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害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复合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害的病变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20%Ⅲ度体表烧伤复合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内毒素(1mg/kg)为实验动物模型并分别以单纯烧伤(单烧组)、单纯内毒素注射(单注组)、生理盐水为对照组,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受体拮抗剂BN50739为治疗组。动态观察烧伤后0.5、1、1.5、3、6、12、24和48小时肺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PAF、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以及肺组织内TNF分布。结果:烧注组出现肺病变较单烧组、单注组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病变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间质性肺水肿、间质性肺炎和肺泡内渗出3个阶段。烧注组血PAF和TNF分别于伤后0.5和1小时显著高于对照组,于1.5小时呈大峰值并持续至伤后48小时;BALF蛋白含量也于伤后0.5小时明显升高;治疗组血PAF、TNF和BALF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TNF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肺水肿以及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PAF和TNF是烧伤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时的重要炎症介质,能增加肺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能相互促进合成,发挥协同损伤效应。而PAF拮抗剂BN50739能阻断这些效应,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烧伤内毒素血症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染是烧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首要的致死原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侵袭所致脓毒症,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而此类细菌所产生的致病因子——内毒素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内毒素(LPS)对肺内钠通道(ENaC)表达的影响,探讨ENac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内毒素组(LPS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ml/kg、LPS 8mg/kg后6h处死。比较两组PaO2、肺病理切片肺水肿程度,Real-time PCR半定量检测肺组织钠通道α、β、γ-ENaC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ENaC蛋白在肺内表达。结果LPS组肺病理切片可见间质增宽、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正常肺泡结构破坏。以Nc组α、β、γ-ENaC mRNA基因表达量为100%,则LPS组α、β、γ-ENaC基因相对表达量为28%、40%、59%。LPS组α-ENaC蛋白在气管上皮细胞、支气管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无明显下降,主要是肺泡上皮细胞表达下降。结论ENaC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Au发生肺水肿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颈脊髓切断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颈脊髓切断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8只),内毒素血症组(ET组,32只)及内毒素血症+颈脊髓切断组(TCSC组,32只),后两组按不同时间点(3、6、12和48 h)又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制备内毒素血症模型.TCSC组注射LPS前切断大鼠颈7脊髓.在不同时间点采血,并留取肺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湿/干重(W/D)比值.结果 TCSC组6、12和48 h血浆NE浓度、肺W/D比值较ET组均显著降低,PaO2较ET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CSC组肺损伤程度减轻;3、6、12和48 h血浆IL-6均明显低于ET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NE与IL-6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458,P<0.05),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0.528,P<0.05).结论 切断大鼠颈脊髓后造成去交感神经支配可能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过度激活而减轻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肺损伤的程度,继而改善肺的氧合.  相似文献   

5.
6.
罗格列酮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单纯ROSI组、内毒素组和ROSI预处理组.内毒素组静脉注射6 mg/kg脂多糖(LPS),ROSI预处理组在给予LPS前30 min静脉注射0.3 mg/kg ROSI.注射LPS后4 h,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CINC-1)浓度,并评价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ROSI预处理组肺组织W/D、MPO活性、MDA和CINC-1含量较内毒素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ROSI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毒素血症时各脏器受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致伤组(700μg/kg);C组、D组分别为内毒素致伤后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治疗组,E组为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组。实验前及实验后0.5、2、4和6小时分别测血压和呼吸频率;实验后6.5小时放血处死动物,测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同时取肺、心、脑、肝、肾、肾上腺和脾组织作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B组动物全部于实验后0.5小时出现休克和呼吸困难;6.5小时测得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脏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以肺最为明显且严重。各治疗组肺受损均轻于B组,其它脏器在实验后6.5小时的病理变化不明显。结论:内毒素休克时,肺是敏感且最早受损的脏器;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组的疗效基本与两药单独治疗组相同。  相似文献   

8.
急性性功能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胃肠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SD大鼠65只 ,随机分成3组 ,对照组15只 ,衰竭组25只 ,治疗组25只。衰竭组 :用硫代乙酰胺复制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治疗组 :在肝功能衰竭造模同时应用思密达灌胃 (思密达3g加生理盐水50ml配制 ),每次灌胃2ml,每天2次。对照组 :用生理盐水作对照。3组同时实验 ,第3天剖腹作门静脉内毒素测定及胃肠冲洗液细菌培养 ,并观察胃肠道病理改变。结果 3组大鼠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分别为 :对照组29.33±18.50ng/l;衰竭组105.81±18.82ng/l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治疗组74.20±21.38ng/l(较衰竭组有明显下降P<0.01)。三组大鼠胃小肠细菌培养结果 :衰竭组较对照组细菌明显增多 (P<0.05) ,治疗组有所下降 ,但无比较意义 (P>0.05) ,胃肠病理改变 :肝功能衰竭组大鼠胃肠扩张明显 ,腔内见大量液体或气体 ,粘膜固有层变薄 ,部分胃粘膜糜烂 ,肝功能衰竭治疗组病变较轻。 结论 由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明显增高 ,胃肠道细菌培养提示细菌上移 ,菌落总数明显增多 ,胃肠道存在一定的病变 ,经思密达治疗后 ,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有明显下降 ,细菌总数略有下降 ,胃肠粘膜病变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内毒素血症时各脏器受损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的保护作用。方法: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内毒素致伤组(700μg/kg);C组、D组分别为内毒素致伤后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治疗组,E组为东莨菪碱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组。实验前及实验后0.5、2、4和6小时分别测血压和呼吸频率;实验后6.5小时放血处死动物,测肺气细血管通透指数,同时取肺、心、脑、  相似文献   

