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01~2006—11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栓治疗713例,并发腹壁血肿1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两种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方法:将48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按自身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的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皮下注射的方法,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皮下瘀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后的腹部皮下注射方法明显减少了皮下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注射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注射方法,每位患者共注射14次,总注射为1400针次。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次数、局部疼痛程度及皮下硬结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轻、中、重度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76.0%、23.1%、0.9%,对照组分别为48.0%、30.0%、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16.47,8.43,154.56;P〈0.01);循证组皮下硬结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6,P〈0.01);循证组无痛、轻、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6.0%、11.7%、2.1%、0.1%,对照组分别为9.4%、74.6%、14.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22.56,563.75,69.52,8.41;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改良注射法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次数,降低疼痛程度,减少皮下硬结发生。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1 对象 我院神经内科2004-05~2004—10收住患76例,其中脑梗塞5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1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38~72岁,平均56岁。每例患12h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样本量为760例次。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改变常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 g/ 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以往采用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缓解高凝状态,但这种注射方法易在注射部位产生青紫、硬结现象.作者于2000年2月开始采用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效果满意.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后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与否对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PCI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局部不按压和按压5~10 min,观察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程度。结果:局部不按压组皮下出血率显著低于按压5~10 min组(P<0.01),出血面积明显小于按压5~10 min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不按压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刘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795-179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注射方法,注射后1 h观察记录患者疼痛程度、瘀血面积。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观察组改良注射法可有效的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并使药液的剂量准确,保证药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肝素可抑制体内、体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常应用于脑梗死、冠心病的治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时,通常选择腹壁皮下注射,但临床上常易引起皮下出血、瘀血,甚至皮下血肿等,我们通过对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不良反应的客观指标进行观察,从而证实良好的注射方法、正确的注射部位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低分子肝素钙致腹膜后血肿误诊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及脑血栓形成,但在临床上发现注射部位发生淤斑较多,在寻找发生淤斑的原因中我们发现淤斑的形成与按压时间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和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伊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4 d,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 d,银杏叶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对照组30例,给予银杏叶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 d.两组均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日4次,阿司匹林0.1 g,每日1次;治疗前后定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记分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减轻脑缺皿,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防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并发症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10例为对照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60例为循证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循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寻找证据支持、文献分析与评价,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制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操作规范并应用于临床。比较两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循证护理实施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采用循证护理实践规范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2008-09收治了低分子肝素钙致大腿部皮下巨大血肿的患者1例,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1病历摘要男,74岁。以间断胸闷、气短1 a余加重伴恶心、乏力6 d为主诉于2008-09-19平诊步入病房。入院后测:T 36.9℃,P 150次/min,R 25次/min,BP 140/95 mm H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注射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该药对出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临床诊断TIA患者应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4800 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观察治疗组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后血小板及IN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前后BPT、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3种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影响,找出有效的推注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减小出血面积。方法选择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8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3种不同推注时间的皮下注射:方法A:推注时间10s;方法B:推注时间30s;方法C:推注时间为10s,停留10s之后拔针。观察3种方法所致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结果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过程中,方法B、C与方法A比较,能明显降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率及减小出血面积。结论临床低分子肝素注射过程中,可使用推注时间为30s或推注时间10s,停留10s再拔出针头的方法,减少患者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梅  孔雪莲  陈阳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18-1618
近年来,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治疗冠心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注射部位的皮下瘀血仍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者,可能与这些病人同时应用多种抗凝剂有关[1]。为此,我们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对比观察了不同操作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2005年3月~2006年12月收治的须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42例,其中男33例、女9例;年龄46~84岁;急性冠脉综合症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改良组2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分析腹部皮下脂肪厚度、按压时间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探讨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67例,均给予低分子肝素腹部皮下注射,随机将患者分为注射后按压2min组和按压3min组,测量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并记录前6次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按压2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7.46±7.43)mm和(37.02±8.91)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压3min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皮下脂肪厚度分别为(29.45±8.87)mm和(34.98±8.6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脂肪厚度是影响低分子肝素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的因素之一,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30mm的患者易出血,需按压3min。  相似文献   

18.
李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83-2184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重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每隔12 h 1次,连续应用7 d....  相似文献   

19.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高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78-1879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未开展溶栓治疗时的36例为对照组,后期在急诊科即刻采用溶栓治疗的42例为溶栓组,溶栓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溶栓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1.4%,溶栓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急诊科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脑梗死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60例,将每例患者的20次皮下注射随机分为4组,每组压迫时间分别为2min、3min、4min、5min,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不同压迫与皮下出血存在差异,局部压迫3min,可有效地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和较大面积出血率。结论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压迫最佳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