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有或无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大鼠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在肝、肾内广泛表达,肝、肾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并发生细胞凋亡;P选择素单抗作用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未表达,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介导了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并加重肝、肾损伤;抑制P选择素可减少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减轻肝、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性粒细胞粘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用SD大鼠趾长屈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L一粘附素单抗LAM1—116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被均分为2组:LAM1—116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大鼠的一侧趾长屈肌作为正常对照,另外一侧进行 3 h缺血 4 h再灌注。结果:LAM1— 116组实验侧的髓过氧化物酶为正常的2倍(2.3±2.2),生理盐水对照组则为正常的28倍(27.5±11.7)(P<0.001);LAM1—116组的湿重比(1.10± 0.10)、疲劳肌力(77. 1%±12.1%)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1. 23± 0. 10和 49. 7%± 9 .3%)明显改善(P< 0.05);组织学上,LAM1—116组的中性粒细胞局部浸润显著减少,水肿减轻。结论:通过 L-粘附素单克隆抗体 LAM1— 116阻断 L-粘附素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性粒细胞在再灌注肌肉中的浸润,防止组织水肿,从而改善肌肉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维拉帕米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 (VP)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VP对血谷丙转氨酶 (GPT)、谷草转氨酶 (GOT)和血、肝组织黄嘌呤氧化酶 (XO)活性、丙二醛 (MDA)及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期间 ,GPT、GOT、XO活性及MDA含量均明显升高 (P <0 0 5和P <0 0 1) ,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 ,线粒体、内质网明显肿胀 ;缺血前使用VP可明显减轻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 ,肝细胞形态学异常变化显著减轻。结论 缺血前使用VP具有良好的保护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红素加氧酶-1(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组、缺血/ig灌注组、高渗盐水预处理组及ZnPP干预组,每组5只。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6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肝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HO-1mRNA和蛋白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及肝窦情况。观察使用ZnPP后,高渗盐水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活性、TNF-α含量及肝组织MPO活性、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d0.01),HO-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高渗盐水预处理明显增强缺血/再灌注后肝脏HO-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血清ALT、TNF-α水平及肝组织MPO活性和ET-1含量,肝脏微循环明显改善;使用ZnPP以后,高渗盐水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高渗盐水预处理通过增强HO-1表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蛋白酶抑制剂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及中性粒细胞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90分钟组(B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组(C组),肝缺血9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加缺血前30分钟静注乌司他丁组(D组),观察动物肝组织病理切片;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光镜下B,C2组与A组比较,肝小叶结构紊乱,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有程度不同的淤血,有的肝血窦变窄,内皮细胞及肝细胞普遍水肿变性;C组肝细胞坏死较B组明显;D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血浆中肝功能酶学指标显著升高(B,C组与A组比较,P均<0.05),肝组织中MPO活性升高,以再灌注120分钟组为著(C组与A组比较,P<0.01),D组血浆中ALT,AST,LDH和MPO含量均较C组明显下降,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时,聚集,黏附在肝组织中的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蛋白酶造成肝损伤,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这种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背景:以往研究直接采用肾上腺髓质素药物来研究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上腺髓质素的保护作用,但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引起的肝脏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却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大鼠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组和空载体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组和空载体组采用直接注射法于腓肠肌分别注射肾上腺髓质素真核表达载体和肾上腺髓质素(700 μg/kg)盐水溶液1 mL;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 mL心脏采血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测定肝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术侧腓肠肌中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情况;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水肿、结构紊乱等组织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组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肝组织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有所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组腓肠肌中肾上腺髓质素表达上调.结果表明,转肾上腺髓质素基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肝酶渗出相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观察海风藤酮的保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PAF拮抗剂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建立PAF生物定量测定法的基础上,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PAF的变化进行了检测,观察了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PAF含量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提示:高效的PAF拮抗剂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亚砷酸钠预处理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砷酸钠(SA)预处理对大鼠常温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分析SA预处理诱导大鼠肝脏合成热休克蛋白(HSP),复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A组缺血前18小时以6mg/kg静注SA,动态观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乳本脱氢酶(LDH)、肝组织ATP及能荷(EC)、血浆内皮素(ET)和肝组织学变化及生存率。结果:SA预处理可诱导大鼠肝脏合成HSP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剂尼莫通对神经细胞骨架成分微管相关蛋白2( M A P2)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前,缺血20 分钟,缺血20 分钟再灌注1 小时、6 小时、1 日、4 日和7 日7 组,每组6只,制作全脑缺血模型;治疗组于缺血前15 分钟及缺血后20 分钟腹腔注射 1 m g/kg 尼莫通各 1 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细胞骨架成分 M A P2 的变化及尼莫通对其的影响。结果:脑缺血 再灌注可以导致 M A P2 的降解,脑缺血 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前 M A P2 的吸光度值为21 44043±1 92141,缺血20 分钟降至13 70371±73793,随着再灌注时间的进展, M A P2 的吸光度值逐渐减少,缺血及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均< 0001),尼莫通可以阻止上述 M A P2 的变化,治疗组缺血 再灌注各时间点 M A P2 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均< 0001)。结论:神经元凋亡时,钙通道阻滞剂尼莫通可以阻滞脑缺血 再灌注诱导的 M A P2 的降解,从而发挥其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2小时再灌注2、4、12、24、48、96小时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切片方法检测大脑中动脉阻塞2小时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局部脑组织ICAM-1蛋白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 灌液2小时局部脑组织ICAM  相似文献   

11.
