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锦  王凤学 《现代康复》2000,4(6):866-867
探讨羟丁酸钠对老年离体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分为对照组和羟丁酸钠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前、缺血30min和复灌30min三个亚组。采用离体心肌灌注模型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观察心肌c-fos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组c-fos mRNA表达水平较缺血前组明显增加(P〈0.001)。与对照组相比,缺血30min及再灌注30min,羟丁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 -fos、bcl -2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可见c -fos阳性表达 ,并于缺血30min再灌注1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 ;(2)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侧皮层和基底节区均有bcl-2阳性表达 ,并随再灌注时间不同 ,其阳性表达率亦不同。于缺血2h再灌注3h时阳性表达达高峰。结论 :c -fos和bcl-2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缺血性细胞损伤(包括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 19只 ,随机分为缺血组 (n =7)、异丙酚组 (n =7)和假手术对照组 (n =5 ) ,采用Pulsinelli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 1.5ml/h ,持续 3 0min。于再灌注 2 4h取脑 ,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坏死率、bcl 2、Bax和 p5 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可以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 2 4h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 (P <0 .0 5 ) ,与缺血组比较 ,异丙酚组Bax、p5 3的蛋白表达均降低 (P <0 .0 5 ) ,而bcl 2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异丙酚能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凋亡基因Bax和 p5 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即早基因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朱庆三  尹飞  郭丽  杨晓钰  刘景臣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7):2390-2391,T001
目的 细胞凋亡是受一些基因控制的。很多因素可激活这些基因而导致细胞凋亡。研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Ⅱ)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方法 制作SCⅡ动物模塑,采用光镜、荧光显微镜、激光多普勒超声、免疫组化等技术,研究SCⅡ后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30min,血灌流量平均下降85.37%,再灌流即刻血灌流量迅速升高,再灌流10min左右达到最高点。再灌流30min,血灌流量基本恢复到缺血前的基线水平。以后逐渐降低。缺血的部分再灌注后出现“二次瘫痪”现象。荧光染色发现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神经细胞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如核固缩、边聚等。实验组动物脊髓神经细胞核中出现棕色c-fos和c-jun的阳性表达产物,对照组仅有轻微c-fos和c-jun表达。结论 脊髓缺血一定时间后恢复血液供应,可以发生再灌注损伤。脊髓缺血再灌注后c-fos和c-jun的表达均增加,而且在SCⅡ后细胞死亡以凋亡为主,c-fos和c-jun可能参与了I/R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背景:异丙酚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脑缺血神经元耐受缺血性损伤。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缺血组(9只)、异丙酚组(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mL/h,持续30min。每组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24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缺血组和异丙酚组各取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率和坏死率。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177;0.79)%和(12.80&;#177;0.92)%]较缺血组[(10.89&;#177;0.80)%和(16.67&;#177;1.04)%]明显降低(P&;lt;0.01)。与缺血组比较,异丙酚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 1,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结论:异丙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缺血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尼莫地平干预组,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亚细胞器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及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及Ca^2+浓度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尼莫地平能改善这种状况.结论尼莫地平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细胞MDA、Ca^2+浓度升高SOD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异丙酚可能具有抗凋亡作用,从而保护脑缺血神经元耐受缺血性损伤.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1/2004-0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缺血组(9只)、异丙酚组(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5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1.5 mL/h,持续30 mino每组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24 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坏死率.缺血组和异丙酚组各取4只大鼠,利用基因芯片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凋亡率和坏死率.