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5例儿童非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尿及蛋白尿三种类型。对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MsPGN使用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其中轻度系膜病变不伴有局灶硬化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好;重度系膜增殖伴有明显局灶硬化、肾小球囊壁粘连、间质纤维化者治疗及预后均差,说明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理形态改变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小动脉增厚在IgA肾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78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和对照组(不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观察组的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类型表现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观察组的病理特点表现为系膜中度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肾小动脉硬化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形成,与IgA肾病的预后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病理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87例经肾活检的成人PNS患者进行临床与病理观察。结果: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占69.0%,其次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9.2%,膜增生性肾炎占5.7%。轻、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膜增生性肾炎治疗效果差;对治疗前后的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结果显示大量蛋白尿易造成肾小管损害。结论:临床疗效与病理类型相关,病变累及肾小管及间质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48例儿童特发性IgM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锋  王华 《中原医刊》2007,34(10):18-19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我院48例IgM肾病患儿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IgM肾病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例,也可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伴蛋白尿。血清IgM升高者29例(29/46),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升高者29例(29/33)。48例中均可见IgM呈局灶节段性12例,(25%)及弥漫性颗粒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36例(75%),IgM GA型多见19例(39.58%),29例(60.42%)存在球囊粘连,30例(62.50%)伴有间质炎性细胞浸润。36例肾病综合征者经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均可完全缓解。随访41例,10例(20.83%)复发,但无患儿发生肾功能不全,其预后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IgM肾病是一独立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75%),病理特点是免疫荧光检查系膜区以IgM弥漫性沉积为主。对激素反应差、易复发、可发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免疫异常为NS的重要病因之一,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包括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依赖或抵抗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及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抵抗型.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     
一、血白蛋白水平是肾病综合征的病情“晴雨表”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3.5g/d)和血白蛋白减少(〈30g/L)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前者按肾脏病理学区分,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对泼尼松治疗不效应和频繁复发的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所见。其病理改变类型如下:系膜增殖性肾炎14例、微小病变3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膜性肾病2例、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1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其中系膜增殖性肾炎占58.3%。对不效应者延长泼尼松隔日用药时间可能使其中部分病例缓解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有肾穿刺活检适应症的患者行B超介导下肾活栓,并作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对其中确诊为IgA肾病者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102例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21侧,急性肾小球肾炎者3例,血尿者12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者2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者37例,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者1例,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不全者1例。而病理类型轻微病变型为18例(17.65%);系膜增殖型为19例(18.63%);系膜增殖型伴局灶节段性硬化为31例(30.39%);增生硬化型为9例(8.82%),FSGS型为13例(12.75%)。结论IgA肾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相符,肾活栓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床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hronic Glomorulonephrits)是指肾炎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减退音。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一般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11.
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神发育迟滞者微核出现率(4.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0‰),P<0.001。提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检测与淋巴细胞一样,可反映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研究显示部分精神发育迟滞者可能是遗传物质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核团到上丘的传人纤维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上丘传人纤维的中脑起源。结果:对侧上丘(SC),同侧下丘(IC),外侧丘系背侧核(dll),中央灰质(CG)和双侧黑质(SN),中脑深核(dpM),视束核(ot),二叠体旁核(pbg)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上丘存在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破坏大鼠匠脑束旁核(pf)用Nauta法显示轴索和终末溃变,观察pf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发现:在纹状体、丘脑腹前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板内核的嘴侧部。丘脑网状核有较多的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在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可观察到少量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  相似文献   

14.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VM接受大脑皮质、无名质、丘脑网状核、脚内核、下丘脑结构、上丘、黑质网状部、蓝斑、臂旁核、中缝核、前庭神经核群、脑桥网状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5.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束旁核(pf)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pf接受大脑皮质、丘脑室旁核、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未定带、上丘、中央灰质、黑质网状部、蓝斑、LorentedeNo'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脑干网状结构、某些感觉中继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各期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改变及其与 EHF病程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对 1 0例 EHF患者进行尿 NAG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测定 ,同时随机选取 1 2 0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EHF患者尿 NAC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其中以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最为显著 (P<0 .0 0 1 ) ,发热期次之 (P<0 .0 1 ) ,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尿 NAG酶活性及 NAG酶活性指数与 EHF患者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且 NAG酶活性指数较 NAG酶活性更稳定、更可靠 ,适时开展此项检测有助于 EHF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家兔胰腺器官内的淋巴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胰腺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存在小叶间和被膜下。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与其他器官所见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成年猫8只,向直肠壁浆膜下层和肌层内多点注入10%HRP溶液200微升,研究结果证明①猫直肠初级传入神经来自双侧(?)_1至腰_5和骶_1至尾_1的脊神经节,其高峰节段是腰_2和骶_2节段。②脊神经节内直肠的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少数是梭形和不规则形。③直肠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中枢突经李氏束深面进入骶髓_(13)节段,围绕后角形成较大的外侧束和较小的内侧束。两束沿后角外侧阳内侧缘行向腹侧,其终末均终止于灰质Ⅱ,Ⅲ层和Ⅴ、Ⅶ层.④直肠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位于双侧骶_1至尾_1节段的中间带外侧核,并在网状核、侧素、后外侧核、中界核和前角后外侧核也见到标记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83例119眼弱视治疗及随访情况,其中经随访一个月以上的93眼中,56眼(60%)视力恢复三排以上或达1.0以上。 视力恢复与开始治疗的年龄有明显的关系,5岁以前开始治疗者疗效较5岁以后开始治疗者显然好得多。非中心凹注视者疗效不一定比中心凹注视者差,而大多数非中心凹注视眼视力提高者转变为中心凹注视。定期随访,严格认真地遮盖健眼,及强迫多使用弱视眼是治疗弱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淮南地区致病性刺蛾进行了研究,基本弄清了本地区致病性刺蛾的主要种类为;桑揭刺蛾(Setora postornata)、黄刺蛾(Cnidocampa flareScens)、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褐缘绿刺蛾(Parasa Coasocia)和扁刺蛾(Thosea sinenois)等。同时寸主要寄生植物、季节动态和种群分布也作了较详细的记述,为进一步研完刺蛾幼虫的致病性打下了步初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