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Ⅰ〉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Ⅰ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Ⅰ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Ⅰ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rTnⅠ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Ⅰ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cTn I和CK-MB,并且同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 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72 h后测定cTn I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K-MB(P〈0.005).结论 监测cTn I比CK-MB对AMI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早期诊断的手段增多和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水平的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近年来已大有改善。据美国Wallace报道过去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9%、74%,而近些年的数字分别提高到97%、93%、83%。芬兰也有类似报道,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和1%。国内大城市情况接近,但尚缺乏15年生存率数字。虽然有报道认为性别、起病时年龄、种族(英国报告亚洲人患者较当地白种人病情重,病死率高)、患者社会经济情况都与预后有关,但总的说来这些都不是重要的。显而易见,患者有无肾炎,肾活… 相似文献
4.
我科2000~2001年收治8小时内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例,选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王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2):132-13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表现明显,易于做出诊断及相应治疗,而急性非ST抬高心梗(NSTEMI)症状相对较轻,心电图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为加深对NSTEMI认识,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早期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32例AMI患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与55例AMI患的常规治疗对照,观察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59.37%和14.55%(P<0.05),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10.
持续ST段监测在探测再灌注失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早期危险性分层方面极具潜力;ST段恢复时间分析可评估梗死面积及左室收缩功能恢复情况。我们于2000年 1月-2003年11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胰岛素 -钾(GIK)-镁(Mg-GIK)辅助治疗AMI,并动态观察1 个月内的心电图ST回落至等电位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血管血流重建,心肌再灌注是挽救濒临坏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的治疗关键,从1996—1998年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2例,获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研究发现,约25%的AMI病人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的AMI病人缺乏心电图(ECG)的特异改变[1],同时由于酶学检查的局限性,又使其对心肌损伤的特异性诊断价值受到影响,这就需要有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早期诊断指标,对病情作出有效的判定。心肌肌钙蛋白T(Tn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并能反映心肌损害的血清标志物,具有在血中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等特点[2,3]。本文应用全血卡片法对我院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急诊患者82…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最严重的类型 ,是因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国内外报道均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中有1/ 4~ 1/ 3患者无明显胸痛。现收集我院 1997~2 0 0 1年收治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 2 8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冠脉内注入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变化和症状相关指标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痛消失时间、ST段恢复时间和肌酸磷酸激酶(CPK)酶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础。早期恢复冠脉血流,促进心肌再灌注,是治疗AMI的关键。我院自1999年开始,对52例中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注射倍他乐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住院期间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观察倍他乐克对AMI患者心率、心律失常、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的影响,评估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