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莉  盖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33):3234-3234
部分肿瘤患者因长期输液、化疗致血管破坏较大,以脆性大,弹性弱为特点,静脉穿刺难度大.在穿刺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患者少有的肉眼可见的小血管进行穿刺时,往往可见回血但有少许渗液鼓包,开放输液后,随着输液时间的增加血管周围肿胀会慢慢明显,如果轻易拔出,再行穿刺很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对此我们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输液中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操作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在输液中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500例静脉输液患者同体左、右侧手背同部位静脉血管不同方法进行静脉穿刺,专人操作。均选用7号头皮针,血管选择均为同一人左、右手背血管各1次,分2d进行。第1天左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第2天右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穿刺方法(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4°,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再沿静脉方向进针0.5~1cm)。并观察两种不同静脉穿刺操作方法的疼痛发生率及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改进的静脉穿刺方法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葛志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9):940-940,949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性操作。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其是对老年人、婴幼儿、休克和脱水病人的静脉输液穿刺,因穿刺后无回血导致不能判断穿刺是否成功,而拔出针头反复穿刺。这样既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又增加了护患、家属之间的矛盾,还会造成血管的破坏。给长期住院患者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甚至因此失去抢救的有利时机。为此,我们对住院病人640例近6440次静脉输液中的回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反复临床观察,得出以下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的结论。1利用负压原理,有利于静脉输液回血1.1输…  相似文献   

4.
增大静脉穿刺角度对进针疼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轻患者穿刺疼痛和减轻血管损伤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200例不同疾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采用增大静脉穿刺角度法与传统穿刺法。前者是在血管上方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传统的穿刺方法,针尖斜面朝上,针头与皮肤成20°~30°,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结果观察日患者穿刺的疼痛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日(p<0.01),穿刺成功率2组无差异。结论采取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直刺血管,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减少血管损伤,优于传统的进针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过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提高静脉穿刺过程中穿刺针头肉眼可见的回血率,从而达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将3120例静脉穿刺患者按年龄段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6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输液排气,进针前再次排气时采用改良的静脉输液排气法排气后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管排气后静脉穿刺。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穿刺针肉眼可见回血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实验组在穿刺针肉眼可见的回血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静脉输液排气技巧,可提高穿刺针肉眼可见的回血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接95页)夹轮,使穿刺针斜面充满液体,并在穿刺过程中始终保持针头斜面充满液体[4,5]。笔者认为此种排气方法适用于所有静脉输液的排气。  相似文献   

6.
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萍  辛爽  曾艳 《上海护理》2003,3(3):54-54
静脉输液中常会出现回血不畅及不回血现象 ,这样就不能准确判断穿刺是否失败 ,在老年病房这种现象尤为常见。自 2 0 0 1年 10月至今我们在临床输液中 ,采用了负压进针法穿刺 ,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 ,现报道如下。1 对象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2 0 0 2年 4月~ 9月各随机抽出 5 4 0例次静脉输液的患者 ,其中血管粗但脆性大者 2 70例次 ,细小血管且弹性差者 2 70例次 ,均为男性 ,年龄 6 8岁~ 85岁。前阶段作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 ;后阶段作为实验组 ,采用负压法进行静脉穿刺。全部选用手背静脉为穿刺点 ,采用山东淄博…  相似文献   

7.
徐爱军 《当代护士》2002,(11):69-70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做和一项技术性操作,出现回血是静脉穿刺成功的标志之一,而我们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中遇到了许多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本文回顾分析我科近年住院老年患者538例20100次静脉输液操作,探讨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原因,提出相应措施与注意点.  相似文献   

8.
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1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性操作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 ,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 ,本科住院患儿 486例近 5 70 0次静脉输液中 ,有 112例 12 2例次发生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 ,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 2次或 2次以上者有 10例 ,其操作者都是具有5a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静脉 ,且在血管内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止液型)与普通输液器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诊治并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器输液,研究组使用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止液型)输液,比较两组输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输液均通畅、顺利,无1例出现空气进入输液管、渗液、回血及穿刺部位皮肤红肿等,自动止液装置有效;对照组在更换输液瓶时空气进入输液管内1例,输液结束后发生静脉回血15例,皮肤红肿16例及静脉炎10例。结论:与普通输液器相比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自动止液型)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防止药液的浪费,提高患者对护士静脉输液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4例经颈内静脉穿刺输液致颈部压迫的原因有:3例患者穿刺见回血后退针,再择同侧入路穿刺置管,其中2例患者首次穿刺时误伤了颈内静脉,1例患者为首次颈内静脉穿刺失败误伤颈浅动脉;另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凶猛,在被无菌单覆盖穿刺点的情况下进行紧急穿刺,因导管置入长度不够输液渗漏致压迫颈部.认为充分做好颈内静脉置管前准备,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导管安全使用指引,加强危机的预见性教育,以减少此类患者发生颈部压迫的危险.发生血肿或渗液压迫颈部气管或颈动脉窦时,应立即停止颈内静脉液体输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协助局部抽取渗液或切开清除压迫源,解除颈动脉窦受压.  相似文献   

