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使用尿微白蛋白试条检测98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体检健康者的尿微白蛋白浓度,旨在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DN),探讨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对DN的影响.方法 使用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尿微白蛋白试条(Micral-Test Ⅱ)进行尿微白蛋白浓度测定,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结果 98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5年、5~10年、>10年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11.7%、33.3%、55.0%(P<0.01);按空腹血糖<7.0mmol/L、7.0~10.0mmol/L、>10.0mmol/L分组,各组间尿白蛋白异常率分别为9.7%、21.6%、43.3%(P<0.01).结论 DN的发生、发展与病程、血糖控制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尿微白蛋白是早期发现:DN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30例,非DN86例及正常健康体检者25例,检测各组HbA1c、FBG、mALB水平。结果①DN组的HbA1c、FBG、mALB均明显高于糖尿病非DN组及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DN组HbA1c、FBG、mAL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空腹血糖〉11.1mmol/L的C组40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32.5%(13,40),明显高于A组;空腹血糖(7.8~11.0)mmol/L的B组56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26.8%(15/56),明显高于A组。@HbA1c〉9.0%的C组37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48.6%(18/37),明显高于a、b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HbA1c、FBG及mALB的测定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h血糖(2h B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 BG,根据FBG水平分以下3组:FBG〈6.10mmol/L、FBG6.11—7.80mmol/L、FBG〉7.80mmol/L,以及总体水平,分析FBG与2hBG的相关性。结果各组FBG与2hBG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FBG〈6.10mmol/L(r=0.214,P〈0.05);FBG6.10—7.80mmol/L(r=0.394.P〈0.01);FBG〉7.80mmol/L(r=0.492,P〈0.01);总体(r=0.769,P〈0.01)。结论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BG总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其他三组均呈正相关,且随着FBG水平增加,相关程度愈高;因此,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尿NAG对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测定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尿NAG的浓度。并与其尿中微量白蛋白(mAlb/C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尿NAG/C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糖控制不良组尿NAG/Cr水平显著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中,mA1b/Cr阳性率为28.6%,尿NAG/Cr增高阳性率为4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尿NAG/Cr对于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上有较高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在通用的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FPG〈6.11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为正常;2hPG〉7.77mmol/L,但〈11.1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FPG≥6.11mmol/L,但〈6.99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探讨成人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以2008年1月~2009年1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4组。基本体检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餐后2h血糖(2hPG)。按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HOMA—β)。用方差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来探讨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空腹血糖(FPG)的升高,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2hPG逐步上升,与FPG〈5.6mmol/L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6.1mmol/L≤FPG〈7.0mmol/L组与5.6mmol/L≤FPG〈6.1mmol/L组。BMI、WC、TG、FINS、2hPG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发现新切点下的空腹血糖受损(5.6mmol/L≤FPG〈7.0mmol/L)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而与HOMA—B呈负相关(r=-0.34.P〈0.01)。结论FPG5.6~6.1mmol/L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人群,切点下调是合理的。新切点下空腹血糖受损与HOMA—IR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HOMA—B呈负相关.胰岛素抵抗是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又称糖调节受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自然病程的一个前期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IGT的定义是:OGTI"实验2h血糖7I8~11.0mmol/L;对IFG的定义是空腹血糖6.1~7.0mmol/L(若行OGTr实验2h血糖〈7.8mmol/L)。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10mmol/L或空腹血糖(FPG)〈10mmol/L分组,同时测定血清中的空腹胰岛素(FINS)值、FPG值和随机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鸥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G)、糖蛋白(THP),应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取In值)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8细胞功能指数(FBCI)作为胰岛素分泌指标,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取In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指标,比较两组间测定结果。结果:FPG值分组比较,尿液中mALB、IgG、THP呈显著性改变,P值〈0.05。两组的IR值、FBCI值、IAI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呈显著性改变,P值〈0.05。