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照  张丽  刘斌  赵旖旎 《安徽医学》2017,38(10):1316-1318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病灶部位及最长径、内部成分(包括囊变、坏死、钙化)、包膜完整与否、平扫CT值及增强后三期CT值。结果 11例(84.62%)病灶位于肾上腺区,2例(15.38%)位于腹膜后(分别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胰腺体部与腹主动脉之间);病灶长径2.31~15.00 cm,平均6.27 cm,其中5例(38.46%)长径<5 cm,6例(46.15%)长径5~10 cm,2例(15.39%)长径>10 cm;1例(7.69%)出现钙化,5例(38.46%)囊变,7例(53.85%)坏死,1例(7.69%)囊变与坏死程度相当,13例(100%)病灶有完整的包膜;病灶CT值:平扫(46.58±15.14)HU,皮质期(116.08±17.85)HU,髓质期(108.04±16.07)HU,延迟期(102.86±12.18)HU;4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诊断为副节瘤,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伴囊变坏死,1例诊断为肾上腺良性病变,1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待排,1例诊断为无功能腺瘤,2例诊断为腺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囊实性占位。结论 嗜铬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影像表现,多发生于肾上腺区,少数见于肾上腺外腹膜后区。当病灶体积大、内部坏死或囊变、包膜清晰、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且以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时,提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神经源性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节细胞神经瘤和神经鞘瘤,均来源于肾上腺髓质,起源于肾上腺神经母细胞.其中,肾上腺神经鞘瘤极为少见,其发病率远低于肾上腺其他神经源性肿瘤.现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观察其CT征象,结合病理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醛固酮腺瘤肿块小,细胞内富含脂质而密度低;皮质醇腺瘤肿块稍大,中等密度;嗜铬细胞瘤肿块较大,囊变及周围强化明显;肾上腺髓质瘤为一种少见无功能性肾上腺良性肿瘤,肿块较大,内含低密度脂肪成分;肾上腺转移瘤表现多样,肿块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匀,主要依据原发肿瘤;神经节瘤及肾上腺皮质腺癌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定性诊断较难,病理有一定特点。结论:综合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各种征象,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对大多数病例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副神经节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副神经节瘤54例,其中47例为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7例为发生在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2例位于颈动脉体部,3例位于腹主动脉旁,1例位于膀胱,1例位于心脏。48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CT或MRI征象。结果: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直径常为3~5.5cm,肿瘤CT表现为中等密度,密度不均,强化明显。MRI表现为T1WI呈类似肝组织的信号强度,T2W1高于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结论: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可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瘤体均呈类圆形肿块(平均直径5.6 cm),边界清晰,CT平扫密度多不均匀,5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 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具一定特征,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内成分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 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21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者20例,边界清晰;恶性者1例,边界不清或清楚.肿瘤在CT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平扫有16例呈等密度实性肿块,5例瘤体平扫密度不均,呈等、低、混杂密度,其内有大小不等的中心性或不规则液化、坏死、囊变区.经增强后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尤其是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且门脉期多数仍呈持续强化,而坏死区无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行搜索性CT平扫、增强扫描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2003年7月期间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瘤呈良性占位改变,但各型亦各有特征:醛固酮腺瘤体积小,CT值低;皮质醇腺瘤和肾上腺性征改变的腺瘤其体积相对醛固酮瘤大,CT值较高;无功能腺瘤体积可大可小,呈软组织密度。嗜铬细胞瘤常有坏死、出血、囊变,增强扫描时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多样,但总的来说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为8例神经鞘瘤均呈低密度,6例可见囊变、出血,2例完全囊变。5例神经纤维瘤,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后可见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其中2例多发,1例部分囊变。3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呈长条形,1例呈长椭圆形。2例神经母细胞瘤可见斑块状钙化。1例副节细胞瘤呈显著异常强化。结论 CT对后纵隔不同病理类型神经源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方法对5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右肾上腺区肿块3例,左肾前方肿块1例,胰腺略下方腹主动脉旁肿块1例。肿瘤最大径9.0 cm,最小径2.7 cm,CT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实性部分,尤其周边部分强化明显而持续,中心部坏死区无强化。伴腰椎、骨盆、肺、肝转移瘤。结论CT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结果。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胸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多数呈低密度,少数呈等密度;神经纤维瘤钙化比例低于神经鞘瘤伴(P0.05),神经节细胞瘤强化比例低于神经纤维瘤(P0.05),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坏死及囊变比例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有助于胸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性诊断,亦可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CT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病史、生化检查证实的各类肾上腺疾病的CT征象。结果 嗜铬细胞瘤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囊变及不均匀性明显强化为其特点。醛固酮肿块较小,细胞内富含脂质,密度较低。皮质醇腺瘤肿块稍大,密度稍低于正常肾上腺。肾上腺转移瘤表现多种多样,易两侧累及,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髓样脂肪瘤肿块较大,内含低密度脂肪成分为其特征性表现。囊肿表现为水样密度阴影,密度均匀。血肿呈类圆形不均匀肿块,边界清,增强后不强化。肾上腺增生,两侧对称性增粗。节细胞性神经瘤肿块较大,密度稍低,强化不明显。结论 CT对肾上腺疾病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的要点.结果:41例肿瘤中,皮质腺瘤17例,3例大于3cm,其余均小于3 cm,全部CT值小于20 Hu.皮质腺癌3例,为大于8 cm的肿物,密度不均.转移癌5例,2例双侧,3例单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嗜铬细胞瘤8例,除1例小于3 cm外,其余均大于3.5 cm,且密度不均.髓脂瘤3例,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内见脂肪密度影.囊肿2例,边缘光滑的液性密度影.神经节细胞瘤1例,巨大软组织肿块内见多发钙化.神经母细胞瘤2例,实性肿物内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1例,囊实混合性肿物,可见钙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CT诊断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嗜铬细胞瘤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病理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肾上腺病灶19例共27个,3例单发异位嗜铬细胞瘤,2例多发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为恶性)。病灶呈直径15~72mm实质部分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17例内部可见低密度囊变区:23例良性病例边界清晰,1例恶性者边界不清且可见淋巴结、胸椎椎体及附件转移。结论:大多数嗜铬细胞瘤有典型的CT表现,术前多可明确诊断;CT检查应结合临床尽可能扩大扫描范围以提高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定位诊断准确率:B超84.3%,CT 100%,MRI 100%;定性诊断准确率:B超30.0%,CT75.5%,MRI79.2%;手术60例:皮质腺瘤32例,肾上腺囊肿6例,髓性脂肪瘤5例,嗜铬细胞瘤5例,肾上腺转移性癌3例,皮质癌3例,神经节瘤3例,神经鞘瘤1例,血肿1例,肾上腺皮质结节增生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筛查首选B超、CT、MRI,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应综合肿瘤大小、影像学特征、患者年龄及内分泌功能测定。疑诊嗜铬细胞瘤或定性诊断不明需手术时,应按嗜铬细胞瘤行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CT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醛固酮腺瘤肿块小,细胞内富含脂质而密度低;嗜铬细胞瘤肿块较大,囊变及周围强化明显为其特征;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内含低密度脂肪成分为其特征;肾上腺转移瘤表现多样,需依据原发肿瘤确诊。本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0%(24/30例)。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上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32例中,皮质腺瘤11例,肿瘤直径为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3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铬细胞瘤8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肾上腺囊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均质水样的囊性占位,增强无明显强化;髓质脂肪瘤2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1例,CT可见脂肪密度和钙化。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