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保海  翟胜利 《北京中医》2006,25(7):447-448,F0003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以殆同仁。  相似文献   

2.
儿童处于特殊的生理期,骨科疾病多发,但是临床上缺少专门的骨科儿童用药,儿童经常使用成人药物,导致发生不良反应.探析骨科中成药的用药特点,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骨科儿童用药总结为“重特点、重适量、重避险、重种类、重给药、重短用”6点.结合儿童骨科疾病就医用药的特殊性,就骨科中成药的儿童使用原则进行剖析,为临床上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获得最佳疗效提供参考.认为儿童使用骨科中成药应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充分衡量风险和收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毒性药材及其制剂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也是导致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毒性药材在心脑血管科、骨伤科、消化科、耳鼻喉科中成药中应用比例大。我院为三级甲等骨科医院,骨科中成药品种多,用量大。本文对毒性药材在常用骨科中成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常用骨科中成药含毒性药材的品种及特点,并初步制定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原则,以提高骨科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骨科中成药多含有毒性中药饮片,且使用量大、用药人群特殊,一直是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切入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中医药基本理论,提出骨科中成药"辨证辨量辨毒"的合理用药模式,拟定相关参考规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首先,梳理骨科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提出"证"、"量"、"毒"三位一体的用药核心监护点;接着,以常见81个同类品种为示例,建立说明书信息库,并以2 000张回顾性处方点评分析结果圈定高频药物和常见不合理因素;同时,从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系统搜集汇总不良反应案例文献,辅以问卷调研形式,明确了各药品的核心监护点信息。整合以上信息,拟定《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参考》并经专家讨论后完善修订。初步预实践2个月后效果显示,该模式符合临床用药实际,能够提供实用有效的合理用药信息,效果良好。综上,"辨证辨量辨毒"是骨科中成药临床用药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监护点,该模式立足临床实际,为合理用药研究提供思路创新、理论保障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骨科中成药组分复杂,多含药性峻烈及毒性饮片,药物安全窗口较窄,临床禁忌较多,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为探索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的通则规律,提炼用药教育关键点,以保障临床合理用药,以近80种本院常用骨科中成药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检索策略,收集汇总来自164篇不良反应文献的237例案例,采用多维度的文献分析和个案荟萃防范,尝试确定骨科中成药安全合理用药的风险共性因素,建立不良反应/事件防范通则。包括1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方面,无论内服或外用,皮肤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循环、消化等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与药品所含毒性成分密切相关;部分药品存在隐匿而累积的肝肾损伤。2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方面,存在3个重要时间节点,用药30 min与患者特异体质相关、用药数月至半年与药源性肝肾损伤相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节点为7 d,且呈现与药理作用相关的可预测型不良反应特征。3毒性因素对于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频度、广度、难易度)具有极端重要性。4特殊用药因素如联合西药、中药汤剂,超剂量超疗程用药、自我药疗等也需重点关注。综上,总结骨科中成药不良反应/事件防范的通则规律,为临床医师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支持,为临床药师用药教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8月医院创伤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43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基础资料及给药途径、临床特征等信息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以此总结创伤骨科中成药安全用药通则规律与护理对策。结果:各年龄阶段中60岁及以上患者使用中成药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1~19岁患者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年龄段比较,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男女性别方面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给药途径方面,静脉注射中成药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外用,三组两两相比,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特征及分布方面,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等发生率较高,精神与行为障碍、听觉及前庭功能损害发生率偏低。结论:创伤骨科中成药使用中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患者表现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在预防及控制用药安全管理中,应注意此类安全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创伤骨科中成药使用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及用药通则规律及其管理对策。方法:将医院2016年3月~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骨科使用中成药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研究,对其中成药使用类型、中成药使用不良反应特点予以分析,为骨科中成药使用与管理提供依据。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使用的中成药包括:接骨丸、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其中丹红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较其他药物使用率较高(P<0.05);男与女不良反应发生差异较小(P>0.05);60岁以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11~19岁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P<0.05);口服、外敷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成药注射剂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累及神经系统、累及消化系统的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骨科中成药注射剂药物在使用期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骨科中成药使用期间需重视用药通则规律,并加强中成药使用管理,兼顾用药疗效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赵薇  杨维  巩颖  张冰  何婷 《北京中医药》2020,(3):290-294
