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1)的变化。方法 检测63例不同血透次数 (1~827次 )患者血透前后的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 血透后较血透前NO明显降低 ( p<0.001) ;ET-1明显升高 ( p<0.001) ,血透前NO水平与ET -1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3271 ,p<0.01) ;血透后其变化也呈负相关关系 (r= -0.2858,p<0.05)另外 ,血透次数越多 ,血透前后NO水平均越低而E1-1含量均越高。次数与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r前= -0.4413 ,r后= -0.4274,p<0.01) ;与ET-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前=0.7986,r后=0.7667 ,p<0.001)。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NO和ET -1水平存在失衡并与不同透析次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探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浓度对高原肺水肿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对 34例急进高原的高原肺水肿患者进行治疗前、治愈后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素含量测定 ,并与 2 0例高原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研究。结果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在治疗前显著低于治愈后和对照组 (P <0 0 1) ,内皮素含量治疗前显著高于治愈后和对照组 (P <0 0 1) ,治愈后血清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原肺水肿血清中NO、NOS水平降低 ,ET 1水平增高是造成高原肺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浓度的变化对高原肺水肿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血清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不同中毒程度的ACOP患者75例,于入院即刻抽血,分别测定血中ET、NO浓度;选健康对照组25例.结果:中、重度ACOP患者血清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及轻度中毒组;轻度中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轻度与中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度与重度中毒组比较,ET水平均升高,但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的变化与之相反.ET与NO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606,P<0.05).结论:ACOP时NO水平降低,ET水平升高,NO/ET比例失调,加重微血管痉挛,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在ACOP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群芳  吴红梅  向兵  张燕玲 《临床荟萃》2001,16(11):483-48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ET- 1、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 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 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 ET- 1、NO水平。结果 :无血管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ET- 1水平 (5 7.2 1± 2 9.5 4) ng/ L较正常老年人 (4 1.71± 11.33) ng/ L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 (137.70± 5 3.72 ) ng/ L 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升高 (P均 <0 .0 0 1)。无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12 4.18± 5 1.15 ) μmol/ L较正常老年人 (6 9.36± 2 5 .44 ) μmol/ L 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4 7.19± 16 .93) μmol/ L较无并发症者和正常人显著降低 (P<0 .0 0 1)。结论 :ET与 NO在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家玲 《临床荟萃》2001,16(19):906-907
急性胰腺炎 ( 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 ,由多种原因分别或同时作用引起。目前胰腺发生急性炎症的原因 ,除梗阻、反流学说外 ,认为与内皮细胞损伤 ,大量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有关。为了探讨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与AP的关系 ,我们对本组 A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皮素 ( ET)、一氧化氮 ( NO)水平进行测定 ,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系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2月间住院患者 ,共 2 4例 ,其中男 11例 ,女 13例 ,年龄 4 4~ 70岁 ,平均年龄 5 7岁。AP的诊断符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比色法和放免法测定40例中老年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含量,并设30例正常人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肺癌组织中NO和ET-1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也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ET-1的含量高于正常和良性病变组(P<0.01),而NO含量则低于正常和良性病变组(P<0.01)。但各细胞学类型之间血清和组织的ET-1和NO含量无差异。结论 ET-1和NO可能与了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肺癌进展期的临床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肝硬化患者 5 8例 (男 3 9例 ,女 19例 ;年龄 2 4~ 76岁 ) ,及健康对照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的血浆内皮素 -1水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 ( 3 619.2 2± 82 6.16) μg/L ,( 89.3 2±3 8.96)n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72 2 .5 3± 80 4.40 ) μg/L ,( 4 3 .10± 15 .83 )ng/L ,P <0 .0 1;腹水患者 ( 3 5 69.2 4± 892 .2 6) μg/L ,( 92 .3 6± 3 5 .0 7)ng/L ,高于无腹水患者 ( 2 83 4 .18± 812 .96) μg/L ,( 63 .2 7± 2 8.98)ng/L ,P <0 .0 5 ;且在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中 ,具有C级、B级 >A级的规律。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内皮素 -1水平增高 ,在肝功能损伤及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红梅  丁群芳 《临床医学》2000,20(10):12-13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在老年糖尿病(DM)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血清NO和ET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ET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ET/NO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DN组血ET和ET/NO明显高于NDN组(P〈0.05),  相似文献   

10.
