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们对本厂子弟学校学生进行了视力普查,选其中视力不正常者391例,做屈光和注视性质检查。方法:①屈光检查按散瞳验光常规;②注视性质检查用苏州医疗器械厂的YZD型号检眼镜,检查时嘱学生用手遮盖一眼,被检查的另一眼嘱其注视镜中央的小圆点,凡中心凹光反射在黑方框中的为中心注视;在黑方框以外的为旁中心注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弱视防治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已经肯定,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程度、发病年龄,注视性质及弱视类型有关,弱视程度轻、年龄小、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高,但从弱视的注视性质出发,详细观察其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尚无系统报告,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对弱视的注视性质进行观察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国宏  ;卢炜  ;阎丽  ;张灵阁 《眼科》2014,23(5):312-315
目的 调查正常视力、临床正位眼儿童在分视状态下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生理状况。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97例5~7岁视力正常及临床眼位正常儿童。方法 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正常儿童的知觉眼位与注视稳定性状况进行量化评估检测。主要指标 分视眼位差值与注视稳定性的对齐差值。结果 正常儿童注视银屏中点,相距80 cm时,3度注视视标其水平眼位4.73~6.83个像素,平均分离(5.78±1.51)个像素;垂直眼位2.12~3.31个像素,平均分离(2.72±0.85)个像素;1度注视视标其水平眼位5.64~8.06个像素,平均分离(6.85±1.74)个像素;垂直眼位1.37~2.03个像素,平均分离(1.70±0.48)个像素。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4.25~5.09个像素,平均为(4.67±1.03)个像素。结论 在视力发育正常、临床眼位正位的儿童中,水平分视的知觉眼位差值为4~8个像素,垂直分视的知觉眼位差值为1~3个像素可以作为生理范围参考;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为4~5个像素,可以作为生理范围参考。(眼科, 2014, 23: 312-315)  相似文献   

5.
优先注视法婴儿视力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注视法(Preferenthal Looking简称PL)。PL 是目前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种客观儿童视力检查方法。其理论根据是婴儿喜欢注视有图象的画面,而不喜欢注视均匀的空白画面。将各种不同宽度的黑白条纹与相对空白的画面交替呈现在婴儿眼前,根据婴儿的注视行为及头部运动情况即可测出婴儿的PL 视力。PL 视力值为婴儿所能观看的最窄条纹视角值的倒数(小数记录)或对数(五分记录)。近年来婴儿视力发育情况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请求眼科医生检查婴儿视力者日益  相似文献   