②基因芯片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7.01±0.79)%和(12.80±0.92)%]较缺血组[(10.89±0.80)%和(16.67±1.04)%]明显降低(P<0.01).与缺血组比较,异丙酚组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factor 1,PAF1)、D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结论异丙酚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PAF1,EFT和STM-2三个凋亡相关基因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脑缺血再灌注产生的自由基主要是黄嘌呤氧化酶,导致梗死灶容积细胞肿胀。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自由基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别嘌呤醇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细胞含水量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辽宁省肢体伤残矫形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05/2004-04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实验室完成。选择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缺血+别嘌呤醇组:脑缺血6h,灌胃给予100mg/kg别嘌呤醇;缺血+悬浊剂组:脑缺血6h,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的悬浊剂(恶喹酸溶液);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脑缺血6h,再灌注2h,灌胃给予100mg/kg别嘌呤醇;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脑缺血6h,再灌注2h,灌胃给予相同剂量的悬浊剂。其中别嘌呤醇组于脑缺血前48h,24h和1h共3次分别以100mg/kg剂量灌胃给予别嘌呤醇。悬浊剂组同样方法给予悬浊剂。方法:缺血+别嘌呤醇组、缺血+悬浊剂组的大鼠于闭塞后6h,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于灌注后2h测量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分布采用过氧化物歧化酶免疫染色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分布。②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4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分布:缺血+悬浊剂组、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染色,缺血灶内可见全部明显的染色增强。缺血+悬浊剂组的锰过氧化物歧化酶染色、缺血灶内可见血管周围轮状染色增强。同时可见染色增强的血管壁和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缺血灶内染色呈现弥漫性、稍低下。缺血+别嘌呤醇组和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铜锌过氧化物歧化酶都没有变化、在缺血+别嘌呤醇组可见血管周围染色增强,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未见弥漫性改变。缺血+悬浊剂组、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小动脉内皮细胞核肿大、中层肌细胞膨大、血管膜扩大,脑组织血管周围显著里海绵状。缺血+别嘌呤醇组、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这些变化减轻。②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缺血+别嘌呤醇组,缺血再灌注+别嘌呤醇组低于缺血+悬浊剂组和缺血再灌注+悬浊剂组[(78.56&;#177;0.30)%,(79.08&;#177;0.33)%;(78.85&;#177;0.49)%,(79.86&;#177;0.49)%,(P〈0.05)]。结论:别嘌呤醇可通过对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抑制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目的: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c reperfusion,CIR)时脑水肿(brain edema,BE)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雄性普通级Wister大鼠52只,体质量200—250g,单纯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组为缺血2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12,24,48,72h,5,7d组,假手术组又分为术后12,24,48,72h,5,7d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水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12h时MCAO侧大脑半球脑水含量增加(80.12&;#177;0.31)%,48h-5d达到高峰(84.38&;#177;0.32)%,7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82.32&;#177;0.41)%。与正常侧(78.51&;#177;0.32)%、假手术组(78.45&;#177;0.33)%和正常组(78.53&;#177;0.35)%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O.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时造成脑水肿。脑水肿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流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可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电针刺激穴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其相关机制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应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电针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及BCL-2和BAY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水淹溺肺水肿(PESWD)的病理生理变化与cfos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向兔肺内灌入海水,诱发PESWD,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中cfosmRNA及Fos蛋白的含量。结果:PESWD兔肺上皮组织中cfosmRNA〔(325.46±145.18)〕μm2及Fos蛋白〔(123.93±26.87)μm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5.93±40.21)μm2和(59.76±24.50)μm2〕。表明在PESWD时cfos基因转录及翻译水平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海水淹溺可引起cfos基因表达水平增强,并进一步导致PESWD的其他变化。  相似文献   

12.