测定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临床医学》1999,19(5):50-51
为进一步了解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了42例心绞痛患者的血浆ET和血清NO,结果:心绞痛患者正常人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NO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ET升高的程度和NO降低的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提示血浆ET,血清NO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E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对17例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并对治疗前后的NO和ET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脑脊液置换后第4日和第7日外周血NO水平分别由(4.45±1.02)μmol/L升高至(8.01±1.01)μmol/L和(7.93±1.87)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ET水平由(12.32±2.27)ng/L下降至(5.56±0.75)ng/L和(6.02±1.10)ng/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改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5例CHF患者外周静脉血和肺动脉血中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含量。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外周静脉和肺动脉血浆中NO、E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血浆ACE水平呈现相同的变化;血浆ET增加的幅度大于NO,因此,CHF患者NO/ET比值降低(P<0.05)。这些变化在患者的肺动脉中比外周静脉中更明显(P均<0.05),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血浆NO水平增高,NO/ET比值降低是CHF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反映了心力衰竭时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兔循环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探讨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白兔25只,经颈外静脉一次性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E.coliO111B48.0×109cfu/kg),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2和ET1的动态变化,以及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器官功能变化。结果:一次性注射LPS后,MAP呈双相下降;血浆TNFα活性变化呈陡直的单峰曲线;NO-2含量于实验后30分钟迅速增高,实验后6小时达峰值,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实验前;实验后24小时心脏组织中NOS活性明显高于肝、肺和肾组织;血浆ET1含量呈双相增高(0.5小时、8小时),实验后24小时仍高于注射前;血浆NO-2与ET1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肝、肾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结论:一次性静注LPS后,NO的生成迅速而持久地增加,ET1的合成与释放则呈双相增加。NO与ET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头孢噻甲羧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建立大鼠SAP并发MODS模型;观察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变化,肝、肾、胰腺功能改变以及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观察复达欣与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作用。结果:SAP并发MODS时,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升高,肝、肾、胰腺功能衰竭,内脏组织病理损害严重;经药物治疗后,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有所减少,肝、肾、胰腺功能有改善,内脏组织病理损害减轻。结论:SAP并发MODS时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表现为血浆ET和血清NO产生增多;复达欣和复方丹参滴丸对SAP并发MOD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烧伤早期大鼠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心肌血液灌注的变化,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ETs和NO)对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以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烧伤前及烧伤后1、3、6、12和24小时心肌营养性血流(NBF)、ETs、NO含量及ETs/NO比值变化。结果:烧伤后心肌NBF迅速大幅度下降,心肌组织ETs及NO含量明显增加,ETs/NO比值升高;心肌NBF变化与ETs/NO比值密切相关。结论:烧伤早期心肌ETs及NO产生增多,调控紊乱,ETs/NO比值增加可能是影响心肌血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Ⅲ度烧伤后血浆及肝脏ET、NO含量及肝脏血流量的变化,应用ET受体拮抗剂和外源性NO载体观察其对烧伤大鼠肝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肝脏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血浆及肝组织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由于ET升高幅度相对较大,ET/NO比值也显著增加,肝组织ET、ET/NO改变与肝脏血流量的降低呈显著负相关;伤后在一定的液体复苏下应用两种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使肝血流量增加,同时拮抗ET受体A(ETA)、ET受体B(ETB)较单独拮抗ETA效果好,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结论:烧伤后由于肝脏ET的增加和内源性NO相对不足,导致肝脏血管收缩造成肝脏血流量下降,拮抗ET的作用和(或)补充外源性NO则可一定程度逆转烧伤后肝脏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具有典型脑动脉痉挛频谱表现的50 例偏头痛患者,测定其大脑部分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 ),大脑中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s MCA)/颈内动脉颅外段收缩峰血流速度(Vs ICA)以及血浆ET和NO含量,并与4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Vs〔(13478±1068)cm /s〕、Vd〔(6339±588)cm /s〕、Vm 〔(9130±554)cm /s〕、Vs MCA/Vs ICA(232±044)和血浆ET〔(8200±2545)n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122±1023)cm /s、(4603±643)cm /s、(6003±929)cm /s、(170±012)和(6571±1123)ng/L,P均< 001〕,血浆NO 含量〔(5625±2221)μm 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452±2013)μm ol/L,P< 001〕;且随着血管痉挛支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后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变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模型,测定伤后不同时间点常温下及亚低温后颈内静脉血一氧化氮、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和脑含水量。结果:致伤后30分钟大鼠即出现脑水肿,伤后8小时达高峰(从伤前77.63%±0.21%升至79.83%±0.41%);一氧化氮具有同步效应〔从伤前(2.44±0.12)μmol/L升至(7.83±0.27)μmol/L〕;一氧化氮合成酶伤后30分钟达高峰〔从伤前(38.89±41.30)μmol·min-1·g-1升至(106.58±52.46)μmol·mn-1·g-1〕,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小时〔(58.29±19.42)μmol·min-1·g-1〕仍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32~33℃)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伤后8小时分别为79.56%±0.27%,(6.84±0.37)μmol/L,(51.02±24.51)μmol·min-1·g-1〕。结论:一氧化氮在创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中起作用,而亚低温可能抑制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减少一氧化氮含量,对创伤性脑水肿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脑持续性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鼠颈内动脉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依氧合血红蛋白(HbO2)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内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3小时受损脑组织NO水平即增高〔(2.49±0.90)nmol/L〕,再灌注后NO逐步升高;而持续性缺血组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脑缺血51小时为(8.82±0.70)nmol/L,脑缺血171小时为(3.08±0.95)nmol/L,与脑缺血前比较,P均<0.01。NO在缺血3小时再灌注168小时和缺血171小时时均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脑缺血前水平(P均<0.01)。结论:两种不同脑缺血过程中脑缺血组织内NO的变化有不同的规律,可能与缺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NO合成酶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