尿液中的β2-MG均值和血液中的FINS均值略有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的高血糖特别是FPG≥10mmol/L的2型糖尿病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尽旱控制血糖水平,纠正代谢紊乱,进行尿微量蛋白质的早期测定,有利于防止和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均在20~200μg/min,所有患者经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和(或)采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随机分成2组,A组为治疗组(3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d,B组为对照组(35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安慰剂,疗程12个月。2组患者在治疗后3、6.9及12个月监测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及AER等。结果A组在3、6.9和12个月后AER分别是(24.3±6.5)μg/min、(22.5±7.8)t,g/min、(21.8±4.3)μg/min和(20.5±6.4)μg/min,明显低于B组同期水平(24.8±3、7)μg/min、(47.9±5.7)μg/min、(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P〈0、05),与治疗前(44.2±7.1)μg/min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在9和12个月分别是(53.2±9.5)μg/min和(59.8±9.2)μg/min,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对血压正常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减少尿蛋白和保护肾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NOS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病程大于10年的88例南方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0μg/mL归入糖尿病肾病(DN)组,将UAER≤20μg/mL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血压、血脂、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行eNOS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及高血压比例、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N组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基因G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是DN是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糖耐量正常与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血糖(GLU)、胰岛素(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中血糖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5名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及50名正常人的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2h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采用酶法、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2h血糖、空腹胰岛素、2h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11.12±2.91)mmol/L、(19.40±3.38)mmol/L、(20.27±7.44)μU/L、(28.65±10.16)μU/L、(10.7±2.13)%,均高于正常人的(5.35±0.60)mmoUL、(8.38±1.31)mmol/L、(11.47±2.26)μU/L、(35.21±11.38)μU/L、(5.32±o.63)%,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不同年龄间同一时间段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对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经济状况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经济水平与其血糖控制的关系,为北京市社区T2DM患者纵向管理制定个体化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8月-2009年7月,我院与北京市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T2DM纵向管理项目。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纳入北京市5个城区中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887例T2DM患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1)不同经济水平的T2DM患者,其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吸烟等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经济水平的患者,其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腰围、舒张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血糖水平7.0mm01/L为标准,将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良好(血糖≤7.0mmol/L)和差(血糖〉7.0mmol/L),经济水平由低到高4组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率分别为40.68%、42.31%、49.69和48.05%;其中人均月收入为2000~元的患者血糖控制最佳,与〈1000元/月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4)调整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LDL—C等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济水平对血糖控制仍呈独立相关性,人均月收入〉1000元的患者,其血糖水平〉7.0mmol/L的风险是〈1000元/月的患者的0.868倍[OR95%CI(0.778,0.968)];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4000-元的患者,其血糖〉7.0mmol/L的风险是〈1000元/月的患者的0.992倍[OR95%CI(0.754,1.306)]、0.778倍[OR95%CI(0.585,1.035)]和0.775倍[OR95%CI(0.508,1.181)]。结论T2DM患者经济水平影响血糖控制,经济水平高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得好,其中收入为2000—3999元/月的患者血糖控制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08年3月至9月本社区住院的年龄≥65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4例,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对既往未诊断糖尿病而FPG≥7.0mmoL/L、餐后2hPG≥11.1mmoL/L者择日再复查血糖;FPG≥6.1mmol/L且〈7.0mmol/L、餐后2hPG≥7.8mmol/L且〈11.1mmol/L者进行OGTT。结果示104例患者中住院前糖尿病30例(28.8%),住院后经系统检查新发现糖尿病7例(6.8%),新发现糖调节受损21例(20.2%),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5.8%。提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必要时进行OGTT。