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对创伤患者的死亡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临床常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方法比较多 ,如国际上常用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 〔1 3〕、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 (SAPS)〔4 6〕、治疗干预度评分 (TISS)〔7〕。我们采用国内吴恒义等〔8〕设计的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 (“吴氏”计分法 ) ,依据创伤患者病情严重度进行评定计分 ,从中得出获得高评分值是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创伤后就治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减少和预防创伤患者死亡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同时也因其简便易行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70例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创伤严重度评分法(AIS-ISS)创伤评分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是否实施基于AIS-ISS创伤评分的护理管理模式,将急诊外科在2019年7-9月收治的140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管理,将2019年10-12月收治的14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AIS-ISS...  相似文献   

3.
姚越苏  王宏 《临床荟萃》1996,11(13):589-591
对伤员总体伤情严重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客观而准确的评分不仅对创伤诊断分类,对抢救治疗及预后的判断都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临床上对创伤严重的评分标准及评定方案的研究十分活跃,反应了对创伤认识的不断深入。创伤评分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国内也逐渐应用了评分系统。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近况与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创伤严重度评分法(AIS-ISS)在创伤患者院内急救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及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AIS-ISS的院内急救及护理管理。对比2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临床结局、护理质量和管理成本,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急诊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急诊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非计划拔管及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床位护士比高于对照组,护士每日工作时长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5.52%,较对照组的81.13%更高(P<0.05)。结论基于AIS-ISS的院内急救及护理管理能够缩短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临床结局,优化护理质量及管理成本,并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急诊外科为各类创伤患者的首诊科室,探讨如何提高急诊外科抢救成功率,减少外伤死亡.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外科34例死亡病例.结果:青壮年男性为急诊外科死亡高危人群,交通伤是急诊外科死亡第一致病病因.死亡主要原因是颅脑损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结论:应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外科的联系,进一步普及创伤现场急救的知识,急诊外科医师应掌握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入抢救室之时就应该是准备输血的开始.急诊外科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县区级医院ICU多数为、级病房,普遍存在设备不齐、人员配置不整的问题。创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抢救和治疗有其自身特点。在ICU现有条件下,我们利用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1〕(简称计分法),对创伤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严重程度的评分值来及时调整和加强医护人员工作,统筹安排仪器监测,从而提高创伤患者的救治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均为ICU病房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其中以外科患者为主。130例中男85例,女45例;年龄5~85岁,平均34.3岁。创伤种类:单纯腹部伤74例(56.92%),多发伤4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EWS、RTS评分对急诊科成人创伤患者临床评估能力的优劣。【方法】对213例成人创伤患者入急诊科即刻分别行MEWS、RTS评分,追踪其去向和1个月内预后,统计分析MEWS、RTS评分与患者去向、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并比较两者对分流和预后评估能力的优劣。[结果]MEWS评分与创伤患者收ICU住院、病死呈正相关,而RTS呈负相关。在对创伤患者收住ICU的预测和评估的鉴别能力上,MEWS优于RT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对创伤患者病死危险性的预测和评估的鉴别能力上,RTS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评分能够适用于对急诊创伤患者快速分流和预后的评估,尤其是对合理分流创伤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对本院危重病监护病房 (ICU)创伤病人进行计分 ,依据计分高低 ,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计分≥ 15分为重度 ,日护理量在 8~ 16小时 ;计分≥ 2 5分为危重度 ,日护理量在 16~ 2 4小时 ;计分≥ 35分为极危重度 ,日护理量在 2 4小时甚至更多。结果 :6 0例创伤病人得到高质量护理 ,减少了并发症综合评定计分法用于指导创伤病人的监护 ,方法准确、简便、实用 ,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改良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R-SIRS)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的相关性.方法 275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后进行R-SIRS评分及ISS评分,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SIRS与ISS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全身失控性炎症免疫反应既是严重创伤的结果,又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R-SIRS评分有助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寻求一种对创伤严重度评价的准确、方便、实用的方法。方法:创伤严重度综合评定计分法由3方面组成:①创伤本身的记分。②根据监测的生理参数结果记分。③附加记分。这3部分之和,即为伤情严重度总计分。计分≥15分为重度,≥25分为危重度,≥35分极危重度。结果:本法计分高低与疗效预后呈显著相关。重度315例的存活率94.0%,危重度220例的存活率75.0%,极危重度195例的存活率63.1%,计分越高,伤情越重,存活率越低;对其中229例患者又用AIS-ISS和APACHEⅡ同组验证,证明具有高度的同步性。结论:本评定法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准确(科学性),二是简便易行(实用性)。本法方便县区级及厂矿基层医院普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预测创伤结局评分法在颅脑外伤中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TRISS)和创伤严重程度特征评分 (ASCOT)两种评分法在单纯颅脑外伤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单纯性颅脑外伤 2 2 8例 ,年龄 4~ 78岁 ,平均 37岁。TRISS和 ASCOT中的生理学参数依据患者入院时的原始记录 ,解剖学损伤定位依据 CT报告和手术记录。应用《创伤评分工具集》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局。结果 :2 2 8例患者实际死亡 73例 ,TRISS和 ASCOT敏感性分别为 17.8%和 4 1.1% ,特异性分别为 96 .7%和 96 .8% ,预测阳性率为 72 .2 %和 88.2 % ,预测阴性率为 71.4 %和 77.7% ,错误归类率为2 8.4 %和 2 1.0 % ,正确归类率为 72 .2 %和 78.9%。结论 :TRISS和 ASCOT在单纯性颅脑外伤患者中预测结局的敏感性均较低 ,但相比之下 ASCOT优于 TRISS评分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TRISS法对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价值 ,同时评估我院对重度创伤病人的救治结果。方法 对 2 0 2例重度创伤病人 (损伤严重度评分ISS≥ 16 )应用TRISS法 ,计算其生存概率 (Ps)和预测准确性 ,并以M和Z检验与严重创伤结局研究 (MTOS)组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2 0 2例重度创伤病人中 ,TRISS法预测准确性为 90 6 % ,预测存活 148例 ,实际存活 143例 ,Z =- 0 9375 ,M =0 5 5 7。