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CU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郑聪  金桂芳  陈晓东 《临床荟萃》2000,15(6):254-255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我们对ICU1997年 1月至 1999年 5月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5月间发生医院感染有菌群调查的 5 6例危重患者。入院时已有感染或入院后 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均不包括在内。男性 3 4例 ,女性2 2例 ;年龄 10~ 76岁 ,平均 5 2 .3岁。原发病包括重度颅脑损伤2 3例 ,多发伤 14例 ,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肿清除术后 6例 ,有机磷中毒 5例 ,高血压病脑出血 3例 ,脑梗死 2例 ,冠状动脉心脏病 1例 ,气管断裂伤 1例 ,电击伤 1例。1.2 院内…  相似文献   

2.
外科综合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综合 ICU 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外科综合 ICU 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354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35人,感染49例次,感染率为9.88%,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胸外科(P<0.01)和普通外科(P<0.05);外科综合 ICU 感染部位中,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外科综合 ICU 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外科综合 ICU 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APACHEⅡ评分在外科ICU感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外科 ICU(SICU)是三级甲等医院内重要的抢救单元 ,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病区。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系统 (APACHE )已广泛用于ICU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评价、疾病变化趋势的动态观察、动态评价救治水平、制订和修正医疗护理计划等各领域〔1 ,2〕 ,我们也探讨过其在 SICU中的应用价值〔3〕。现将 APACHE 用于SICU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和防治中的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2年6月 SICU中 APACHE 评分准确者32 6例 ,其中男 2 5 0例 ,女 76例 ;年龄2~ 82岁 ,平均 (5 3.4 …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外科ICU 院内感染的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期间ICU共收治患者395名,其中42人诊断院内感染,感染率为10.63%。结论 外科ICU院内感染可能与患者入住ICU时问长短、侵袭性操作多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及早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能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0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床边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107例患者中死亡11例,放弃治疗6例,余90例患者行CBP治疗24 h后症状、体征改善。所有患者在CBP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导管感染32例(29.90%),意外拔管3例(2.80%),凝血8例(44.85%),血流动力学改变5例(14.01%)。结论腹腔感染患者行CBP治疗对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替代肾脏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重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ICU绿脓杆菌感染防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脓杆菌是假单孢菌属中最重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 ,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常见于医务人员的手、病室空气中、医疗器械 ,特别是吸氧管、湿化器、气管插管、呼吸机活瓣与管道。由于ICU空间相对狭小 ;通风设施不良 ,加上温度、湿度适宜绿脓杆菌生存 ,因此绿脓杆菌在ICU内有扩散趋势 ,在处理上比较棘手 ,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3~12月本院ICU170例呼吸道管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作痰培养。1.2痰标本采集方法清醒病人用清水漱口后用力咳嗽出的痰液立即送检 ;无力咳嗽或神志不清者 ,用一次性痰液收集…  相似文献   

7.
ICU由于其病人及环境的特殊性,院内感染一直是医疗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现对本院ICU 5年间院内感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ICU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医院和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给医院的医疗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加强ICU感染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006年以来,作者通过对ICU感染因素的防范,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ICU医院内感染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已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ICU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ICU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医院和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给医院的医疗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而加强ICU感染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2006年以来,作者通过对ICU感染因素的防范,  相似文献   

10.
现对1996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我院ICU共收治的45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及发病诱因,为防治院内感染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帮助。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5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6.7岁,入ICU时Gcs计分3~8分,平均5.8分。诊断均经颅脑CT证实,生存期至少大于5天,有其它合并损伤者9例,有原发性器质病者7例,3例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例肝炎,3例糖尿病史。所有患者均有锁骨下静脉穿刺、鼻胃管、导尿管及有创血压监测。其…  相似文献   

11.
综合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0例中36例(13%)发生医院内肺部感染,其中8 发生二次感染,再感染率22.2%,年龄<50岁感染发生率为10.5%,50-60岁为14%,>60岁为26%,住ICU3周以内感染发生率为10. 7%,3周以上者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72小时以上、术后短期支持及无人工气道三组间肺部感染率分别为71.15、13.3%及3.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痰细胞培养中81.7%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 ICU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住ICU时间延长、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防治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正确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总结对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肠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进行CBP治疗,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在经治疗的112例患者中,死亡10例占8.92%,放弃治疗5例占4.46%,其他97例患者在经CBP治疗的24 h后,症状、生命体征均有大幅度的改善.在CBP治疗期间患者所产生的并发症包括:导管感染32例占28.5%,意外拔管5例占4.46%,出现凝血6例占5.36%,血流动力学改变8例占7.14%.结论 在患者进行CBP治疗期间,相关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心理护理,时刻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提高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预见性,达到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频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207,自引:5,他引:207  
总结1997年12月至1999年9月在ICU住院行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38例,通过取深部痰做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菌群分布及药敏状况,指出细菌种类多是其特点,并强调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感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CU(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探讨有效的感染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对2003年送检的Icu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58.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8.1%,铜绿假单孢菌16.4%,嗜麦芽窄单孢菌13.6%,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G 球菌占27.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4.6%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BSA),表皮葡萄球菌11.9%,100%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真菌占14.7%。结论加强ICU感染管理和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应制定有效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外科ICU院内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外科ICU 100例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外科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及患者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情况。 结果 观察组腹腔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医护态度、医护水平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外科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ICU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同济医院ICU病房2002年1月~2003年9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内感染仍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60.3%),其次为真菌(25.4%),革兰氏阳性(G+)菌(14.3%).G-菌以铜绿假单孢菌为主(占42.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7.2%).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68.2%),金葡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占87.4%,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表葡菌(MRSE)占62.6%.在细菌耐药方面,G-菌对舒普深、头孢他啶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MRSA对万古霉素仍敏感,无一例耐药.结论ICU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但真菌及G+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应受到重视.获得性感染菌谱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率升高,使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医院感染更加困难,及时掌握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最新动态,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生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ICU中病人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ICU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0年3000 例心脏外科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300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儿发生ICU医院感染257例次,感染率为8.56 % ,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 占87.2 %; 感染的细菌主要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 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自身的感染、环境引起的感染、操作引起的感染和用药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三)医院性肺部感染1974年7月到12月对医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某次调查结果显示:内、外科发生率约为7.5/1,000,妇儿科约为1.5/1,000。估计1974年美国住院病人总数为35,500,000,可以推测医院性下呼吸道感染多达175,000余例.分离所得的细菌中,60%属革兰氏阴性菌(肠杆菌科占45%),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占11%. 对一组200例住院期间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