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5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血浆丙二醛(MDA)、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ry-SODA)检测结果表明:和健康对照组比较,TAO组MDA升高,6-Keto-PGF1α和Ery-SODA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6-Keto-PGF1α含量与Ery-SODA和MDA显著相关(P〈0.01);Ⅲ期与Ⅱ期比较,6-Keto  相似文献   

2.
白波  刘文彦 《针刺研究》1999,24(4):261-265
为探讨中枢一氧化氮在电针镇痛过程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一氧化氮(NO)前体物质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后,侧脑室微量注射 L-精氨酸 10mmol,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减弱( P< 0. 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注射D-精氨酸和生理盐水,对电针镇痛的作用影响不明显;侧脑室内注射NOS抑制剂L-NAME,大鼠的电针镇痛效应升高非常明显,而注射D-NAME后,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动物痛阈无显著性变化。提示NO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脑内NO含量增加,有明显降低电针镇痛的效应,脑内NO浓度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清β2—MG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电针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研究,发现ICVD患者电针治疗前血清β2-M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电头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β2-MG含量,使之接近正常值(P<0.01);电体针治疗后血清β2-MG含量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血清β2-MG含量可作为ICVD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并对电针降低该指标的机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志英  葛子 《中国针灸》1996,16(8):32-33
实验用50只大白鼠分为单侧电针与对照两组,单侧电针右侧"手三里"与"环跳"穴,观察两组下丘脑视上核(SON)葡萄糖-6-磷酸酶(G6P)、酸性磷酸酶(ACP)组化反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SON消光值,其结果表明:单侧电针组针侧与对侧SON内G6P、ACP反应强度无差异(P>0.05),而此两侧SON分别与对照组比较都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与光镜下观察相符。从而提示针刺的作用与中医的朴素唯物的"整体论"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张素芬  叶向荣 《中国针灸》1997,17(9):517-519
运用针刺手足阳明经为主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观察了针刺前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血清SOD及血清蛋白内源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使红细胞SOD、CAT酶活性提高(P<0.05,P<0.01),血清SOD活性提高(P<0.05),使血清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P<0.01),并使荧光峰值波长的蓝移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6.
吴春福  游松 《中草药》1995,26(5):253-254,26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发现银杏内酯10mg/kg人大鼠灌胃6d,能够升高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和DA与二羟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比值,降低边缘系统HVA含量,但升高DA/DOPA,DA/HVA比值。银杏叶提取物50mg/kg给大鼠灌胃6d,对纹状体和边缘系统DA/HVA比值有升高作用,提示银杏内酯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纹状体和边缘系统DA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两种频率(5Hz和100Hz)电针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压力缩肢阈及血浆cAMP、cGMP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频率电针均能明显升高关节炎大鼠痛阈,但两者的作用无明显差异;这两种频率电针均能提高血浆cAMP和cGMP含量,两者对血浆cGMP含量的升高作用有非常显著的差异;5Hz电针镇痛效应与血浆cAMP含量有显著相关;5Hz电针能明显升高血浆皮质醇含量。提示不同频率电针可产生不同效应,它们产生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马晓明  朱笛霓 《陕西中医》2000,21(8):381-382
单胺类社经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它们在学习记忆功能的控制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病人中,中安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本实验采用6-OHDA对SD大鼠脑内双侧NA上行背束进行微量注射,降低脑中有关递质水平,造成痴顺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皮层,海马单胺类递质含量。结果表明:6-OHDA微量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赖新生  莫飞智 《针刺研究》1999,24(3):192-197
将 68只 SD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切断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的实验性血管性痴呆(VD)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34只)、电针组(34只),与假术组作对照(35只)。分别检测三组的自发运动量、避暗学习反应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tisol)以及脑皮质、纹状体、海马、下丘脑的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 5-羟色胺( 5-HT)含量。结果发现,模型组、电针组的自发运动量、避暗学习反应能力、SOD指标降低( P< 0. 001),而电针组高于模型组( P< 0. 05~0.01)。实验提示,电针能提高实验性VD大鼠的自发运动量和避暗学习反应能力,与改善脑循环,提高SOD、Cortisol、NE、DA、5-HT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了穴位注射药液及穴位电针刺激,比较观察了其对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P)含量、血栓素B2(TXB2)含量和6-K-P/TXB2比值的影响。结果一疗程后,膈俞川芎嗪组、膈俞生理盐水组、膈俞电针组、肺俞川芎嗪组均能调节血浆6-K-P、血浆TXB2及6-K-P/TXB2比值(P<0.01,P<0.001),肺俞电针组无此作用(P>0.0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有效组间的疗效亦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定量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将217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分为2组。