结论 TRISS法对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准确性高 ,本组创伤病人的救治水平与MTOS组相当 ,但应考虑到 :1.MTOS组资料来源广泛 ,而本组资料均来源于我院 ,在创伤原因、类型构成及院前时间等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2 .MTOS组的权重系数不能完全反映国人的伤情特点 ;3 .本组资料均为重度创伤病人 (ISS≥ 16 ) ,两组间严重度分布有所不同 ;4.两组年龄构成上有所不同 ;5 .本组穿透伤组多为刀伤和车祸伤 ,病情较为单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多发伤患者伤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对急诊抢救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的多发伤患者 96例在入院第 1、3、5、7、10、14和 2 1天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CT ,以判断PCT水平变化与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多发伤患者在创伤后血PCT水平明显升高 ,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ISS)分值区段内的创伤患者PCT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随着ISS评分值的增高 ,不同时段PCT水平亦升高 ,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而PCT与年龄无关。结论 动态检测多发伤患者外周血PCT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多发伤伤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创伤后细胞损伤的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测创伤后血清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酸性产物的含量变化,探讨其细胞代谢的监控效应及评价细胞损伤的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间经规范程序救治,临床资料完整的创伤患者117例,采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其组织损伤程度和伤后病情危害状况进行层次分组,依据病情变化实时检测各组的动脉血乳酸(ABL)、动脉血碱缺失(B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血清水平,数据以((x)±s)表示,多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后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监测指标伤后就可山现明显变化,随损伤严重程度或病情危害状况的加重而显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并发缺血缺氧或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时其异常增向则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发生病情恶化或器官衰竭危机时,各指标水平常呈现持续异常或紊乱状态,与未发生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损伤反应与损伤严重程度、病情演变、MODS危机及患者预后有关,其血清指标的片常变化多预示着病情危危,实时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毅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0):1025-1026
目的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心脏肌钙蛋白Ι(cTnI),探讨其与创伤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1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有无合并胸部创伤分为两组:合并胸部创伤8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36例,进行ISS评分和胸部损伤定级(IS).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采集血样检测cTnI浓度. 结果观察116例多发伤患者中,cTnI升高37例,其中合并胸部创伤30例,无合并胸部创伤7例;cTnI峰值随ISS值升高明显前移且绝对值增高;严重多发伤合并胸部创伤患者cTnI值升高例数比例,随AIS值升高而升高,血清cTnI峰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伴有MODS患者的血清,cTnI水平为(8.48±5.22)ng/ml,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与MOD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出现心肌损伤以合并胸部创伤者为主,但严重多发伤患者无论胸部创伤与否均可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程度与MODS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TIMI危险积分对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TIMI危险积分对冠心病 (CAD)严重程度的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对 12 6例 CAD患者分别进行 TIMI危险积分评估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分析 TIMI危险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的相关关系 ;比较 4种类型冠心病如稳定型心绞痛 (SA)、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非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NSTEMI)和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的 TIMI危险积分、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性质的差异。结果  TIMI危险积分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病变性质积分均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 0 .6 0 7、0 .5 6 9和 0 .36 7) ,TIMI危险积分越高 ,冠脉病变越重。SA与 U A、NSTEMI和 STEMI之间 ,UA与 NSTEMI和 STEMI之间 TIMI危险积分、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SA的 TIMI危险积分和狭窄程度积分明显低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UA的 TIMI危险积分和狭窄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心肌梗死 (MI) ,NSTEMI与 STEM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4种类型冠心病病变范围相互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SA与 U A、NSTEMI和 STEMI之间病变性质积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SA的病变性质积分低于 ACS,而 U A、NSTEMI和 STEMI3者之间病变性质积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死率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这是一项以严重创伤作为唯一原因收治急诊科和急诊监护室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法对18个潜在影响严重创伤病死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343例严重创伤合并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患者收治于急诊科和急诊监护室,分析得出五个影响急性肺损伤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是:(1)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2)创伤持续时间,(3)年龄,(4)胃肠返流,和(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亦发现这些特定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的分层患者人群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结论 APACHEⅡ评分和胃肠返流对急性肺损伤病死率的影响在创伤后的早期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创伤持续时间和DIC对急性肺损伤的进展和病死率既有短期影响,又有远期影响.老龄患者(大于65岁)由于继发脓毒症和肺功能的恶化仍旧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早的接受积极的支持治疗以阻止病情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中的作用及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观察止血带致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腓肠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与规律,并以左后肢作自身正常对照。结果:正常肌肉肌细胞完整,无程序性死亡细胞;再灌注4小时,肌细胞深度蓝染,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70±0.07;再灌注24小时,肌细胞蓝染程度减轻,其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48±0.08,与再灌注4小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24小时,重度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12±0.08,与再灌注4小时(0.36±0.09)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能致肌肉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以再灌注4小时最重,再灌注24小时较4小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