6.
7.
早期评估婴幼儿视力的重要性已被临床眼科医师所接受。优先注视法是测定婴幼儿客观视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优先注视法测定的婴儿务栅视力让视觉研究者了解了视觉发育的有关信息。本研究就优先注视法原理及其对条栅视力的评估、务栅视力与认知视力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闭路式强化优先注视(COPL)法检测早产儿6月龄前的条栅视力,探讨其发育情况。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符合筛选标准且能完成条栅视力检查,随访1〉6个月的早产儿48名,用COPL法检测条栅视力,年龄7d~8个月,体重(2233.4±448.0)g,分组段定期测试每一名早产儿单、双眼视力。另外筛选正常足月儿34名作为对照组,体重(3443.3_+553.0)g,定期作检测。视力结果以5分法记录。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直线回归及Mann—Whitney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儿出生2周内、校正孕周满38周、出生后14周、校正孕周满52周、出生后6个月、校正孕周满63周的右眼和左眼条栅视力分别为2.48±0.02和2.49±0.02,2.70±0.01和2.70±0.01,3.54±0.03和3.51±0.03。3.70±0.03和3.69±0.03,3.98±0.03和3.95±0.03,4.10±0.02和4.09±0.02,同一个体左右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段双眼条栅视力分别为2.51±0.02、2.70±0.01、3.55±0.03、3.69±0.03、3.96±0.03、4.18±0.02。早产儿的视力与月龄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r=0.928,P〈0.01),视力(V)与月龄(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248X+2.457(R。=0.861,F=1769.743,P〈0.01);视力与孕周呈高度正相关(r=0.725,P〈0.01),视力(Y)与孕周(X)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017X+1.457(R。=O.261,F=11.743,P〈0.01)。与出生体重、性别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儿出生后2周、出生后3个月、出生后6个月右眼和左眼视力分别为2.60±0.02和2.63±0.02,3.71±0.02和3.72±0.02,4.06±0.02和4.05±0.02,同一个体左右眼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儿各组段双眼视力分别为2.60±0.02、3.72±0.02、4.14±0.02。比较同组段平均单双眼条栅视力,各月龄早产儿平均单双眼条栅视力与同组段正常足月儿相比,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81、0.79、0.87,P〈0.05)。结论无眼底病变早产儿的单眼条栅视力与眼别无关,单、双眼条栅视力均低于同龄正常足月儿,条栅视力发育与月龄、孕周呈高度正相关,与性别、体重和屈光状态无相关性。电脑控制强化优先注视检测系统是检测0~6月龄早产儿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立体视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弱视患儿视力正常后立体视觉的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7例门诊治疗的弱视患儿在视力恢复正常时用同视机行远立体视、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行近立体视检查,并记录其初诊时的年龄、视力、屈光状态、弱视的类型、治疗过程和持续时间、治愈时的年龄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患儿远、近立体视觉的关系。结果57例患儿中,①平均初诊年龄(60.22±15.95)个月(约2~7岁)。②视力正常时平均年龄(84.18±17.28)个月(约4~10岁)。③从开始治疗到视力恢复正常平均(23.56±15.50)个月(约3个月~6年)。④用同视机检查55例,具有Ⅰ级功能(同时视)者1例,Ⅱ级功能(融合)者10例,Ⅲ级功能(立体视)者39例,无功能者5例。⑤行近立体视检查56例,800"不能辨认者16例,800"者5例,600"者2例,200"者2例,100"者10例,60"者7例,40"者14例。⑥在远、近立体视的形成上,患儿的初诊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χ2=4.773,P=0.092;χ2=0.069,P=0.966);患儿的治疗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χ2=1.848,P=0.397;χ2=1.916,P=0.384);弱视类型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2.454,P=0.006;χ2=17.084,P=0.001),即屈光不正性和子午线性弱视预后好,斜视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差。⑦在远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χ2=0.643,P=0.725)和患儿的屈光度之间(χ2=3.045,P=0.218)无显著差异;而在近立体视形成上,患儿视力正常时的年龄之间(χ2=11.41,P=0.003)和患儿的屈光度之间(χ2=8.073,P=0.018)有显著差异,即年龄大(≥8岁)、屈光不正度数大(≥6.25D)者预后差。结论在平均初诊年龄小于5岁,治愈年龄小于7岁的本组57例视力正常后的弱视患儿中39例获得远立体视,21例获得近立体视。年龄大、屈光度数大者可获得远立体视,但近立体视恢复困难。  相似文献   

10.
刘虹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2):195-198
目的:通过OCT方法检查弱视患者的注视性质,思考和审视偏心注视的机制,指导弱视治疗.方法:对一组3~12岁儿童远视屈光性重度弱视患儿31例40眼治疗前后做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其注视性质的变化.结果:在31例40眼中,中心注视眼占63%,偏心注视眼占38%.单眼患者中心注视与偏心注视各占50%,双眼患者78%为中心注视,22%为偏心注视.治疗后15只偏心注视眼,分别在0.2~0.5视力之间全部转成中心注视,时间为1mo~2a.合并外斜和调节性内斜没有影响偏心注视转中心注视,且无论中心注视及偏心注视,其视力恢复对比观察,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OC T检查弱视眼注视性质客观、简便.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视力的提高,偏心注视转化为中心注视说明中心凹锥细胞功能被唤醒并且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1.
正常视力瞳距值无锡煤矿机械厂卫生所姚岱文一、一股资料93年职工健康体检2805人,裸眼远视力>4.9者2002人,男性1418人,女性584人,年龄22一0岁,平均38岁.二、方法测量者与被测者对面而坐,先令被测者注视测量者左眼,测量者手持瞳距尺,将...  相似文献   