10.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内毒素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中药丹参与大黄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三组 :正常组、硫代乙酰胺 (TAA)组和治疗组 (TAA +丹参与大黄组 )。TAA造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以下指标 :血浆内毒素 (ET)、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及丙氨酸转氨酶 (ALT)。取肝左叶于 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做组织染色观察。结果 TAA组血浆ET、ALT与TNF -α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IL - 2较正常组明显下降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组ET、ALT与TNF -α较TAA组下降 ,IL - 2较TAA组升高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浆ET与TNF -α呈正相关 (γ =0 6 2 8,P <0 0 5 ) ,与IL - 2呈负相关 (γ =- 0 712 ,P <0 0 5 )。结论 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 ,同时伴有免疫功能紊乱。丹参与大黄通过降低内毒素水平 ,可调整细胞免疫功能 ,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后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大鼠烧伤后肝脏早期损伤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 30 %总体表面积 度凝固汽油烧伤实验动物模型 ,用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致伤后 1、3、6、12、2 4和 48小时肝组织病理变化 ,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 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含量。结果 :烧伤后 2小时 ,病理形态学显示 :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损害 ,伴肝窦内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滞留 ,汇管区有较多炎细胞浸润 ,枯否细胞增生及吞噬增强。 AL T在伤后 1小时即有显著升高 ,12小时达峰值水平 ,AST变化与 AL T相似。结论 :肝脏是烧伤早期易受损伤的器官之一 ,早期肝脏的病理损伤可加重肝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烧伤合并内毒素内毒素粘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采用20%Ⅲ度体表烧伤合并小剂理内毒素(LPS 1mg/kg)注射的大鼠模型,动态检测了肠组织PAF,磷脂酶A2(PLA2),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时肺组织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及功能改变.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SAP组(n=10).Sham组仅行剖腹术,翻动胰腺.SAP组用去氧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SAP肺损伤模型.各组动物于术后24 h取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淀粉酶.处死动物后取肺组织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SP-A的mRNA及蛋白表达,并观察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电镜下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SAP组PaO2显著降低[(96.78±3.81)mm Hg比(79.24±5.84)mm Hg,1 mm Hg=0.133 kPa,P<0.053;血淀粉酶显著升高[(1 193.41±192.54)U/L比(7 144.19±727.91)U/L,P<0.05];肺W/D比值显著升高(3.70±0.90比8.57±2.45,P<0.05);SP-A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mRNA:1.21±0.10比0.80±0.11;蛋白:7 982.22±3 689.57比3 497.99±2 958.21,P均<0.05),且SAP组SP-A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肺损伤的程度均呈明显负相关(r1=-0.876,P<0.01;r2=0.713,P<0.05).结论 SAP时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功能受损、SP-A表达降低可能是ALI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时,首个7d液体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首个7 d液体治疗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7 d累积液体平衡量预测死亡率的价值.以7 d累积液体平衡量最优截断值行亚组分析,比较其2...  相似文献   

15.
严重烧伤患者肠内容物的Ig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高分辨CT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及呼吸双相肺CT扫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轻度组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6例与极重度组16例,4组均行呼吸双相全肺高分辨率CT检查,检测深吸气末、深呼气末肺密度、呼吸双相肺密度差及肺容积,分析肺密度与肺容积和肺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4组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及FEV1/FVC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深吸气末与深呼气末肺容积均相应增加,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胸部重建后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肺容积与FVC、FEV2、FEV1/FVC有明显相关性(P〈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与残气量占最大肺总量百分比预计值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深吸气相肺密度与FEV。/FVC、残气量值有明显相关性(P〈O.05)。结论64排螺旋CT呼吸双相高分辨率肺定量指标与肺功能测定具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肺气肿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大鼠肺脏中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肺脏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ISEL),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检测细胞凋亡,并测定DNA片段百分率(ap%)作定量分析。结果:检测到细胞凋亡所特有的DNA电泳梯形带,ISEL法亦显示出阳性结果。复苏后6小时,ap%随创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且与肺通透指数成正相关(r=0.621,P<0.001)。在6处创伤合并休克组,复苏后1小时ap%已显著升高(5.3%±0.6%,P<0.01),3小时即达顶峰(31.0%±3.0%,P<0.01),以后逐渐下降。形态学显示,细胞凋亡发生于肺脏中的多种细胞(包括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论:多发伤合并休克早期大鼠肺脏中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可能在早期的肺功能损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肺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21只犬随机分为3组:烟雾吸入后单纯吸氧〔氧浓度(FiO2)0.45〕为对照组(8只);吸氧(FiO20.45)+0.0045%NO为治疗组(9只),按时相点采血标本;正常组(4只)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动脉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行多个样本均数间方差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OP和蛋白质含量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吸入NO治疗组血浆COP比对照组升高(P<0.05);BALF中COP比对照组略降低(P>0.05),而BALF中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含水量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NO对烟雾吸入性损伤犬肺组织含水量有减轻趋势,但尚无显著的效果,对其病理转归的影响仍难以定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烧伤)和烧伤组(50只,致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测定大鼠烧伤前(对照组)及烧伤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心功能及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变化。结果:烧伤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大幅度下降,与LVSP和dp/dtmax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72,r=0.9761;P均<0.01)。结论: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是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减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