目的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君药或臣药是毒性饮片的口服中成药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本院2015-2017年度门诊中成药电子处方,对其中使用君药或臣药是毒性饮片中成药的患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2015-2017年开具的主药为毒性饮片的中成药有45种,占全部中成药品种数的11.6%,占含毒性饮片中成药品种数的44.6%。其中女性、老年患者使用此类中成药的比例较大,用药科室以骨科为主。门诊使用率较高的中成药为麝香保心丸、小儿感冒宁糖浆、小金丸等。结论医院应对使用主药为毒性饮片中成药"数量多""种类广""风险高"的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尤其应关注老年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合理用药情况,以期提高以毒性饮片为主药的口服中成药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正> 腰椎间盘脱出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临床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根性神经痛,药物治疗有布洛芬,双氯灭痛,阿斯匹林等,中成药物不多,为探讨根痛平的治疗效果,我们总结了近2年来30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邹本责教授重视临床表现及其相关疾病,以中药、中成药、西药互补,应用手法治疗,颈椎牵引等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后明确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治疗,灵活选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门诊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为门诊骨科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门诊第一季度处方2 844张,并从中选取骨科处方,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及药物说明书对骨科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第一季度门诊骨科处方比例为18.8%;中成药处方数占骨科处方总数比例为91.8%。处方数使用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金天格胶囊、复方南星止痛膏、白脉软膏、尪痹胶囊、麝香追风止痛膏、藤黄健骨胶囊、青鹏软膏、骨康胶囊、祛风止痛胶囊、通滞苏润江胶囊。DDDs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金天格胶囊、祛风止痛胶囊、独一味丸、尪痹胶囊、通滞苏润江胶囊、藤黄健骨胶囊、腰痹通胶囊、骨康胶囊、扎冲十三味丸、舒筋活血胶囊。与西药联用率为84.6%;单味中成药使用率为7.3%,二味中成药使用率为8.1%。与中成药联用最多的为洛芬待因缓释片(思为普)。结论:某院骨科中成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诊断不符、无辨证、量大、用法用量错误的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中成药物使用现状,观察创伤骨科中成药强筋健骨胶囊临床疗效,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症处理.方法:选择630例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强筋健骨胶囊干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方式进行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强筋健骨胶囊使用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溶媒选择、适应证、药物用量、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术后疗程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成药物的使用进行普及,加强用药合理性,确保用药安全经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具有较为明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增加疾病治疗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骨伤科作为医院重点科室,门诊患者量大,中药房日平均发出近200张骨科中成药处方,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这些处方基本为2~3种中成药的联合用药,平时审核处方时,发现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为促进骨伤科门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医师联合用药提供相关依据,现将发现的问题及常用中成药在处方组成、主治功效上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加强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对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2年1月起,医院骨科开展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强化学习培训,并以科室1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开展前(2021年)和开展后(2022年)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和安全用药能力变化;同时开展前后随机抽取84例和8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开展后科室中药药学服务的“人员管理、用药管理、管理制度、药物宣教”维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的“用药途径、用药禁忌、用药风险管控、风险处理能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科室“用药错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开展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从而降低临床中成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骨科手术后盗汗临床常见,处理不当,易造成病情缠绵难愈,使损伤局部愈合缓慢,功能长期不能恢复。2006年1月-2008年1月,作者采用中成药生脉饮治疗105例手术后盗汗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中成药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其原因,以避免避免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保证中成药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根据2004至2006年我院住院病历用药和门诊处方用药检查中发现记录下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对策。结果:中成药不合理用药主要存在辨证不足、用法用量不当、配伍不当、滥用滋补性中成药等。结论:临床应用中成药要尊重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思路,做到合理应用中成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和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耳鼻喉科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探讨中成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药物联用和门诊销售情况分析中成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中成药在耳鼻喉科的使用比较广泛,各个年龄段均有患者使用中成药,其中含一种中成药和五种中成药的处方占91.4%。结论:中成药在耳鼻喉科的疗效较好,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因此,必须辨证治疗,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抗肿瘤中成药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适应证宽泛、循证证据不足,严重制约临床推广应用,势必要不断进行上市后研究,以凸显中成药治疗的疗效与优势。基于此,现提出“以评促研、以研促评”的闭环式抗肿瘤中成药上市后研究要点。首先在评价抗肿瘤中成药在临床广泛应用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基础上,完善临床用药方案与循证评价;再基于再评价结果,挖掘并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临床假说,进行开放式探索研究,评价与验证假说,强化抗肿瘤中成药的价值与临床定位。二者不断反馈循环,互为前提,可加速抗肿瘤中成药产品转型,致力于精准化用药和增强行业信心,进行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研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评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情况,以提高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7-12月的门诊西药处方共5495张,对抽查处方逐一审查,将其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挑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我院中成药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我院门诊中成药的临床应用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之处,主要为:重复用药、适应证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临床医生应切实做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物,以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是采用中药通过制剂加工制作而成的不同剂型中药制品,制药是将中医药理论作为指导,根据规定处方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生产的制剂。所以临床上使用中成药时,要基于辨证论治开具处方,也强调医师对中成药成分的掌握,注重临床配伍禁忌和个体差异、剂量控制等,保证中成药合理使用,以使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对当下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提出对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