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味拔毒散见于《医宗金鉴》,由雄黄、白矾各等份组成。本方药味精纯,制作简单,用之方便。笔者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每获佳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脓疱疮是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俗称“黄水疮”。中医称之为“天疱疮”,义称之为“滴脓疮”。多发于夏秋季节,皮损主要表现为脓疱,有传染性。能在幼儿园中传播流行,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3.
王丹  谌莉媚 《光明中医》2016,(2):162-165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90例肝经湿热、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均按辨证论治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内服,治疗组采用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采用1%喷昔洛韦乳膏,共治疗一个疗程9天,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观察第3、6、9天的症状指数积分及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并随访PHN发生与否,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评定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二味拔毒散组治疗后d3及d9,症状及体征改善均优于喷昔洛韦组(P0.01),神经痛减轻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味拔毒散对带状疱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喷昔洛韦乳膏,尤其在促进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及缓解急性神经痛、预防后遗神经痛方面,其联合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不失为治疗带状疱疹安全且疗效颇佳之方案。  相似文献   

4.
笔者自1993年6月至1995年8月,采用二味拔毒散、消痔灵治疗尖锐湿疣36例,均获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34例,女2例;年龄18~30岁24例,31~40岁5例,41~50岁3例,51~60岁3例,60岁以上1例。外阴部18例...  相似文献   

5.
二味拔毒散并消痔灵治疗尖锐湿疣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恒飞 《江苏中医》1998,19(9):34-35
  相似文献   

6.
二味拔毒散出自《医宗金鉴》,由雄黄、白矾两味药组成。 分析:①雄黄,辛温有毒,解毒燥湿,杀虫止痒,去恶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对各种真菌、细菌均有抑制作用。②白矾性味酸涩、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血敛汗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化脓菌有抗菌作用,对羊毛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二味拔毒散临床应用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味拔毒散方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原书记载 :“此散治风湿诸疮 ,红肿痛痒 ,疥痱 (f埁i音费 )等疾 ,甚效。”又称“上二味为末 ,用茶清调化 ,鹅翎蘸扫患处 ,痒痛自止 ,红肿自消”。在临床中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婴儿湿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及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等疾病 ,疗效较为满意。本方简、便、廉、验 ,药源丰富 ,易于推广。本方由明雄黄、白矾各等份组成。上二味研末 ,装瓶备用。疮面有渗出液者 ,以冷开水调匀外敷 ;无渗出液者 ,以凡士林配成 5 0 %软膏外敷。例 1 于某 ,男 ,2月龄 ,2 0 0 3年 7月 2 5日初诊。患…  相似文献   

8.
四味拔毒散治疗疖病25例321100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胡昭林321100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胡雪琴疖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病程较长,可缠绵数月甚至经年不愈。笔者根据已故浙江名医胡品瑜先生之经验,使用虫类药为主组成的回味拔毒散,治疗该...  相似文献   