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对胰岛功能、肾脏血管内皮毒性作用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伴微量白蛋白尿(MU)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果糖胺(F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内皮素(UET-1)、血内皮素(SET-1),计算稳态模型8细胞功能指数(HOMA—I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下降平稳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后FBSF(15.01±3.15)mmol/L vs(6.81土0.86)mmol/L]、FA[(3.90±0.38)mmol/LVN(2.41±0.29)mmol/L]、UAER[(53.07±19.83)μg/min vs(21.65±8.16)μg/min]、UET-1[(244.56±19.30)pg/min vs(142.12±27.95)pg/min]、SET-1[(153.34±31.52)ng/L vs (103.55±20.77)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BS、HOMA-Is、HOMA—IR分别与UAER、UET-1、SET-1有相关关系(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持续性高血糖毒性损害及胰岛功能减退而失去正常效应胰岛素水平对肾脏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减退、高血糖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的不同状况下,应用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对社区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空腹血糖控制的结果分为三组,控制良好组、控制一般组、控制不良组,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结果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组阳性率11.76%(2/17),控制一般组阳性率28.57%(6/21),控制不良组阳性率45.83%(11/24),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组的阳性率较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尿微量白蛋白与空腹血糖的控制不同水平呈正相关,应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筛查。结论利用试纸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定性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经济,适应于社区医院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和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筛查及发现,对早期干预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拜唐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C肽的影响。方法 病人住院后均由营养师制定糖尿病食谱,在使用达美康的基础上,加用拜唐苹50mg,一天三次,一周后餐后2小时血糖(PBG)〉10mmol/L,则剂量加大至100mg,一日三次。当PBG〈10mmol/L后,逐渐减少达美康用量,并且使PBG仍保持〈10mmol/L。用药前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PBG、空腹C肽、餐后2小时C肽,并注意用药后胃肠道的反应。结果 拜唐苹对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C肽有明显作用(P〈0.01),可减少磺脲类药物的用量,且不易引起低血糖反应。结论 拜唐苹是治疗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那格列奈(商品名:唐力)与阿卡波糖(商品名:拜唐苹)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名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那格列奈组25例及阿卡波糖组25例,疗程为12周。定期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AlC)、C反应蛋白(CRP)和体重指数(BMI)。结果那格列奈组FIG平均下降2.0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1.89mmol/L,两组P值均〈0.05,降低的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物对P2hBG均有明显降低作用,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5.12mmol/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4.10mmol/L(P〈0.01),两组比较P2hBG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lC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从(9.83±1.50)%降至(6.34±0.55)%(P〈0.01),阿卡波糖组从(8.56±1.32)%降至(6.88±0.60)%(P〈0.01),两组比较AIC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两组均能显著降低,那格列奈组平均下降4.55mg/L,阿卡波糖组平均下降3.22mg/L两组比较,CRP降低的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那格列奈组BMI下降2.1%(P〈0.05),阿卡波糖组BMI下降2.35%(P〈0.05),两组间比较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阿卡波糖均有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以及AlC CRP BMI的作用,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作用更好,那格列奈治疗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诺和灵30R与甘精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方法:64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按治疗方法分为诺和灵30R治疗组(33例)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31例)。依照空腹血糖(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值FBG〈7.0mmol/L,治疗时间16周。观察治疗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AlC(glycosylated hemoglobinAlC,GHbAlC)、体重变化及低血糖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各组水平(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血糖下降水平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无差异(P〉0.05);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诺和灵30R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治疗组治疗前后BM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诺和灵30R和甘精胰岛素能较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二者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2型糖尿病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同时出现黎明现象者,并根据试验前空腹血糖(FBG)水平的不同分为三组:一组7.0mmol/L〈FBG≤8.5mmol/L;二组8.5mmol/L〈FBG≤10.0mmol/L:三组FBG〉10.0mmol/L。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0.5—0.85g,观察患者试验后FBG水平的变化,FBG≤7.0mmol/L为达标,FBG〉7.0mmol/L为未达标,记录患者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结果①一组、二组、三组达标率分别为62.5%、45.5%、21.1%。试验后不论那一组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但FBG水平越低,疗效越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病程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而年龄及体重指数对疗效没有影响。结论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3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黄芪对糖尿病肾病3期尿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变化的治疗效果。方法40例2型糖尿病(3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原治疗方案不变,空腹血糖控制〈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4hbaic〈8%)。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4周。结果应用黄芪治疗组24h尿蛋白有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3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