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 (简称梗黄 )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 ,并探讨 L -精氨酸 (L - Arg)对其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雄性 S- 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n=1 0 ) ,除 1组外 ,采用双重结扎胆总管造成梗黄模型 ,7d后 ,不同组大鼠分别给予 L - Arg和 /或 L -精氨酸甲酯 (L - NAME) ,2 1天后测定肾组织中一氧化氮 (NO)的量 ,分别应用 TU NEL方法及透射电镜检测并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NO水平 :3组明显高于 2组 (P<0 .0 1 ) ;2组则高于 1组 (P<0 .0 1 )。通过TU NEL方法显示 :在 1组中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最少 ,呈散在分布 ,而 5组出现的则最多。与 2组相比 ,3组中标记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 ;与 1组相比 ,2、3、4、5组均明显增生 (P<0 .0 1 ) ,3组显著低于 2组 (P<0 .0 1 ) ,5组与 2组相比 ,凋亡细胞增加 (P<0 .0 5 )。与上述结果相对应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改变在各组之间的区别也是比较明显的。结论 梗黄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改变 ,而 L - Arg通过 L - Arg- NO通路具有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5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SO ) ,胆总管结扎组 (BDL) ,胆总管结扎 +L 精氨酸组(BDL +L Arg)。分别于术后 7、14、2 1d 3个时间点检测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 (AMP)及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BDL组各时间点肝组织ATP、总腺苷酸 (TAN )和能荷 (EC)明显降低 ,而NO、MDA含量显著增加。BDL +L Arg组在胆管结扎 7d时ATP、TAN含量较BDL组高 (P <0 .0 5 ) ,EC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14d时BDL +L Arg组ATP、TAN与BDL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EC仍未明显降低。 2 1d时两组ATP、TAN、EC及MDA含量相接近 ,NO在BDL +L Arg组明显高于BDL组 (P <0 .0 1)。 结论 L Arg在阻塞性黄疸早期可保护肝细胞能量代谢功能 ,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一氧化碳(CO)体系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一氧化氮(NO)体系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脑保护策略.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脑缺血-再灌注+锌原踮啉组(Z组)、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C组).Z组和A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分别注射锌原卟啉45 μmol/kg或氨基胍500 mg/kg,C组和IR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 min再灌注6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O、NO、SOD、MDA量的变化及HO-1-mRNA和iNOS-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CO、NO、MDA的含量增高,SOD降低,HO-1-mRNA和iNOS-mRNA表达增高(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受损.与IR组相比,Z组CO和SOD的量降低,NO、MDA的量增高,HO-1-mRNA的表达降低(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受损加重;A组NO、MDA的量降低,SOD的量增高,iNOS-mRNA表达降低(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受损减轻.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NOS/NO体系介导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而HO-1/CO体系具有抗损伤的作用;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对梗阻性黄疸肾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 (梗黄 )肾损害及丹参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 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和丹参治疗组 ,以结扎胆总管方法建立梗黄肾损害鼠模型 ,丹参治疗组每日每只腹腔内注射 2g丹参注射液。 3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 7、14、2 1和 2 8天活杀 ,检测血清和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 ,并观察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与非治疗组相比 ,丹参治疗组的血清及肾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 ,而MDA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肾功能和肾病理组织改变也较轻。结论 :氧自由基所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是梗黄鼠肾损害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丹参可明显降低肾脏病理组织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s,GBE)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模型组(M)、模型+GBE组(M+G),每组16只,逆行性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ANP大鼠模型.M+G组在胰腺炎模型基础上予GBE干预,S组和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6 h后处死,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计算肺湿/干重比(W/D),并进行肺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S组比较,M组肺组织中MDA和N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肺W/D增高(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组织学损伤.与M组比较,M+G组肺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P<0.01),NO含量下降(P<0.05),肺W/D降低、肺组织损伤减轻(P<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导致的肺损伤,通过抑制自由基和NO的生成可能是其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大鼠小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在肠道淤血过程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门阻断后小肠淤血状态下一氧化氮 (NO)在小肠循环调节中所起的作用和氧自由基在肠道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 (B组 )、肝右静脉及其伴行动脉、胆管 (C组 )、肝头静脉及其伴行动脉、胆管 (D组 ) ,制成肠淤血动物模型。观察小肠壁及其相连系膜的变化。取空肠起始端以下长 8cm小肠制成组织匀浆 ,检测其中 NO、SOD、MDA含量。结果  A(对照组 )、B、C、D组 NO、MDA测定值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A、C、D组 SOD测定值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 ,B组 SOD测定值较其它组降低 ,与 A、C、D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 )。结论  NO可能不是肝门阻断后肠微循环调节的主要因素。氧自由基在肝门阻断后小肠粘膜损伤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大 ,小肠粘膜损伤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鼠NO、SOD及MD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异丙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体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72只Waste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异丙酚 内毒素组(P组)。