徐大勇  陈健  杨科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63-2265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基酸转移酶(AST),肝组织匀浆丙二醛(MDA)的变化。观察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经盐酸戊乙奎醚处理的C组血清ALTAST和MDA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对照组)而高于A组(假手手术组);C组光镜下肝脏病理形态改变较B组轻微。【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 N去硫酸肝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N 去硫酸肝素治疗及非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 P 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与肾功能的改变 ,以及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激活凝血时间 (KPTT)〕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肾脏 P 选择素表达增高 ,出现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 ,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Cr)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 (14.5 4± 0 .6 7) mm ol/ L 和 (10 2 .12± 4.76 ) μmol/ L〕;N 去硫酸肝素治疗组肾脏组织中 P选择素表达受抑 (未出现棕黄色颗粒 ) ,病理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减轻 ,且对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结论 :N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 ,且对凝血指标 PT和 KPTT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再灌注期腹腔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以及异氟醚(ISO)预处理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单纯肝脏I/R组、肝脏I/R复合LPS损伤(I/R+LPS)组及ISO预处理组.I/R+LPS组吸氧预处理后间隔0.5 h进行肝脏缺血1 h、再灌注4 h,再灌注开始时腹腔内注入LPS;ISO预处理组以ISO吸入预处理0.5 h,间隔0.5 h后进行I/R损伤操作,再灌注开始时腹腔内注入LPS.再灌注4 h处死各组动物,留取肝脏及血液标本;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肝组织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损伤各组血清ALT、AST、TNF-α及肝组织TNF-α、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I/R组比较,I/R+LPS组肝脏损伤和炎症细胞因子反应明显较重(P<0.05或P<0.01)l与I/R+LPS组比较,ISO预处理组肝脏的病理损伤明显较轻,血清ALT、AST、TNF-α水平及肝组织MPO活性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再灌注期复合LPS腹腔注射明显加重了肝脏的损伤和炎症细胞因子反应,ISO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复合损伤介导的炎症反应,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4.
徐广民  兰志勋 《华西医学》2012,(11):1660-1663
目的探讨异氟醚通过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参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 32只雌性SD大鼠分为4组。A组大鼠行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进行手术但不阻断入肝血流;B组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部分肝脏IR;C组大鼠仅接受1.0 MAC异氟醚吸入麻醉,不阻断血流;D组采用1.0 MAC异氟醚麻醉,建立肝脏IR模型。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3 h后取肝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门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ICAM-1和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戊巴比妥钠麻醉比较,采用异氟醚处理后明显降低血清ALT和AST的水平,再灌注肝组织内GSH、SOD含量明显高于而MDA含量降低,同时抑制肝组织ICAM-1的表达。结论异氟醚麻醉能够有效减轻肝脏IR损伤,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释放,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表达致使细胞内GSH含量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30min、再灌流90min组(B组)、缺血前30m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肝缺血30min、再灌流90min组(C组)。分别测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氨酶(LDH)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流90min时C组的血浆ALT、AST、LDH值及肝组织MPO含量均低于B组(P<0.01),且C组的肝细胞显微、超微结构损害的改变较B组的轻。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流时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聚集,从而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N-去硫酸肝素对肝和肾缺血-再灌流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N-去硫酸肝素对肝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分别建立大鼠肝及肾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和比较经N-去硫酸肝素处理前后大鼠肝、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肾功能变化,以及对凝血指标(PT和KPTT)的影响。结果:肝、肾缺血再灌流后,大鼠肝、肾组织内P-选择素广泛表达,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肾功能损伤。经给予N-去硫酸肝素处理后,肝、肾组织P-选择素表达受到抑制,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肝、肾功能得到改善,进一步发现N-去硫酸肝素对PT和KTPP无明显影响。结论:N-去硫酸肝素可能通过间接抑制P-选择素作用,而对肝和肾缺血-再灌流损伤起到防治效果,且对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加贝酯(GM)对其的作用、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A组(手术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加贝酯处理组)、D组(盐水对照组)。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AST、ALT、TNF-α、IL-6含量显著地升高,并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而加贝酯处理后上述改变均明显减轻,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产生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而加贝酯通过其细胞保护作用、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肝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方法选择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大鼠未进行任何处理不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模型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建立前采用生理盐水处理)12只大鼠,实验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前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处理)12只。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1 h、6 h、24 h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观察评价肝脏组织损伤情况,肝脏组织的淤血、空泡样变、坏死程度以及MMP-9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实验组再灌注1 h、6 h、24 h的血清ALT与AST水平、肝组织病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和实验组在肝脏缺血再灌注6 h时血清ALT与AST水平最高(P <0.05)。模型组与实验组再灌注1 h、6h、24 h的肝组织MMP-9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 MMP-9抑制剂能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恢复大鼠的肝功能,缓解肝组织病变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