癌基因cfos与cjun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肾损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癌基因c fos与c jun 在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远隔器官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致远隔器官肾组织损伤,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肾组织中c fos和c jun 的表达。结果:c fos与c jun 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两者在肾小球中表达微弱,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肾髓质中则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增高,但是肾损伤程度以肾实质肾小球为重,肾髓质为轻。结论:c fos与cjun 可能参与了远隔器官肾损伤的防护与修复,是肾不均匀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中多个器官细胞凋亡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发病中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模型,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及吖啶橙溴化乙锭双重染色的荧光显微镜观察肠、肝、肺、肾4个器官组织的细胞死亡现象,并在石蜡切片上计数凋亡细胞的百分比;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分离的肝细胞中活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数。结果:①肠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及细胞坏死现象;②局灶性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坏死主要分布在肾皮质与髓质交界处;③肝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百分比均随肠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缺血120分钟、再灌注60分钟组与缺血180分钟组比较,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百分比均较高(P均<0.05)。结论:肠缺血再灌注后多个器官组织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大量细胞凋亡,这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巨噬细胞活化趋化因子1(Mac1)抗体保护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只)、伪手术组(4只)、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缺血组,8只)、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加Mac1抗体实验组(脑缺血加抗体组,8只)。分离培养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CCEC)和多形核白细胞(PMN),利用微管吸吮技术,观察PMN与CCEC间粘附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PMN与CCEC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伪手术组(P均<0.01);加抗Mac1抗体后,细胞粘附力和粘附应力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抗Mac1抗体使PMN与CCEC粘附力减小,粘附应力下降;抗粘附分子抗体将可能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缺血-再灌注诱导bcl2基因表达及其对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肠道组织原癌基因bcl2表达的特征、规律以及与肠道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6只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肠系膜上动脉夹闭缺血45分钟、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6小时和再灌注24小时4组。用免疫组化法和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技术)分别观察以上各组肠道组织细胞bcl2基因表达与凋亡发生的关系。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可以导致肠粘膜细胞凋亡发生增加与激活bcl2基因表达。在正常肠道bcl2表达为阴性,缺血可诱导bcl2表达,并且在bcl2表达增加的同时凋亡细胞逐渐减少。与再灌注6小时组相比,再灌注24小时肠道组织bcl2表达不仅强度明显增加,而且还有分布广泛与涉及多种组织的特点。结论:缺血再灌注激活bcl2基因表达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凋亡机制之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减轻肠道凋亡现象可能与其激活和上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中的作用及缺血再灌注肌肉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运用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观察止血带致大鼠右后肢缺血再灌注腓肠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特征与规律,并以左后肢作自身正常对照。结果:正常肌肉肌细胞完整,无程序性死亡细胞;再灌注4小时,肌细胞深度蓝染,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70±0.07;再灌注24小时,肌细胞蓝染程度减轻,其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48±0.08,与再灌注4小时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24小时,重度程序性死亡细胞率为0.12±0.08,与再灌注4小时(0.36±0.09)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能致肌肉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以再灌注4小时最重,再灌注24小时较4小时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应用尼莫通和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对实验大鼠于脑缺血前应用尼莫通和川芎嗪进行药物干预,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 再灌注不同时间内c fos 及bcl 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未用药组相比,尼莫通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但两用药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②尼莫通组和川芎嗪组脑缺血 再灌注时皮质和基底节区c fos的表达明显下降;而bcl 2 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尼莫通和川芎嗪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川芎嗪注射液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导致肠道组织细胞凋亡发生的特征与规律,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细胞凋亡发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分成bFGF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治疗组及假手术组3组。利用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分钟与再灌注48小时模型,病理学与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方法,定量评价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肠道组织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特征和bFGF的治疗作用。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可导致肠道组织明显的缺血性损伤和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细胞出现在肠粘膜上皮与粘膜下交界处,表现为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固缩或边缘化,部分可见凋亡小体。经bFGF治疗后,细胞凋亡现象可明显减轻。结论: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肠道损伤主要来源于组织坏死与激活凋亡机制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作用均与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密切相关;bFGF减轻肠道缺血性损伤可能与它能调控凋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正常和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多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用cDNA Microarray技术分析1176个巳知基因在正常和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表达的变化,并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cDNAMicroarray分析数据显示;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表达量变化5倍以上的基因有111个,包括上调基因64个,下调基因47个,其中一些基因尚未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报道。结论:肠缺血-再灌注能引起肝脏多种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变化,这种变化可影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