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满足临床治疗上不同病因体质患者在使用参附注射液时选择适宜稀释剂的需求。方法以参附注射液说明书的配伍稀释剂(5%葡萄糖注射液)作稀释剂对照,进行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在配伍后0、4、8h检测配伍样品的含量测定、pH值、渗透压、不溶性微粒、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可见异物、异常毒性、溶血、性状等项目。结果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配伍稳定性与对照是一致的。结论参附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5%)、氯化钠注射液(0.9%)在参附注射液说明书中用法用量规定浓度下配伍,在8h内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氟尿嘧啶与阿霉素及丝裂霉素的配伍情况进行考查。方法:观察配伍后外观变化,考察丝裂霉素、氟尿嘧啶及生理盐水配伍后稳定性,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氟尿嘧啶与阿霉素配伍后溶液颜色加深,并伴有分层现象。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配伍后外观未见有改变。与初浓度比较,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室温8h内两者含量下降均小于10%。结论:氟尿嘧啶不宜与阿霉素配伍使用,而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在实验条件下配伍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维脑路通、维生素C(VC)注射液在706代血浆中的配伍。从含量测定看,VC注射液于输液中放置24 h后,用紫外分光法和容量测定法测其含量仍均为标示量的103.07%,符合药典规定。维脑路通注射液在输液中经4h后,通过紫外测定其测定值仍为 99.6%。说明维脑路通、V C注射液在配伍中是稳定的,可以与706代血浆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半夏-夏枯草不同比例配伍对葫芦巴碱、尿嘧啶及腺苷煎出量的影响,探索其变化规律及合理配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半夏和夏枯草不同比例配伍时葫芦巴碱、尿嘧啶及腺苷的煎出量,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配伍比例对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结果半夏配伍夏枯草,尿嘧啶及腺苷煎出量增加,葫芦巴碱在两者配伍情况下煎出量减少。结论半夏-夏枯草不同配伍对葫芦巴碱、尿嘧啶、腺苷煎出量有一定影响,最佳配伍比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水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研究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产生的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现象,探讨附子甘草配伍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甘草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配伍合煎液中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的含量,分别观察在煎煮的0,5,10,20,30,45,60,75,90 min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附子甘草配伍后乌头碱、甘草苷、甘草酸含量均比单煎时低。结论甘草苷、甘草酸、乌头碱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是附子甘草配伍能增效减毒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从组分合和的角度,肯定了附子甘草组分配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附子相杀、相畏配伍减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古代本草关于附子相杀、相畏的记载,研究与附子具有相杀、相畏配伍的中药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ICR小鼠,40μL.g-1体重灌胃给药,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急性毒性,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SD大鼠,十二指肠注射给药,20μL.g-1体重,平行比较了附子分别配伍不同比例防风、黄芪、远志前后的心脏毒性,测定其半数中毒剂量(TD50)。结果:附子配伍各药后可不同程度的提高附子的LD50和心脏毒性的TD50,减毒作用与药物的配伍比例有关。结论:相杀、相畏配伍是我国古代先贤在应用有毒中药过程中实践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杨辉  刘玲玲 《中医药导报》2006,12(12):69-69,80
目的:考察在室温条件下,炎琥宁与抗生素、维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炎琥宁分别与V itC、V itB6、青霉素、头孢唑林、洁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配伍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吸收度,同时观察外观,测定混合液的pH值。结果:炎琥宁与青霉素,V itC、头孢唑林、洁霉素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8 h,含量、pH、外观均无明显变化;但与V itB6、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混合后分别产生白色混浊、胶冻状物、结晶。结论:炎琥宁可与V itC、青霉素、头孢类、洁霉素配伍静滴;但与V itB6、氨基甙类抗生素有明显的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8.
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使用后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草、生姜与附子配伍时附子中乌头碱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头碱含量。结果附子与甘草、生姜配伍后,乌头碱的含量降低。结论大剂量附子用药必须通过合理配伍以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9.