11.
流量调节器在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军  关小宏 《现代护理》2007,13(11):986-987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组件中流量调节器在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穿刺成败、漏液的影响。方法将1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流量调节器在穿刺回血后松开一半方式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流量调节器在穿刺回血后全部松开的方式输液,比较2组穿刺成功、穿刺失败、漏液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成功穿刺例数与失败穿刺例数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功穿刺例数与漏液例数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流量调节器半松开式进行静脉输液,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漏液的发生,在保护了血管的同时,减少了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与普通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8~10月需进行静脉输液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使用止液精密过滤输液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普通一次性精密过滤器输液。观察两组在输液过程中的通畅程度、静脉回血、皮肤红肿及是否出现静脉炎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临床需要的各种情况下均输液通畅,止液装置有效,无1例出现穿刺皮肤红肿、空气进入输液管等现象;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更换输液瓶时空气进入输液管内,输液结束后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回血,1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是一种较传统的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性能更安全可靠、功能更全面先进的输液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输液器组件中流量调节器在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对穿刺成败、漏液的影响.方法 将1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流量调节器在穿刺回血后松开一半方式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流量调节器在穿刺回血后全部松开的方式输液,比较2组穿刺成功、穿刺失败、漏液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成功穿刺例数与失败穿刺例数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成功穿刺例数与漏液例数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流量调节器半松开式进行静脉输液,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明显减少老年静脉输液过程中漏液的发生,在保护了血管的同时,减少了老年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例癌症晚期、末稍循环衰竭患者输血前后静脉穿刺回血情况的对比及动物实验,认为重危患者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血管不充盈,弹性差,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小,使进针时回血慢;反复多次使用的血管回血慢、一针成功率低的原因是血管壁纤维化增厚,针尖未进入管腔而停留在管壁上。恢复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回血不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临床上 ,经常遇到静脉穿刺回血不畅的情况。为探讨导致回血不畅的原因 ,我们对 778例静脉穿刺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手背和足背浅静脉穿刺 778例 ,回血不畅 97例 ,不回血 36例 ,总回血不畅及不回血率 17 1%。回血不畅及不回血病例均用带液体的 5ml注射器回抽 ,证实静脉通道通畅 ,方可接输液管道。2 静脉穿刺回血情况分析2 1 表面张力及静脉压力 静脉输液时 ,常规排气后 ,旋紧控制输液的调节阀 ,使调节阀与穿刺针头处形成一密闭容器。对输液器导管来说 ,临床常用浸润液体 ,由于表面作用产生的毛细现象 ,在穿…  相似文献   

16.
中风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给50例中风患者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同时给另50例直接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结果: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9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直接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的50例患者4 d内27例有少量渗液、略红肿.结论:中风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明显减少患者药物外渗、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反折输液管,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加速穿刺时回血,对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89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90例和对照组199例,实验组在头皮静脉穿刺时采用反折输液管产生微负压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将输液器头皮针上10cm处输液管反折,使针尖处产生微负压,然后再进行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后回血快,有利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是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我科住院患儿612例3000余次静脉输液中,有86例患儿107例次发生了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现象。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徐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192-519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在儿科门诊有相当一部分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尤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多见。1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静脉,且在血管内滑行顺利,但无回血,挤压头皮针近端输液管时,头皮局部无隆起,然后松开输液器开关,固定针头,静脉点滴通畅,且局部无隆起,患儿无痛苦表现,直到静脉点滴完毕。2原因分析及处理决策2.1全身情况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血流速度、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20.
杜淑媛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101-102
目的:探讨手术室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手术室进行择期手术的180例患者于术前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并于术前进行解释告知、术中护理和术后访视及进行宣传教育等实施全面护理,观察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及皮肤、血管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失败原因,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患者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的满意率。结果:调查表显示,在所有置入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中首次穿刺失败占主要因素,占17.78%,其次是穿刺部位渗血渗液,占9.44%;180例患者首次穿刺失败者32例,其中因为护士的心理因素使穿刺失败的因素最大,占37.5%;经过护理后手术室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满意率为90%。结论:对手术室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减少了传统钢针造成的渗漏和反复穿刺的痛苦,术中可根据病情达到快速输液、输血的目的,长期输液既有安全性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