%(3/33),对照组为28.13%(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能明显纠正患者血气交换障碍,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邹家全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85-186,188
目的分析探究大面积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与时机。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02例大面积烧伤且行气管切开术患者,111例患者有头部颈部烧伤,行气管切开术,76例有大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87例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大于30/min,经皮血氧饱和度小于90%,行气管切开术,28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行气管切开术。结果59例大面积烧伤伴有头部颈部烧伤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4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占1.32%;128例面积烧伤并吸人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5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5例因脓毒血症死亡,占3.31%;87例客观呼吸梗阻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有3例因窒息死亡,3例因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占1.99%;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气管切开术后1例因窒息死亡,占0.33%。30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有21例死亡,占6.95%。结论大面积烧伤者多数因呼吸梗阻行气管切开术,吸人性损伤程度是决定大面积烧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间的关键因素,大面积烧伤者,尤其是头部颈部烧伤者未行气管切开术的,在受伤24h应严密观察,如有客观呼吸梗阻现象,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改进的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根据气道建立方法分为穿刺组和切开组,穿刺组危重患者采用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切开组危重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进行气管切开。结果穿刺组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出血,出现皮下气肿1例,气管管套移位1例;开放组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出血,2例皮下气肿。穿刺组与开放组比较术中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降低,手术平均时间(T=5.4293,P〈0.01),切口平均愈合时间(T=3.7559,P〈0.01)明显缩短。结论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在危重患者紧急抢救中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在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8例严重烧伤拟有吸道吸入性损伤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其中在伤后4-8h行气管切开26例,24h内气管切开12例。结果:治愈3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气管导管滑脱于皮下1例,死于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败血症6例)。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是早期抢救严重烧伤合并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首要有效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对拟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者,宜早行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