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美国研究人员在近期的《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JHG)杂志上报道,骨形态生成蛋白受体-Ⅱ(BMPR2)基因的基因突变物与罕见的家族性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PPH)有关。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James A Knowles及其同事称,现已将PPH基因范围缩小到染色体2q33上的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Li TY  Xue YQ  Wu YF  Pan JL  Liu DD  Gong S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9):732-735
目的 探讨7例以i(20q-)异常为特征的髓系疾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以20q亚端粒探针和20q12单一序列DNA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检测。结果 7例患者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例。3例现尚存活,其余4例均已死亡,他们的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例1),7个月(例2),17d(例4),28d(例5)。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7例均丢失1个正常20号染色体而代之以1或2个比20号染色体还小的中着丝粒等臂染色体,其中6例经FISH检查证实它是伴有20q12中间缺失的20q等臂染色体ider(20)(q10)del(20)(q11q13),即i(20q-)。结论 i(20q-)核型是一种新的少见的再现性染色体异常,它可能和髓系疾病及不良预后有特别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在血液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类以常染色体结构或数量改变为特征的恶性疾病。ALL最重要的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t(9;22)(q34;q11)、t(12;21)(p13;q22)、t(1;19)(q23;p13),形成BCR-ABL、TEL-AML1、E2A-PBX1融合基因。染色体数量异常包括超二倍体、假二倍体、亚二倍体/近单倍体。现就AL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细胞遗传学改变与发病机制,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以及细胞遗传学指导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子宫内膜基质肉瘤(ES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在所有子宫恶性肿瘤中不足0.5%。本研究旨在了解这些恶性间叶肿瘤核型异常特征,以发现最终与组织学分级相关的染色体变异。方法: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研究12例内膜基质肉瘤病例,其中9例为低分化ESS、3例为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U ES)。结果:12例患者中有10例(83.3%)表现为染色体增益或缺失。缺失较增益更常见(63.4%vs36.6%)。低分级ESS中检测到,染色体1、6q、9q、16p、19、20q、22q的增益和染色体2、4q、6、7、11q、13q、15q、16q、20p、X缺失。CG H检测UES显示染色体2q、4q、6q…  相似文献   

5.
谭鹤长 《广西医学》2005,27(1):38-3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继发额外染色体异常临床经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例CML患者从初诊到急变6个月至8年病程期间,采用短期培养法进行骨髓细胞染色体分析,并动态观察染色体变化。结果42例CML初诊时均出现pH染色体,11例在加速期和急变期出现均不相同的额外染色体异常,除 8、 21、i(17q)和2ph国内有报道外,r(2)、t(8;20)、t(3;11)、t(2;3)、t(10,18)及del(16)(q11)、 12等异常属少见。结论CML病程中继发额外染色体异常无克隆性特征,但可预示CML疾病的恶化,经过凶险,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6例发现有染色体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2p(4/10)、10 q(4/10)和18 q(3/10)上的获得。结论染色体2p、10 q和18 q的遗传学改变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染色体跳跃易位(Jumping Translocation)是指一条(供体)染色体的相同片断易位到不同的(受体)染色体上,它涉及一种罕见的染色体镶嵌类型。1979年Lejeune等在一个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者身上发现3个不同的细胞系,它们分别是t(5p;15q),t(8q;15q),t(12q;15q),这表明15号染色体长臂的一部分,分别易位到5号,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全基因组的遗传学异常,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研究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0例中枢神经细胞瘤中,6例发现有染色体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遗传物质在染色体2p(4/10)、10q(4/10)和18q(3/10)上的获得.结论染色体2p、10q和18q的遗传学改变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遗传咨询中对5例患者作染色体分析,其中4例曾有2次或2次以上反复自然流产史,结果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46,XX,t(1;11)(q42;q13)、46,XY,t(17;19)(q21;p13.3)、46,XY,t(4;5)(p13;q35)为世界首报;46,XX,t(16;18)(q24;q21)、46,XX,t(3;8)(p21;q24.3)核型是国内首次报道。本文对染色体畸变及反复自然_流产的来源和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1例36岁原发性闭经患者,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核型分析为复杂染色体重排(CCR),G显带核型为46,X,-2,-11,-22,-X,+m ar1+m ar2+m ar3+m ar4。同时对其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对2、11、22、X染色体进行商业上应用的多色FISH(M FISH)探针(同时有24种颜色)和全染色体探针分析CCR特点。使用常规、多色FISH检测确认CCR,发现先前使用M FISH检测所怀疑的标志3处确有染色体11的隐性插入。G显带和FISH联合检测数据显示有4条染色体和7处染色体断点与CCR相关,分别是2q21、2q31、11q22.1、11q22.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M2亚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初步分析30例儿童AML-M2的染色体核型变化.结果 30例儿童AML-M2染色体核型中伴t(8;21)(q22;q22)组占46.67%(14/30),正常核型组占36.67%(11/30),其它异常核型组占16.66%(5/30),其中有1例为罕见的伴t(8;21)(q22;q22)的亚四倍体核型.结论证实了t(8;21)易位染色体为儿童AML-M2亚型较为特征性的遗传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染色体结构畸变起源于染色体的断裂和变位重接。文献中尚未见到关于结构畸变染色体在上下代的遗传传递中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再次发生结构性重排的报道。我室曾发现一例核型为46,XY,-13, der(13),t(4;13),(13pter→13q34∶∶4q25→4q ter)(图1)的4q 部分三体型患儿(血273号),其父亲(血274号)、伯父(血456号)均为1/4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核型为46,XY,t(1;4)(1p ter→1q43∶∶4q25→4q ter;4p ter→4q25∶∶1q43→1qt 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影响亚砷酸(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162例患者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染色体异常等可能影响As2O3疗效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16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为72%;部分缓解(PR)率为13.6%。初诊时WBC数、LDH水平比较高,无(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的APL患者应用As2O3治疗缓解率比较低;而存在(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使As2O3治疗APL的缓解率明显提高。