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价值观研究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山东某高校28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宗教型价值观呈显著负相关(r=-0.16,P0.01),其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人际关系和精力维度与经济型价值观呈显著正相关(r=0.12~0.16,P0.05);②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5~0.16,P0.05),与父母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呈显著负相关(r=-0.14~-0.35,P0.05)。结论持经济型价值观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不一定高,但生活满意度较高;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而采用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及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感恩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医学生感恩基本情况,讨论医学生的感恩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SCSG)、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河南某医学院校395名大学生集体施测。结果①在感戴总分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t=-2.95,P0.05);不同年级和不同生源地医学生在感戴密度上差异显著(F=2.630~2.659,P0.05);②除了父母亲偏爱,父母亲过度干涉外,其他父母教养方式均与感戴总分显著相关(r=-2.90~0.387,P0.01);③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精神质、内外向、母亲拒绝否认4个变量对感戴总分显著预测力(R2=0.275);④内外向(t=5.477,P0.05)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感戴的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外向(t=6.825,P0.05)、精神质(t=-5.239,P0.05)在母亲拒绝否认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①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医学生的感恩水平;②人格的内外向,精神质因子在父母教养方式两个因子上与感戴总分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应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青少年成长中心的62学员进行调查。结果①IAD组与正常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4.472,-2.132,5.310;P<0.001;t=6.297,P<0.05);②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惩罚严厉、过于干涉和偏爱被试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616,3.490,7.617,5.960;P<0.001);③IAD组社会支持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④父母的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大学生,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C)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回避维度相关不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惩罚、严厉与成人依恋焦虑维度显著相关;②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中父亲过度保护对成人依恋的焦虑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焦虑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女的成人依恋有较小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本人的成就动机与主观幸福感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使用量表调查法对某医学院校160名5年制本科医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1)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成就动机、除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母亲偏爱外,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1);(2)主观幸福感与成就动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成显著正相关(r=0.378,0.362,0.522;P0.05),与父母惩罚严厉(r=-0.671,-0.666;P0.01)、父亲过度干涉(r=-0.459,P0.01)、父亲偏爱被试(r=-0.216)、父母拒绝否认(r=-0.698,-0.602;P0.01)、父亲过度保护(r=-0.188,P0.05)、母亲过分干涉保护(r=-0.188,P0.05)呈显著负相关;成就动机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有显著正相关(r=0.261,P0.01),和父母惩罚严厉(r=-461,-0.481;P0.01)、父亲过度干涉(r=-0.323,P0.01)、父母拒绝否认(r=-0.485,-0.446;P0.01)、父亲过度保护(r=-0.208,P0.01)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拒绝否认、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4个因素进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方程,均有显著性,能解释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56.1%。结论:医学生的成就动机和他们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应付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情感量表对1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结果:1父母情感温暖与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240,0.186;P0.05),而父亲拒绝与退避(r=0.240,P0.01)、自责(r=0.195,P0.05)、幻想(r=0.275,P0.01)、合理化(r=0.260,P0.01)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拒绝与求助(r=0.158,P0.05)、幻想(r=0.171,P0.05)、退避(r=0.191,P0.05)、合理化(r=0.183,P0.05)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r=0.321,0.245;P0.01);3父母情感温暖对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呈显著的预测作用(R12=0.109,R22=0.079),父母拒绝对退避(R12=0.082,R22=0.059)、合理化(R12=0.082,R22=0.048)的应付方式有预测作用,另外父亲拒绝的教养方式对幻想的应付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082);4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12=0.111,R22=0.089)。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应付方式及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某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1477名集体施测,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测得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测量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幸福感水平。结果:大学生MPAI平均得分(36.7±11.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37.8±11.2)vs.(35.8±11.6),P<0.01]。M PAI得分与父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得分呈正相关(r=0.14~0.21,均P<0.01),与父亲温暖、母亲温暖及SWB得分呈负相关(r=-0.17、-0.16、-0.49,均P<0.01)。通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73.8%和43.5%。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9.
初中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对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初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和孤独量表(UCLA)对263名初中独生子女进行测试。结果1母亲情感温暖因子(β=-0.38,P0.001)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β=0.2,P0.01)可以有效地预测初中独生子女的孤独感;2母亲情感温暖因子与父亲惩罚严厉因子具有交互作用(b=0.1,P0.05);3把父亲惩罚严厉因子按中位数分成高、低分组,进行简单斜率检验表明母亲情感温暖在父亲惩罚严厉水平低时对孤独感的影响比在父亲惩罚严厉水平高时的影响大(β低分组=-0.556,P0.001;β高分组=-0.239,P0.01)。结论父亲惩罚严厉的水平高会降低母亲情感温暖对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在今后研究中也要充分认识到父亲在家庭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幸福感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对569名大学生团体施测。结果 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情感温暖、积极应对、幸福感指数正相关(r=0.401,0.416,0.404,0.661;P0.01);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幸福感指数、母亲情感温暖、积极应对正向预测大学生生命意义感(R2=0.542,P0.001);3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分别在母亲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情感温暖不仅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还通过幸福感指数、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1.
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儿童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3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社会支持总分方面,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儿童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父母均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得分均低于父亲在外打工组儿童;23组留守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的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3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留守儿童;4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EM 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与大学生社会支持三维度存在显著相关(P0.05),并对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有预测作用;②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的社会支持有一定影响,在主观支持方面有显著相关(P0.05);③大三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分数相对较高。结论①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②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获得主观支持分越低;③女生社会支持三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3.
硕士研究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现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孤独感量表(UCLA)对太原市3所大学的300名在校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人际信任(t=4.221,P0.001)和支持的利用度(t=-3.375,P=0.001)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t=2.268,P0.05)、社会支持总分(t=2.292,P0.05)在是否婚恋上存在差异;孤独感在年级上存在差异(F=3.17,P0.05);②人际信任总分和社会支持得分存在负相关(R=-0.21,P0.05),和孤独感得分呈正相关(R=0.32,P0.05),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01);③通过逐步回归,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预测孤独感29.6%的变化量。结论研究生的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两两呈显著相关,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13~0.41,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孤独感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t=1.98~-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家庭功能、孤独感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某大学2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在家庭功能的角色扮演、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得分以及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的家庭内支持与社会总支持上存在性别差异(t=2.643,2.661,2.812,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地藏族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11名内地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显著相关;2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支持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085,P0.05)。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沧州市40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得分79.77分,其中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80.97分,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为78.24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75,71,P0.05);2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的3个维度以及幸福感总分上显著高于女生(t=2.345,2.251,2.989,2.191;P0.05);3家庭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的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5个维度有显著的相关(r=0.288,-0.137,0.290,0.241,0.113;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也呈显著相关(r=-0.052,0.102,-0.143,-0.158;P0.05)。家庭教养方式中拒绝、过度保护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4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9,-0.157,-0.218,-0.178;P0.05),情感温暖与其则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2,0.194,0.252,0.185;P0.05);4父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4个因子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1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女生;2总体来说,青少年中男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精力与对感情和行为的控制3个维度上的幸福感高于女生;3家庭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是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