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目的:研究视盘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程经过、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采用全身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并辅以改善微循环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系统治疗和观察了视盘血管炎56例69眼,其中,视乳头水肿型40例44眼,中央静脉血栓型16例25眼,并对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视乳头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进行检查。结果:随访1年,5例患者出现视盘颜色变淡,盘周血管可见白鞘,全部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视盘血管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内源性血管炎,是对广泛抗原的过敏反应,抗感染和抑制免疫反应可以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减少并发症。视盘血管炎虽属良性眼底疾病,但要警惕少数缺血性改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主干分支静脉阻塞为临床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而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发病较少,因其在解剖上的独特性,其致病情况、治疗、预后均不同于视网膜主干分支静脉阻塞.我们随访观察21例22眼,其治疗及预后均获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建伟  惠延年  张鹏 《医学争鸣》2000,21(4):S49-S51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及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 对 5 6例 (5 6眼 ) RVO患者进行了 FFA,并随访了 33例患者的视力变化 .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与分支静脉阻塞 (BRVO)的视网膜循环时间 (RCT)均有延长 (P>0 .0 5 ) .CRVO的 RCT与追踪观察视力的关系呈显著性负相关 (P<0 .0 1) .有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形成者 2 6例 ,其中视力在 4.0以下者 16例 ,2 6例中合并小动脉闭塞者 10例 ,追踪观察视力 9例在 4.0以下 .黄斑与阻塞支之间有引流小静脉的 10例患者 ,视力均在4.0以上 ,4.5以上者 5例 ,其中 7例未合并侧支形成 .结论 CRVO与 BRVO均有明显的视网膜末梢循环阻滞 .CRVO的RCT短者视力预后好 ,有无灌注区形成及小动脉闭塞者视力预后不良 .黄斑区及时有效地血液回流是 RVO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其临床表现、发展过程、治疗效果及预后常常差异较大,这些临床现象提示CRVO不是单一性质的一种疾病,而是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类型.我们对19例单眼CRVO的视力、视野、眼底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视网膜中央静脉总干阻塞及分支阻塞11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45岁以上总干阻塞发生率高。阻塞点高荧光在病变早期出现,毛细血管阻塞显示无灌注区,黄斑部多有囊样变性,显示荧光渗漏,影响视力。因此,早期荧光造影检查对本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甚有俾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视盘血管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进行观察。方法  2 0 0 0余例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视盘血管炎 6 0例 6 4眼 ,男性 30例占 5 0 % ,4 0岁以下者 31眼占 4 1.94 % ;单眼 5 6例占 93.33%。视盘水肿型 (Ⅰ型 ) 30眼占 4 6 .87% ,视力≥ 0 .5者 2 2眼占 34.37%。结论 视盘血管炎Ⅰ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视乳头充血、水肿、视盘荧光渗漏。视网膜静脉阻塞型 (Ⅱ型 )主要表现为视乳头充血、水肿 ,视网膜出血 ,静脉纡曲扩张 ,静脉荧光充盈迟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氪离子激光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氪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缺血型中央静脉阻塞102眼的临床资料。结果102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73眼有效,占71.56%;27眼好转,占26.47%;2眼因玻璃体出血,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并发白内障失明而无效,占1.97%。结论对于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患者应尽早实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确保有效光虎的总数与密度是全视网膜光凝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做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静脉滴用地塞米松10mgqd×3d,改为口服强的松;未用激素的作为对照组。其中年轻组(〈50岁)两组各20例,年老组(≥50岁)两组各50例。结果年轻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老治疗组有效率为37.5%,对照组为40.0%,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使用激素需要视年龄而区别对待,对于年轻患者,使用全身规范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益处,而年老者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Hayrch分型法将86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例中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22例进行分析,从发病年龄、视力、视野、眼底变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所见及预后等方面,讨论了本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本病是一种视力损害严重、预后差的疾病。影响视力预后的主要原因是:黄斑区的受损及并发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视网膜静脉栓塞的临床治疗要点。方法应用氩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105例108眼。按初始视力分为3组,Ⅰ组10眼,Ⅱ组34眼,Ⅲ组64眼。对视力、眼压、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以及黄斑水肿情况进行了5~4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Ⅰ组,10眼中9眼最终视力稳定。Ⅱ组,视力预后不同,最终视力进步8眼(24%),稳定15眼(44%),下降11眼(32%)。Ⅲ组,95%治疗后视力<0.1,视力进步、稳定、下降各占1/3。结论对视力预后的估计取决于初始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应用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阻塞12例,治疗前后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照观察。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2例(13眼),4只眼行广泛视网膜光凝术,9只眼行区域性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2例复查后行补充光凝。治疗后荧光素造影对照观察结果:9眼区域性光凝术后,荧光素造影见藻注区光凝斑规则,色素上皮轻度萎缩,无灌注区边缘未见荧光素渗漏。