9.
李某某,男,15岁。2002年6月14日诊。左食指节溃烂伴左上肢肿胀9天来诊。患者因游泳潜水时左手食指第一指节不慎被腐烂鱼刺扎伤,当时未予处理,次日左食指红肿疼痛,给予青霉素等消炎对症处理,症状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查体:体温39.4℃,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左食指活动受限,第一指节坏疽,左上肢皮温高,肿胀蔓延至肩关节以下,拒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味拔毒散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外涂二味拔毒散的给药途径,给药1次/d,至少接触4h/次,连续给药7d。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组以及A/B/C大小剂量不同的三个治疗组(0.045/0.09/0.18g·只3个剂量);采用热板法、扭体法观察二味拔毒散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进行抗炎实验。结果:镇痛及抗炎药理实验结果显示,二味拔毒散能明显抑制小鼠二甲苯致耳廓肿胀(P〈0.01~0.05),且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0.05)及延长热板致痛的潜伏期(P〈0.01~0.05)。结论:二味拔毒散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双料喉风散涂擦的方法 ,治疗 2 3例脓疱疮患儿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新生儿剖宫产出 2 0例 ,会阴侧切、胎加胎吸产出3例。 2 0例剖宫产因头盆不称、羊水少、臀位、胎儿宫内窘迫及巨大儿 ,3例侧切吸均因继发宫缩乏力。新生儿出生孕周 38 3~ 4 3 2 ;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49-1450
目的:探讨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外敷,对照组予喷昔洛韦乳膏外涂。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治疗后3 d、7 d的疼痛程度评分及止痛、皮损结痂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矾冰纳米乳调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李灿  聂巧峰  陈伟  胡婕 《四川中医》2021,39(5):166-169
目的:研究二味拔毒散联合膦甲酸钠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自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性带状疱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用二味拔毒散外用,联用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阿昔洛韦静滴加喷昔洛韦乳膏外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疼痛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4.
蝮蛇是我国剧毒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蝮蛇蛇毒属混合毒,临床表现有局部表现和全身症状,蝮蛇咬伤的局部表现以肿胀、疼痛为主。特效抗蝮蛇蛇毒血清在现代医学中是治疗蝮蛇咬伤最好的应对措施,但对于后期局部患肢肿胀、疼痛,疗效甚微。九味消肿拔毒散是我院治疗蛇伤的经验方,外敷具有很好的消肿止痛功效。笔者科室每年收治蝮蛇咬伤患者约800例,运用刺血拔罐疗法配合九味消肿拔毒散治疗蝮蛇咬伤后期局部瘀肿、疼痛有明显的疗效。用此方法治疗后,局部肿胀明显减轻,患者自感轻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5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口服龙胆泻肝汤、阿昔洛韦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外搽二味拔毒散,共治疗10 d。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积分,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30/35)、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CD4、CD4/CD8、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二味拔毒散,尤其在改善神经痛、睡眠及减少PHN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CD4、CD4/CD8、IL-2,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为民 《光明中医》2001,16(3):29-29
笔者随家父李鲤主任医师临证 ,常见其每用二味拔毒膏外用治病多获良效。其在临床实践中改进了制作方法 ,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二味拔毒膏来源于二味拔毒散。原载于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外科心法要诀》 ,其方药组成为雄黄、白矾各等份 ,上二味为末 ,用茶水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自止 ,红肿即消。二味拔毒膏的新制作方法如下 :方中雄黄、白矾均用生品 ,雄黄量为 2份 ,白矾量为 3份 ,称量配齐 ,共研为细粉和匀过 1 0 0目细罗后备用。用时取蛋清适量 ,放入容器中搅拌打成泡沫状 ,然后再加入药粉和匀 ,最后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九味消肿拔毒散治疗隐翅虫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隐翅虫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组采用九味消肿拔毒散,两组疗程均不超过7d.结果 治疗组显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6% (P< 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九味消肿拔毒散治疗隐翅虫皮炎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九味消肿拔毒散醋调外敷对蝮蛇咬伤大鼠局部症状的量效性.方法 将40只大鼠局部注射蝮蛇毒造模后,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A、B、C.观察不同时段大鼠的主要症状(局部出血、肿胀范围、瘀斑范围、溃烂范围),设计积分表.结果 各给药组积分低于空白组;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B积分低于治疗组A、C.结论 九味消肿拔毒散与醋最佳配比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19.
笔者应用自制五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28岁~38岁8例,39岁~49岁9例,50岁~60岁6例,61岁以上4例,75岁1例;病程5d~7d;病变部位:颈面部3例,胸胁部9例,腰背部16例。  相似文献   

20.
复方炉甘石散治疗脓疱疮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疱疮俗称“黄水疮”,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本病好发于儿童 ,多见于夏秋季 ,传染性强 ,四肢、面部等暴露部位易受累 [1 ] 。笔者自 1996年以来 ,运用复方炉甘石散外用治疗脓疱疮 19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本组 3 2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19个月~9岁 ;面部 12例 ,四肢部 7例 ,四肢及面部 9例 ,四肢、面部及腹部 (少许 ) 4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9例 ,男 13例 ,女 6例 ;对照组 13例 ,男 9例 ,女 4例。临床表现 :寻常型 (2 8例 )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 ,迅速变为脓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