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ICU危重病患者肠内、外营养并发症的对比观察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危重病患者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和护理干预。方法 将ICU5 3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 (2 3例 )和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 (30例 ) ,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 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腹泻、胃肠道出血、肠麻痹、二重感染、高血糖症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组 ,(P <0 .0 1)。结论 对于危重病患者 ,应用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 ,不易引起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 ,而其各种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黄育红 《吉林医学》2011,(5):983-9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8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及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PN组的38.89%。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更优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手术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肠外营养组25例,肠内营养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7天的相关指标。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重和B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体重、BMI、白蛋白和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的差值肠内营养组小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组,而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的发生率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符合患者的生理过程,可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省费用,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组(观察组)和早期全肠外静脉营养组(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术后的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对两组营养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蛋白、清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体重下降量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患者营养,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25),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下降、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合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 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90例.分别于术后24h开始进行EN与PN,比较两组术后腹胀、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较PN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EN支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重症脑外伤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重症脑外伤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伤后2周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重症脑外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夏小红 《吉林医学》2012,33(33):7352
目的:对比神经外科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胃肠道营养组(肠内组)和胃肠外营养组(肠外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结果:两组在伤后1周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外组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内组(P<0.05)。结论:与肠内营养相比,早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神经外科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临床角度分析胆管空肠吻合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患者恢复的差别,评价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在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的患者中,通过72例肠内营养组和67例肠外营养组之间的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等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肠内营养组均明显少于肠外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胆管空肠吻合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近7年来,将20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10例和对照组(B组)10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A组在吻合口瘘后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术(EN);B组吻合口瘘后经外周静脉行肠外营养(PN)。观察两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平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 A组平均治愈率高于B组,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应用双胃管经鼻肠内营养(EN)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营养状况,双胃管在加强引流的同时,进行胃肠减压,双胃管形成一种循环的引流作用,既能够起到引流作用,又能够为肠道提高营养,是治疗吻合口瘘一种完美的结合,是目前实施营养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利于患者康复以及改善生存质量,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缩短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49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营养组(n=24)和常规营养组(n=25)。序贯营养组先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常规营养组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但与常规营养组相比,序贯营养组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下降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上臂肌围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序贯营养组较常规营养组的感染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出血率亦有下降趋势。 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可减轻重症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是重症卒中患者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寅  傅斌生  魏忠  谢钊  赵旭辉 《安徽医学》2006,27(2):100-102
目的总结我科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3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15例。手术后早期(24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作为基础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颗粒(安凯舒)作为强化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强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标准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腹膜转运类型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 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58例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平衡 试验评价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并将其分为高平均转运+高转运组(A组,n=84)和低平均转运+低转运组(B组,n=74), 并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生物化学指标以及心血管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 者腹膜转运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的4 h透 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的比值(dialysate/plasma creatinine,D/P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 CR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D/Pcr与 BMI,hs-CRP和心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分别r=0.179,0.373和0.426,均P<0.05);与ALB呈负相关(r=–0.393,P<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OR=1.178,P<0.05)、心血管并发症(OR=5.035,P<0.01)以及低血清ALB(OR=0.852, P<0.01)为患者腹膜高转运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ALB水平、BMI和心血管并发症与腹膜高转运相关, 可作为预估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疗效、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6 h应用肠内营养.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监测术前及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EEN组术后排气与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TLC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少.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精心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苍玉珍  曾青山  黄文静 《海南医学》2016,(19):3170-3172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指标及其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至2015年4于我院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7例。A组胃癌术后早期作家庭肠内营养干预,B组未给予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指标的恢复情况,以及出院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前蛋白(PA)、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BW)、并发症和出院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出院3周后,A组患者的PA、ALB、HGB、BW分别上升至(0.25±0.06) g/L、(38.65±3.84) g/L、(93.21±10.41) g/L、(65.06±10.44) kg,IgG、IgA分别上升至为(13.01±1.81) g/L、(4.11±0.97) g/L,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出院3周KPS评分为(86.86±5.94)分,明显高于B组的(80.36±2.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1%(5/37)、18.92%(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干预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可改善患者出院后营养指标、免疫水平,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onjoint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EN)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with single EN or PN on immune function, nutritional status,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was carried out from January 2009 to May 2012 in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Patients of STBI who met the enrolment criteria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6~8;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were admi- nistrated EN, PN or EN+PN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 indexes of nutritional status, immune function,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xamined and compar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ere 120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study, with 40 pationts in each group. In EN+PN group, T lymthocyte subsets CD3+%, CD4+%, ratio of CD3+/CD25+, ratio of CD4+/CD8+, the plasma levels of IgA, IgM, and IgG at 20 days after nutritional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t=4.32-30.00,P<0.01), and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N group (t=2.44-14.70;P<0.05,orP<0.01) with exception of CD4+/CD8+, higher than those of EN group (t=2.49-13.31,P<0.05, orP<0.01) with exceptions of CD3+/CD25+, CD4+/CD8+, IgG and IgM. For the nutritional status, the serum total protein, albumin, prealbumin an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N (t=5.87-11.91;P<0.01) and EN+PN groups (t=6.12-13.12;P<0.01) than those in PN group after nutrition treatment. The serum prealbumin was higher in EN+PN group than that in EN group (t=2.08;P<0.05). Compared to the PN group,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s of EN+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stress ulcer (22.5%vs. 47.5%;χ2= 8.24,P<0.01), intracranial infection (12.5% vs 32.5%;χ2= 6.88,P<0.01) and pyemia (25.0%vs. 47.5%;χ2= 6.57,P<0.05). Compared to the EN group,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s of EN+P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spirated pneumonia (27.5%vs. 50.0%;χ2= 6.39, P<0.05), hypoproteinemia (17.5%vs. 55.0%;χ2= 18.26,P<0.01) and diarrhea (20.0%vs. 60.0%;χ2= 20.00,P<0.01). The EN+PN group also had significant less length of stay in NICU (t=2.51, 4.82;P<0.05, P<0.01), number of patients receiving 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χ2= 6.08, 12.88;P<0.05, P<0.01) and its durations (t=3.41, 9.08;P<0.05, P<0.01), and the death rate (χ2=7.50, 16.37;P<0.05, P<0.01) than those of EN or PN group.
Conclusion Early EN+PN treatment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nutritional status, decreas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相似文献   

19.
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功能损害的外科病人52例,以拆信封法随机分为EN组(26例)及PN组(26例),术后6 h开始分别给予EN及PN,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肝脏酶谱、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肝脏酶谱变化无显著差异;EN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PN组为快;术后第7天两组均已恢复正氮平衡;肠道通气时间EN组明显早于PN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EN组营养治疗费用约为PN组的1/4.结论肝功能损害病人术后早期EN可有效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对于高胆红素血症者,EN较PN有利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和价格低廉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90例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术后第10天的体重、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疲劳评分,吻合口瘘及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肠功能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鼻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