广泛视网膜光凝4眼,2眼后极部新生血管萎缩,无荧光素渗漏,组织水肿消退,黄斑囊样水肿减轻;2眼新生血管缩小,尚有少许渗漏,后经补充光凝。无一例新生血管增多,无灌注区扩大或渗漏加重。结论:激光治疗虽不能明确提高中心视力,但能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保护当前的有效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眼科门诊行FFA检查的DR合并RVO患者41例45眼的眼底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41例DR合并RVO的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有4例8只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最多,有29只眼.其次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有7只眼.其它分吏静脉阻塞有9只眼。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或无DR改变。所观察病例中有1只眼同时合并动、静脉阻塞.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网膜有大量出血.动脉阻塞区网膜苍白,动脉充盈延迟。结论 DR合并RVO的临床及眼底改变有其特殊性.应与单发的DR或RVO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方法17例(17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均进行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自视盘鼻侧刺入,深达筛板后并切开鼻侧筛板,对无灌注区进行激光光凝后行气一液交换并注入C3FB气体0.8~1.0mL。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情况。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5例在切开视盘后发生出血,术中将灌注瓶升高后均能止血。13只眼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在0.3者1只眼,0.2~0.3者3只眼,0.1~0.2为4只眼,0.05~0.1者5只眼。视力无提高者3只眼,1只眼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16眼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手术后1~2个月黄斑部水肿明显减轻,出血大部分吸收。结论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和出血吸收有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视盘血管袢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开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来的诊断为视盘血管袢的14例(16眼)临床资料。结果:视盘血管袢62.5%的分布于视盘上方;动脉袢10眼,静脉袢6眼;合并玻璃体积血8眼;视力在0.5以下者占78.5%。结论:视盘血管袢动脉居多,多于视盘上方,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合并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特点,为RVO的ME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75例75眼RVO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裂隙灯、眼底镜检查、眼底彩色照相、FA、OCT检查,了解ME的FA和OCT表现类型及其对应关系,并分析FA和OCT表现类型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75眼RVO患者中共发生ME 56眼,发生率为74.7%,ME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ME常见FA 3型和OCT2型.FA 1型患者视力最佳,而OCT 4型患者视力最差.FA类型与OCT类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FA 1型通常表现为OCT 1型,而FA 3型通常表现为OCT 2型,FA 4型与OCT类型无确切对应关系.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logMAR视力呈正相关(R2 =0.322,P=0.001).结论 RVO并发的ME以囊样水肿为主.不同类型的FA和OCT以及OCT所测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与患者视力存在相关性.OCT类型与FA类型有一定对应关系,但OCT显示的囊样水肿不能区分是否缺血,治疗前需要结合FA和OCT对RVO的ME进行更精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I-CRVO-CME)和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NI-CRVO-C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I-CRVO-CME(I-CRVO-CME组)和54例NI-CRVO-CME(NI-CRVO-CME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均采用IVC治疗,治疗3个月后继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随访期间治疗次数;比较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字母增加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减少量、黄斑区水肿容积(MEV)缩小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与I-CRVO-CME组比较,NI-CRVO-CME组IVC与曲安奈德联用次数、IVC与激光联用次数减少(P <0.05)。NI-CRVO-CME组与I-CRVO-CME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BCVA字母增加数、CRT减少量、MEV缩小量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 ①不同时间点间BCVA字母增加数、CRT减少量、MEV缩小量有差异(P <0.05);②两组BCVA字母增加数、CRT减少量、MEV缩小量有差异(P <0.05),NI-CRVO-CME组较高,相对视力、黄斑区水肿改善效果较好;③两组BCVA字母增加数、CRT减少量、MEV缩小量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VC治疗I-CRVO-CME和NI-CRVO-CME均可提高患者视力,消退CME,但对NI-CRVO-CME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32nm半导体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532nm半导体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03例(103眼),光斑直径200~500μm,时间0.1~0.5s,光斑间距1.0~1.5个光斑,每次击射300~500点,出现三级光斑为准;黄斑灌注区采用II级光斑反应,激光后3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必要时补充光凝。结果显效81只眼(78.64%),有效21只眼(20.59%),无效1只眼(097%),总有效率9903%。视力提高者62眼(60.19%);不变36眼(34.95%);下降5眼(485%)。结论532nm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安全有效,能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视力,激光治疗早期优于晚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79例80只眼视力,眼底及血荧光血管造影(简称造影)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选择适应激光治疗的病例,观察疗效,方法:应用造影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显著程度,施以氩离子激光治疗,结果:19只眼病变严重,发生严重并发症,失去治疗机会;61只眼激光治疗后,避免了正常视网膜进一步受损,保留了现有视力,有效率达100%,其中21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结论:Coats病药物治疗无效;造影可揭示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