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胡钢  刘咸罗 《安徽医药》2009,13(12):1532-1534
目的内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vein surgery(SEPS)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76例的疗效观察。方法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76例,共82条患肢。按不同病因分为3组,采用SEPS+相应手术方法治疗:A组:中、重度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9条患肢,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 EVLT)+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条患肢,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C组:高位结扎+抽剥术溃疡复发者19条患肢,行SEPS+EVLT。结果术后患肢症状和浅静脉曲张消失。76例患肢溃疡在术后14-60天内全部愈合。结论SEPS联合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重建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0例(39条患肢)。结果 术后随访8-24月,所有患症状缓解,12例溃疡均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 该手术安全,有效,疗效满意,主要适用于轻,中度倒流性病变患,对双股静脉畸形的患,术前诊断要明确,应同时行双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戴戒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腹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在下肢静脉溃疡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 2005年 5月 ~2012年 11月收住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17例 (22条患肢 ),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并剥脱曲张静脉,联合腹腔镜行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结果 所有患肢曲张静脉消失,下肢酸胀及沉重感逐渐减轻或消失,全部病例随访 6~12个月,无复发,下肢慢性溃疡均迅速愈合.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腹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创伤小、恢复快,对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02例患者共137条患肢确诊为下肢浅静脉曲张,根据静脉曲张病情分别选择静脉腔内激光烧灼治疗或腔内静脉激光烧灼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137条患肢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过程中,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局部条索或硬结75条患肢,皮下淤血31条患肢,小腿轻度皮肤灼伤3条患肢,下肢肿胀3条患肢,皮肤感觉异常,隐神经损伤1条患肢;全组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大隐静脉主干再通发生。4例患者出现浅静脉曲张复发,经再次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安全有效,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20例(23侧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分别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小腿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和溃疡周缘环行缝扎术。结果术后23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色素沉着、湿疹样病变均明显减轻,溃疡2~4周内愈合。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随访期内无皮肤溃疡和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由于下肢静脉性溃疡大多是三个静脉系统功能不全单独或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应针对不同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须采用不同的术式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瓣膜重建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行股浅静脉瓣膜戴戒重建术治疗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0例(39条患肢)。结果术后随访8~24月,所有患者症状缓解,12例溃疡均愈合,无一例复发。结论该手术安全,有效,疗效满意。主要适用于轻、中度倒流性病变患者。对双股静脉畸形的患者,术前诊断要明确,应同时行双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戴戒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联合透光旋切系统TrivexTM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5例(17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腔镜下交通静脉离断,大隐静脉内翻剥脱,曲张静脉团透光旋切术,创面用康惠尔清创胶换药。结果全组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消失,浅静脉曲张消失,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无皮肤溃疡及浅静脉曲张复发,12例静脉性溃疡短期愈合,最短术后7d愈合,最长8周愈合。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安全有效,损伤小,溃疡愈合时间短,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性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我科室2012--10~2013—10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30~70岁,共225条患肢,其中75条患肢为双下肢病变,合并小腿部溃疡的63条患肢,踝部溃疡的76条患肢,56条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湿疹性皮炎,50条患肢为局部泡沫硬化剂治疗复发,62条患肢为传统手术术后复发,均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进行手术治疗,现对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术后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135例(168条患肢),根据病情分别选择单纯激光治疗或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主要手术方式:单纯EVLT,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严重扩张静脉团块切除和交通支静脉结扎.结果 135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溃疡均愈合.随访1 ~18个月,均无复发,彩色超声检查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结论 EVLT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联合手术治疗可拓宽其手术适应证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优点、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36例、39条肢体在腹腔镜下行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并行下肢大隐静脉高位或主干结扎及踝部结扎,曲张浅静脉分段剥除或缝扎。结果术后浅静脉曲张消失,皮肤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皮炎7~20d治愈,9~28d溃疡愈合,无手术并发症。随访,37条肢体,13~72个月,平均43个月元复发。结论腹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离断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满意,能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改善皮肤营养障碍,促进溃疡愈合,并发症少,并有微创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国产聚桂醇作为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8月间3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导管引导下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30条患肢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6.2mL泡沫硬化剂。27条(90%)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刻可见反流消失,27条患肢(90%)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闭塞。平均随访3个月时,27例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4例患者(15%)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浅静脉炎5例,2周内自行缓解。结论:国产聚桂醇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满意,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对220例(302条患肢)曲张的大隐静脉施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作小切口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主干及其曲张的分支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结果:单侧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5min。住院4~9d,平均7.5d。198例(280条患肢)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2个月,下肢迂曲曲张静脉消失,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无复发。结论: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A)治疗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所致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VLA治疗的25例静脉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33个活动性溃疡,溃疡发生部位以小腿内踝处最为多见.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下肢溃疡未见复发,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激光闭合膝下段及溃疡床周围浅静脉反流治疗静脉性溃疡效果确切,为了防止溃疡复发必须同时纠正已存在的深静脉回流障碍和倒流.  相似文献   

14.
于海涛  王丹  黄越  夏雨 《江西医药》2012,47(8):685-686
目的 总结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在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109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并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患者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患肢肿胀、局部溃疡均消失,复查彩超原患肢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均未出现复发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股浅静脉环缝缩窄术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定,术后不需要特殊抗凝治疗,费用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1989~2000年,我们在350例下肢静脉造影中,发现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发育不全症4例。本文就其影象学表现予以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4条肢体。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病程6~12年,平均8.7年。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沉重、疼痛、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和溃疡等,患肢无增长,无骨骼肥大等表现,对侧肢体无异常征象,无其它器官的先天性变异。1.2造影方法①深静脉顺行造影:于患侧肢体踝关节上方3cm处用止血带束扎阻断浅静脉,经足背静脉穿刺,头高足底位,缓慢推入造影剂;②经皮静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下肢深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结扎微小切口抽剥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倒流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静脉造影、压力测定等特殊检查,选择确诊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Ⅳ度患肢32条。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其属支、微小切口抽剥处理下肢曲张静脉。结果 疗效满意(30/32)占93.8%,病情好转(2/32)占6.3%。随访24例,平均随访10个月,溃疡面完全愈合,无1例复发,腿部无明显疤痕,外型美观。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是理想的包窄材料,隐股静脉汇合处是做到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属支的关键,微小切口抽剥术后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彩超检查是判断术后疗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3例(49条患肢),应用腔内激光闭合大隐静脉主干,聚桂醇栓塞小腿浅表曲张血管,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肢酸胀感消失或明显减轻,浅静脉曲张消失,无皮肤灼伤,无隐神经损伤,无深静脉血栓形成。随访512个月4例(8.16%)出现小腿局部静脉曲张复发,予门诊注射少量聚桂醇后消失。结论腔内激光联合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安全、有效,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治疗下肢原发性静脉倒流性疾病的外科方法。方法采用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163例217条肢体其中包括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行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的肢体有6.7%浅静脉曲张复发,17.6%症状复发,6.7%溃疡复发,复发病例均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Ⅱ度以上。行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者,症状体症全部消失,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PCCS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彭军路 《河北医药》2010,32(18):2521-2522
目的探讨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激光闭合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应用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27例(33条患肢),所有患肢均行腔镜行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联合激光闭合术。结果所有患肢曲张静脉消失,切口一期愈合,酸胀疼痛症状明显改善,全部病例随访2~18个月,无静脉曲张复发,原有下肢慢性溃疡均愈合。结论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激光闭合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溃疡愈合快,且能改善下肢外观。对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