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3岁。主因“误服复方降压片20余片13h,昏迷lOh,惊厥1次”于2002年11月9日4am入院。患儿于13h前误服复方降压片20余片后出现头晕,呕吐1次,为非喷射性胃内容物,遂到当地医院予以洗胃,静点“先锋必、病毒唑、能量合剂”等药物(量不详),病情未见好转。10b前患儿出现昏迷,惊厥1次,表现为双眼上吊、口唇发绀、四肢肌张力高,持续1~2min后自行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桌我院.体检:体温36.1℃,脉搏100次/min,  相似文献   

2.
声明     
高热惊厥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多发生于6个月~3岁,偶见于4~5岁,5岁以后少见,多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骤高热开始后的12h内,一般短暂发作为数秒~10min,长者可达10-30min以上。2/3病例1次发热过程中出现1次惊厥,少数患儿可出现数次,偶可呈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时间〉30min者,半数日后发生癫痫。惊厥停止后神志即可恢复,不引起脑部损害,也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脑电图可暂时出现慢波,热退1周后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儿,男,3岁,因误服润滑油5h,伴昏睡4h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h误服润滑油约200mL,1h后出现恶心、呕吐,共2次呕吐胃内容物,量多,有机油味,呕吐为非喷射性,且出现全身冷汗,随后患儿出现昏睡状,面色苍白,呼气有润滑油味,无惊厥,无腹泻,5h无尿。体检:体温37.1℃,心率150次/min,呼吸60次/min,血压12/8kPa,体质量12kg,面色苍白,急性重病容,呈昏睡状态,语言不清,神志模糊,查体不合作,皮肤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发绀,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呼气有机油味,吸气时三凹征明显,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2h,因生后窒息30min、呼吸困难2h入院。胎龄40周,顺产,羊水Ⅲ度污染。生后重度窒息,当地医院予人工呼吸、心脏按压等抢救后,呼吸仍困难,持续发绀,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10次/min,呼吸8次/min,体质量3.0kg。足月儿貌,皮肤苍白,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呼吸困难,三凹征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控制毒鼠强中毒所致惊厥持续状态的安全有效措施。方法94例毒鼠强中毒患儿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丙戊酸钠(德巴金)15mg/kg于3~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然后将丙戊酸钠加入5%葡萄糖液内,以1~2mg/(Kg.h)的速度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首先给予地西泮0.3~0.5mg/kg(最大量20mg/次)静脉注射,然后给予苯巴比妥钠5~8mg/kg(最大量200mg/次)肌肉注射,根据病情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t=21.8,P〈0.01),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99,P〈0.01),预后显著好于对照组(X2=5.10,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对抢救因毒鼠强中毒引起的惊厥持续状态效果佳,抢救成功率高,预后好,是比较理想的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性痢疾引起惊厥的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小儿细菌性痢疾并发惊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既往有高热惊厥史和/或惊厥家族史者8例,28例惊厥均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伴意识丧失,惊厥发生于发热24 h内22例,~48 h 6例,惊厥发作1次21例,2次6例,4次1例;发作持续时间≤15 min 25例,~30 min 2例,>30 min 1例,惊厥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23例,2~4 h恢复5例,休克1例。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引起惊厥的主要原因是高热惊厥,其次是中毒型菌痢。  相似文献   

7.
例1:患儿 男,3h,因窒息复苏后3h由外院转入我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7^+2周剖宫产于当地一家医院产科,出生时1 min Apgar评分8分,5min评分为3分,在当地医院经过清理呼吸道、吸氧、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以及肾上腺素等处理后急转入本院:出生体质量3350g。母亲在产前4d患水痘,未愈。入院时:T:35.7℃,P:152次/min,R:62次/min,BP:70/42mmHg,足月儿貌、哭声弱,面色苍白,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IL-18、IL-1B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20日龄健康SD大鼠16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惊厥组及川芎嗪组。通过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1次/d;对照组除外)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其中川芎嗪组大鼠在每次惊厥后予腹腔注射川芎嗪(50mg/kg).每12h注射1次,连用6d;惊厥组及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用6d。RT-PCR方法检测各组反复惊厥后6h,1、3、7d海马IL-18、IL-113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各时间点海马IL-18和IL-113蛋白表达,观察脑含水量变化和光镜下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川芎嗪组各时间点海马IL-18、IL-1β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惊厥组显著下调(P〈0.05,0.01),脑含水量(7d除外)较惊厥组显著降低(P〈0.01),海马神经元水肿、变性坏死较惊厥组明显减轻。结论川芎嗪能有效减轻惊厥性脑水肿和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IL-18、IL-1β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暴发性紫癜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儿女,9个月,彝族。因发热伴四肢紫癜1d入院。患儿于1d前开始发热,38℃.在当地医院肌注青霉素、柴胡及地塞米松后体温下降,约2h后患儿双下肢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很快融合成片,呈紫红色,分布在臀部以下及双上肢,半天前面部亦出现类似瘀斑,两侧对称。同时,患儿烦躁、哭闹,尿少,无咳嗽、呕吐、腹泻、血尿及惊厥等。大便稀,黄色。既往健康。G1P1,否认遗传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62次/min,呼吸45次/min,血压68/45mmHg(1mmHg=0.133kPa),体重8kg。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出生3h,以“呼吸困难3h”为主诉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剖宫产于外院。生后哭声弱、呼吸不畅、面色发绀,由外院转至我院新生儿病房进一步治疗。查体:T35.7℃,P140次/min,R60次/min,W3000g,神志清、状态差,兴奋、烦躁,显著呼吸困难,颜面及周身青紫,哭声弱,前囟平。明显吸气三凹征,胸廓平坦,对称,双肺听诊可闻及广泛痰鸣音。心音钝,节律规整,心率140次/min。脐带结扎完好,肝肋下1.0cm,质软,脾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末梢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