结论初诊时WBC计数、LDH水平、有无(t15,17)(q22,q21)染色体易位或PML/RARα融合基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是影响As2O3治疗APL患者疗效的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40例中国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发现正常核型为40%,染色体数量异常占42.5%,染色体结构异常为17.5%,特异染色体异常包括有t(9;22)(q34;q11),t(4;11)(q21;q23)和t(8;14)(q24;q32)及环状染色体等.分析了2例急淋患者初发和复发时核型的变化,显示复发时有附加异常。研究认为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的联合分析(MIC)有助于急淋的诊断和分型。此外,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急淋白血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号染色体异常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发生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对1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核型进行分析。结果 225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检出伴3号染色体异常18例(0.8%),其中伴3q异常12例(66.7%),3p异常6例(33.3%),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伴3q异常的12例患者中,有3q21或3q26异常者6例(50.0%),包括2例t(3;3)。12例进行化疗的患者中只有2例获得完全缓解。结论累及3q异常是3号染色体最为常见的核型改变,其中又以3q21和3q26异常检出率最多;伴3号染色体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状况及对预后评价.方法 应用探针D13S25(13q14.3)、RBI(13q14)、p53(17p13)、ATM(11q22.3)、CSP12(12号染色体着丝粒)对14例CLL患者进行检测,并与其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4例中,0例(71.4%)检出遗传学异常,其中del(13q14.3)异常7例,el(13q14)2例,12 4例,el(17p13)2例,el(11q22.3)1例.两种及以上复杂遗传学异常5例(35.5%).根据Binet分期,例del(13q14.3)患者,A期3例,期2例,期2例,期2例患者均伴有del(17p13).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el(13q14.3)在不同性别、年龄分组以及Binet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期FISH技术大大提高了CLL患者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具有敏感、特异、直观的优点,其在CLL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不同阶段染色体核型变化对疾病诊断、治疗、进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67例初诊CML患者,抽取骨髓,采用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然后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其遗传学特点及意义,分析染色体变异易位及附加染色体异常与经典的Ph+CML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差异。结果:167例CML患者染色体分析中,无分裂相患者7例(4.2%),Ph+患者154例(92.2%),Ph-患者6例(3.6%)。154例Ph+患者中,126例(81.8%)为典型Ph阳性,28例(18.2%)为变异易位或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涉及+8、+Ph、-Y、der(17)、del(3p)、del(15q)、del(11p)、add(21q)、add(2q)等,以+8、+Ph、-Y、der(17)为主。结论:在CML染色体核型分析中,Ph染色体是其遗传学标志,染色体核型复杂程度与CML治疗、进展及预后之间有密切联系,染色体的复杂程度越高,患者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18.
河南林州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比较基因组杂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基因组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13例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32例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染色体基因组变化.结果 10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扩增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患者为23%(3/13)而食管癌家族史阴性患者中无发生(P<0.05).15q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为38%(5/13),明显高于食管癌家族史阴性的6%(2/32)(P<0.05).3q、8q、7p、5p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增加和3p、19q、9q等染色体部位DNA拷贝数丢失在食管癌家族史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发生率均超过20%(P>0.05).结论 10q、15q可能存在与食管癌遗传高易感性相关的关键基因,而3q、8q、7p、5p、3p、19q、9q等可能存在与环境因素相关的食管癌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9.
081628先天性心脏缺陷患者染色体22q11微缺失的检测/张志芬…∥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8).—488~490为通过建立先天性心脏缺陷患者染色体22q11微缺失的诊断方法,探讨各类先天性心脏缺陷患者染色体22q11微缺发生情况。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22q11区域特异探针,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羊水细胞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遗传检测和产前诊断。结果:在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有5例患者染色体22q11微缺失,缺失率为10%。5例孕妇产前诊断未发现染色体22q11微缺失。结论: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22q11微缺失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缺陷病因诊断的方法,通过产前诊断可以避免染色体22q11微缺失的心脏缺陷儿出生。图2参8(周继铭)081629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诊断常见染色体三体的价值/张慧敏…∥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8).—611~613目的:探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TR-PCR)诊断染色体三体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2月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染色体结果已知的50例正常样本和17例唐氏综合征(Downs')患者样本进行STR-P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疗效的关系,旨在筛选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31例MM患者进行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1q21扩增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其中del(13q)的检测采用了D13S319、RB1两种探针,14q32易位的检测采用IgH探针,del(17p13)的检测采用P53探针,1q21扩增的检测采用1q21探针.分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14q32易位、1q21异常、17p13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45%、68%、50%、35%;35%的患者同时检出13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和14q32易位,79% del(13q)者伴有14q32易位,其中D13S319探针检测阳性者100%伴有14q32易位.31例MM患者诱导治疗后有21例患者达到了轻微反应(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疗效标准)以上的疗效,总反应率为67.7%,未发现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和1q21扩增阳性患者与细胞遗传学异常阴性患者在总反应率上存在差异.结论:国人MM患者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是del(13q)、14q32相关的易位、1q21异常、del(17p13),其中del(13q)与14q32相关的易位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