L组腹腔内注入内毒素10mg·kg-1;P组皮下缓慢注入异丙酚20mg·kg-1·h-1后再注入内毒素10mg·kg-1;C组:腹腔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L组和P组在注射后30、90、180、360min取静脉血并处死动物(每时间点8只),C组在相应时间点留取3ml静脉血后,于360min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测定各时间点血清和肺组织中MDA和NO浓度及外周红细胞SOD活性。结果 P组用异丙酚后显著性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和肺组织中NO和MDA浓度,并增加SOD活性,与L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 异丙酚可降低内毒素血症鼠NO水平,抑制MDA合成,增加SOD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内毒素血症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 (CO)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 (I/ R)致远隔多器官氧化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 4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假手术 (Sham )组 ;Sham 特异性血红素氧化酶阻断剂—锌原卟啉 (Zn PP)组 ;肢体缺血 2小时和再灌注 4小时 (I/ R)组 ;I/ R Zn PP组。测定各组心、肺、肝和肾组织匀浆中丙二醛 (MDA )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 (COHb)的变化 ,观察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结果 与 Sham组相比 ,I/ R组各脏器 MDA含量及血液内 COHb水平均显著增高 ,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 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I/ R Zn PP组与 I/ R组相比各脏器 MDA含量进一步增高 ,血液内 COHb水平、组织中 SOD活性和动物的2 4小时存活率显著降低 ,也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多器官的氧化性损伤 ,并使 CO产生增多 ,后者在大鼠抗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远隔多器官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天然蒙脱石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对照组与烧伤治疗组各24只。后两组大鼠预先喂服转染了质粒pUC19的示踪菌JM109,证实质粒已定植于其肠道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喂服天然蒙脱石0. 6g d-1 kg-1,烧伤对照组大鼠不喂服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及烧伤对照组、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12h和1、3、5d血液、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并行酶切鉴定;检测大鼠肠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整段小肠的损伤情况,测量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并计算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 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伤后1、5d,烧伤对照组阳性鼠数多于正常对照组,烧伤治疗组阳性鼠数少于烧伤对照组(P<0 05).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定量:烧伤治疗组伤后1、5d为(38±16)、(68±20)集落形成单位(CFU) /g;烧伤对照组伤后1、5d为( 228±67 )、( 183±29 )CFU/g,明显高于前者(P<0. 01 ).MDA、SOD含量:烧伤治疗组与烧伤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空肠绒毛高度及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明显高于或多于烧伤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天然蒙脱石对严重烧伤大鼠肠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对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对大鼠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同系大鼠异位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 ,大鼠移植术前和术后 5min静脉注射L 精氨酸 (L Arg ,2 0 0mg/kg)和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L NAME ,10mg/kg) ,移植术后 1~ 72h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及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性细胞因子 (CINC)含量 ,测定移植胰腺组织中NO含量、CINCmRNA的表达及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 ,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移植胰腺组织中NO含量L Arg组 >对照组 >L NAME组 ;CINC在再灌注后 3h出现峰值 ,L Arg组为(7.66± 1.5 3 ) μg/L ,L NAME组为 (3 4.18± 3 .12 ) μg/L ,对照组为 (2 6.3 1± 2 .0 1) μ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移植物中CINCmRNA于再灌注后 3h表达最强 ,L Arg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 NAME组和对照组 ;L Arg组胰小叶间质水肿和胰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较轻。 结论 外源性应用L Arg或L NAME能够分别增加或减少胰腺组织NO含量 ,NO能抑制CINC的升高及CINCmRNA的表达 ,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 ,对移植胰腺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he activity in the phrenic nerve and in the diaphragm of the anaesthetised cat was studi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 of succinylcholine.
This was done with a view to ascertaining whether the impulse flow in the phrenic nerve continued after the motor-unit activity in the diaphragm had ceased after injection of succinylcholine.
It appear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that the activity in the nerve did not seem to undergo any changes during the apnoeic period produced by succinylcholine and the simultaneous disappearance of activity in the diaphragm.
The investigations showed that the impulse flow in the nerve apparently continues unchanged during the full effect of the agent, and this is regarded as evidence in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succinylcholin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ZUSAMMENFASSUNG


Die Aktivität des Nervus phrenicus und des Zwerchfels der narkotisierten Katze wurde vor und nach Injektionen von Succinylcholin studiert.
Dies geschah um festzustellen, ob der Impulsstrom im Nervus phrenicus noch andauerte, nachdem die motorische Aktivität im Zwerchfell auf Grund der Injektion von Succinylcholin aufgehört hatte.
Die Untersuchungen schienen zu bestätigen, dass die Nervaktivität während der durch Succinylcholin hervorgerufenen Periode der Apnoe und des gleichzeitigen Verschwinden der Aktivität im Zwerchfell keinerlei Veränderungen erfuhr.
Die Untersuchungen zeigten, dass der Impulsstrom im Nerven offenbar während der vollen Wirkung des Mittels unverändert anhielt. Dies wird als Beweis für die Annahme angesehen, dass Succinylcholin keinen Einfluss auf das zentrale Nervensystem ha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