电针治疗组187例和药物对照组(Atropine 1mg)30例。观察结果提示:①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电针组优于药物对照组;②通过B超动态显示结石的定量、定位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从而选择出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佳适应症是中、小结石。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家兔心肌细胞游离钙镁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电针在治疗家兔实验性高血压时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变化情况。方法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NE)造成家兔实验性高血压,对[Ca2+]i及[Mg2+]i进行测定。结果电针两侧“足三里”穴位后,治疗组家兔血压明显降低,[Ca2+]i明显低于高血压组,[Ca2+]i/[Mg2+]i比值降低;电针对正常家兔心肌细胞[Ca2+]i和镁[Mg2+]i)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提示心肌细胞内游离Ca2+、Mg2+在针刺调整血压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温针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俞国桥 《中国针灸》2001,21(12):8-16
方法:采用温针治疗本病,并设电针治疗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治疗组有效率为92.8%,电针对照组有效率为77.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组疗效优于电针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电针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结扎基底动脉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分钟,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了电针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可延长皮层脑电图(EEG)消失时间、缩短EEG出现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脑组织含水率和Ca++、Na+含量、降低脑组织过氧化脂质(LPO)含量。表明电针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焦虑症的疗效。方法:依所CCMD-2诊断标准选择26例女性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在采用电针治疗前后实施了4次焦虑状态/特质量表(STAI)的测定;取百会、上星、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进行电针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时有效率80.8%,状态焦虑分值(S-AI)和特质焦虑分值(T-A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尤以痊愈和好转患者焦虑分值的下降明显(P<0.01和P<0.05)。结论:电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有较好的疗效,可以避免患者对抗焦虑药物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玉升  王军 《中国针灸》1996,16(9):34-36
结扎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经用电针刺激,研究对其体重、行为、被动性条件反射、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急性期神经行为症状,显著延长被动性条件反射潜伏期,降低全血低切粘度,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软化坏死灶内新生毛细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坏死灶周围区水肿和炎症反应。提示电针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中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SFI及肌肉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水金  单宝枝 《中国针灸》1998,18(4):249-251
采用手术造成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进行电针、中药治疗 ,通过神经功能评价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电针组的神经功能指数 (SFI)、腓肠肌湿重及肌细胞直径与西药组、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与中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其中电针组优于中药组。提示 :电针的确能更好地促进神经早期的恢复 ,能明显改善肌肉萎缩的程度。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刘金兰  张振莉 《中国针灸》1997,17(10):604-605
实验用家兔2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随机将实验动物分电针组和非针组。观察结果:1)心肌缺血20分钟,血中NE含量呈有意义地上升;而5-HT和E则未见明显变化,可能与高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有关。2)电针之前针刺组和非针组动物血中单胺递质含量变化无组间差异,说明电针作用是在动物相近条件下进行的。3)电针“内关”穴可有意义地降低血中NE的水平,说明电针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为主治疗强迫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舒德海  周桂芝 《中国针灸》1999,19(12):713-714
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迫症 3 0例 ,同时与口服氯丙米嗪对照组 3 0例相比较。观察8周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3 %和 86 7% (P >0 0 5)。两组治疗前后Y BOCS、HAMD量表总分差异显著 (P <0 0 1 ) ,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研究结果提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强迫症与氯丙米嗪的疗效相仿 ,且效果稳定 ,无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立德  马起国 《中国针灸》1998,18(4):245-248
以乙酰胆碱电位 (Ach P)、小终板电位 (MEPP)及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 RAb)滴度为观察指标 ,探讨了电针“阳陵泉”、“脾俞”穴对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电针“阳陵泉”穴或“脾俞”穴均能使重症肌无力 (MG)大鼠的 Ach P与MEPP振幅升高 ,但对 Ach P时程、MEPP的频率及血清 Ach RAb滴度却没有明显影响 ;同时电针“阳陵泉”、“脾俞”二穴 ,则使 MG大鼠的 Ach P、MEPP振幅升高更加显著 ;电针穴位临近肌肉则没有如此效应。提示 ,电针“阳陵泉”、“脾俞”穴有提高 MG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