12.
早期评估婴幼儿视力的重要性已被临床眼科医师所接受。优先注视法是测定婴幼儿客观视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优先注视法测定的婴儿条栅视力让视觉研究者了解了视觉发育的有关信息。本文就优先注视法原理、及其对条栅视力的评估、条栅视力与认知视力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不同注视性质的斜视与弱视,在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的估计上,日益被人们重视。进行这方面的检查,对指导治疗方法及提高疗效是有其实用意义的。为此,我们特将1982年以来,资料完整的100例共同性内斜视的注视检查结果,加以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视力正常的青年中有关眼底改变的统计报导不多。近年来,我们在四川、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等省体验,散瞳检查眼底4710名,发现眼底有改变者834名(17.31%)。本文就这些眼底改变的分类、性质及地区间差异作一简单的统计分析。对象和方法检查对象为16~18周岁的男性青年,双眼远视力≥1.0,近视力J_1,屈光状态为正视和轻度的屈光不正。用2%后马托品散瞳,充分散大后,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的注视性质,评价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及固视稳定性与裂孔孔径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38例(40眼)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行MP-1微视野检查,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注视位置和固视稳定性.对黄斑区视网膜光敏感度和稳定性分别与裂孔孔径之间的关系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40只患眼均形成偏心注视.其中偏心注视点在裂孔上方边缘者28眼(70%),位于裂孔右侧边缘者10眼(25%),位于裂孔左侧和下方边缘者各1眼(2%).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固视稳定性与裂孔孔径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r=-0.15、-0.08,P<0.01).结论 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眼往往会形成偏心注视,其裂孔孔径的大小可能会影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牵牛花综合征( morning glory syndrome, MG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乳头发育异常的疾病,多为单眼发病,是胚裂闭合不全的一种先天异常,由 Kindler于1970 年首先报道,因其视盘像一朵盛开的牵牛花而得名.本病常表现为视力低下,综合验光提示矫正无提高,眼底照相或者眼底镜检查可发现其典型体征.目...  相似文献   

17.
牵牛花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视乳头发育异常.1970年kindler首先报告本病,并命名为牵牛花综合征.牵牛花综合征患者绝大多数为单眼发病,双眼发病者极少.主要表现为儿童期视力低下,视力多为眼前指数至0.02之间,少有视力超过0.1者,视力正常者更为罕见[1].有些患者可合并其他眼部先天异常[1].2006年6月我院收治1例视力正常的牵牛花综合征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儿童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及其意义。方法儿童视光门诊中远近视力≥1.0的3~14岁儿童459名544只眼,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涂眼一次,一周后由固定专职人员验光,记录结果。结果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可见有远视、正视、近视和混合散光,其中远视420只眼,占77.2%;正视72只眼,占13.2%;近视30只眼,占5.5%;混合散光22只眼,占4.0%。表现有散光者309只眼,占56.8%。结论儿童视力正常眼不等于屈光正常,有必要进行静态屈光检查,了解基础屈光,发现潜在问题,预测视力与屈光的发展趋势,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邱远东  王磊 《眼科研究》1992,10(4):252-254
对688只正常视力眼中C/D≥0.5的145只眼做了详细的观察.其中78只眼同时进行了眼压和对比敏感度测定。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提示对正常视力大生理杯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徐荣洛  蒋秀芹 《眼科学报》1994,10(2):117-120
对四个年级青少年学生1324只视力正常眼的屈光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物理和几何光学与医学生理学两个角度的眼屈光状态之概念与意义不同,“正视眼”并不完全意味着正常生理学角度的屈光“正常眼”,并对青少年眼生理屈光状态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