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生姜、干姜、炮姜用量具有以下特点。1)生姜临床用量范围为3~120 g,可结合疾病、证型、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及配伍。如生姜调和营卫、发汗祛邪常用3~41.4 g,可配伍桂枝、白芍、大枣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常用10~69 g,可配伍法半夏、木香、吴茱萸等;温通血脉、化饮消痞常用15~120 g,可配伍附子、桂枝、肉桂等。2)干姜临床用量范围为1~500 g。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用1~15 g;温肺化饮常用5~50 g,可配伍细辛、五味子、桂枝等;温心除痹、温肾回阳常用10~120 g,可配伍附子、肉桂、仙茅等。3)炮姜临床用量范围为0.18~60 g。炮姜温中散寒常用6~30 g,配伍干姜、制附子、小茴香等;温经止血常用6~60 g,可配伍当归、桂枝、吴茱萸等。  相似文献   

10.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黄芪、当归生药及其不同比例配伍煎液中铁、铜元素的含量,并测了给药后小鼠血浆中铁、铜元素的含量及同时注射环磷酰胺、乙酰苯肼小鼠血浆中铁、铜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两药配伍可增加元素的煎出率,其单味或配伍应用对小鼠血浆中元素含量有增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柴胡和黄芩配伍对胆汁分泌的影响,找到利胆作用的最佳比例.方法 给予大鼠柴胡和黄芩不同配伍比例受试药物,连续给药10 d.手术形成瘘管引流胆汁,测定给药后3h的胆汁分泌总量,计算胆汁的体质量系数.并测定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量.结果 各药对配伍给药组对大鼠的胆汁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黄芩组和配伍1∶1组胆汁分泌量最多,其次为1∶2组和2∶1组,单独柴胡组没出现明显的胆汁分泌量的增加.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总体考察不同配伍对3项指标的影响,黄芩量高的配伍增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胆固醇水平,而柴胡量高的配伍上述3项指标的水平降低,柴胡和黄芩1∶2配伍组胆固醇水平高于单纯黄芩组.结论 各给药组综合比较,适当的柴胡和黄芩配伍应用可以增加药物的利胆作用,最佳配伍比例在黄芩和柴胡1∶2和1∶1之间最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生、制饮片配伍理中丸方水煎液中9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配伍得到生、制饮片理中丸方各十批,以水煎煮法制备其水煎液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理中丸方中甘草苷等9种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结果炮制饮片配伍的理中丸方水煎液(理中丸方(制))中甘草苷等8种成分含量与生品饮片配伍的理中丸方水煎液(理中丸方(生))相比均下降,下降范围在3%~86%之间,而6-姜烯酚含量明显增加,增加率为36.11%。结论生、制饮片配伍对理中丸方中的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临床处方配伍时应合理选择炮制品。  相似文献   

13.
干姜、肉桂、附子是中医治疗里寒证的要药。三药配伍为用,药力强劲。而这三味药在治不同病位的里寒证时,又各有偏重。在辨证、定位明确的前提下,此三药的配伍比例应适当调整,灵活运用,分清主次。使三药的配伍应用更明确、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连与黄芩、甘草配伍小檗碱煎出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连为最常用中药之一,多配伍应用。据统计,与黄连最常见的配伍是黄芩、甘草、大黄[1]。日本学者野口卫连续报告,在中药汤剂中,黄连、小檗碱与黄芩、甘草、大黄等配伍,能产生相当数量的沉淀,使药液中的小檗碱含量显著降低[2,3],我国学者也有类似报告[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心阳虚衰大鼠血浆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钠素(ANP)、内皮素(ET)的影响,揭示二者配伍增强回阳救逆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心阳虚衰证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以上指标血浆的含量。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对大鼠血浆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心钠素及内皮素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药复方制剂中含鞣质中药与含皂甙中药的配伍变化,本实验选用穿山龙、远志、拳参三种中药制备提取液,分别以不同比例混合后.滤除沉淀.测定滤液中皂甙的含量,得 出了它们配伍后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远志、穿山龙中所含的皂甙类成分在溶液里的确可被拳参中的鞣质沉淀除去。其沉淀除去的量随鞣质量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生脉散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生脉散的抗氧化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生脉散及其各种拆方配伍的水溶液十二指肠注入进行干预。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羟自由基清除率,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土酸(TBA)测定过氧化脂质(MDA),用DTNB直接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生脉散能明显清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产生的丙二醛,并对羟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与此同时提高脑组织及血浆中的GSH-Px的活性。生脉散的一些拆方配伍或单味药也有清除自由基、防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但作用均比生脉散全方弱。结论:生脉散可以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来干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渊源、现代药理、临床病例等方面介绍附子、半夏这一相反中药配伍应用情况,并总结二者配伍应用的理论基础、注意事项等内容。二者配伍应用时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不能单独联合应用,不能用生品,合理配伍,嘱患者观察用药后反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拓展了药物配伍应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以MIC相对值为指标,观察黄连、黄芩、甘草煎液单味或不同比例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黄连与黄芩配伍,黄芩的抑菌作用有所降低,但黄连则未见降低;黄芩多于黄连时,黄连的抑菌作用似有增强。黄连与甘草配伍,无论比例如何,配伍后的抑菌作用均呈降低趋势。当三药同时配伍时,黄连、甘草的抑菌作用不变,或反增强,只有黄芩的抑菌作用有减弱趋势。黄连与黄芩、甘草两两配伍,单独使用时,其抑菌作用似不如组成三药配伍。其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苦杏仁与桔梗止咳、祛痰的配伍比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艳  赵乐  郭琰  李贻奎 《中成药》2011,33(10):1677-1680
目的 研究苦杏仁、桔梗及两者配伍的止咳、祛痰作用,确定两者最佳配伍比例.方法 分别采用浓氨水和枸橼酸刺激法制造小鼠和豚鼠咳嗽模型,记录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采用小鼠腹腔注射酚红、测定气管浸出液分光光度值法,研究小鼠气管排泌作用.结果 苦杏仁、桔梗及两者不同配伍均有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促进气管排泌的作用;与单味苦杏仁或单味桔梗组比较,两者配伍组的上述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 苦杏仁与桔梗配伍对止咳、祛痰有增效作用,两者配伍用于止咳、祛痰的最佳比例分别为1∶1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