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应用经口咽通气管吸痰首先可经鼻插入吸痰管吸痰轻深插入吸痰管于气道,刺激咳嗽反射更强并且利于吸出痰液吸尽痰液且能避免鼻腔粘膜的损伤,同时解决了鼻腔狭窄患者深部吸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4版的要求: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并左右旋转,以吸尽痰液,防止固定一处或上下提插而损伤黏膜[1].充分有效的旋转吸痰管可以更彻底的吸尽痰液.为此,2007年10月调查护士现有的操作方法,对我院监护病房经常操作吸痰管的42名护士进行模拟操作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吸痰护理操作过程中,压力的调节是通过旋转吸痰器的调节钮调至所需要的压力,它是一个定值,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根据病情和痰液性质需加大吸力或降低吸力时,需要旋转吸痰器的调节钮才能完成,这样大大加大了吸痰操作时的工作量,从而增加污染机会。为了减少吸痰操作过程的工作量、降低污染机会,在吸痰操作过程中,我们加用三通调节吸力,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风清 《现代护理》2004,10(8):774-774
吸痰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但在吸痰操作中 ,因无菌吸痰盒 ,消毒吸痰管液 ,浸泡吸痰管桶 ,浸泡消毒镊子瓶 ,化痰液 ,吸引器连接管 ,玻璃接头等的分离放置在床边 ,使用不便 ,影响吸痰操作 ,同时也存在污染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对原有的吸痰装置进行改进 ,经 6个月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取 1.5cm厚木制板 7块 ,其中 5 8cm× 2 4 .5cm 1块 ,5 8cm× 17.5cm 1块 ,5 8cm× 14 .5cm 1块 ,5 8cm× 6cm 1块 ,14cm× 6cm 1块 ,2 4 .5cm× 16 .5cm 2块。 2mm厚三合板34cm× 16 .5cm 1块 ,2mm厚铁皮 2…  相似文献   

5.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但吸痰对患者来说是一项极不舒服的操作。吸痰可引起患者的恶心和无法控制的呛咳。此外,一些需要吸痰的患者如浅昏迷者往往不配合吸痰,这些患者牙关紧闭致吸痰管无法插入口腔,或者吸痰管在插入口腔时即被患者咬住使吸痰操作无法进行。我科在实际的吸痰操作中,经过多方的选择比较,采用一次性牙垫置于患者的上下臼齿之间,能帮助吸痰操作顺利进行。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张岑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45-3945
吸痰是临床常见操作之一,北京协和医院使用墙壁负压吸引控制板接负压吸引装置(包括负压表头、吸引连接管、负压吸引瓶、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操作。每次吸痰操作后弃去一次性吸痰管,应用生理盐水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清洁吸引连接管,将附着于管内的痰液等冲刷至负压吸引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雾化吸入治疗后吸痰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最佳方式。方法:将1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先吸口腔、咽喉部痰液,然后刺激患儿咳嗽,将痰液咳至咽喉部,再将痰液吸尽)和对照组(传统吸痰法)各60例,两组雾化药及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及患儿吸痰后的反应。结果:两组阵发性咳嗽消失、肺部痰鸣音消失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痰时,先吸口腔,再吸咽喉部,然后辅以叩背,刺激患儿咳嗽,将痰液咳至咽喉部,再将痰液吸尽,这种吸痰方式效果更佳,患儿感觉舒适,易于接受,优于传统吸痰法。  相似文献   

8.
工作中发现婴幼儿吸痰管较细,而普通玻璃连接管易破坏且较吸痰管粗,吸痰时不易操作,连接后易滑脱。为了给护理人员在婴幼儿吸痰的操作中提供更多的方便,我们巧用了剩余的排气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两种吸痰管及吸痰程序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双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B组用单侧孔吸痰管分别采用常规吸痰法和试验吸痰法吸痰。结果显示:常规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试验吸痰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吸痰管对吸痰效果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0.
吸痰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感染或阻塞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治疗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吸痰质量,减少吸痰次数,我们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对常规吸痰管进行了改良,研制了一种多孔吸痰管。经临床应用证明,改进后的吸痰管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型号适当的常规乳胶吸痰管1根,将前端剪去,确保剪口边缘光滑;然后,在距离吸痰管前端6cm的管壁上,用小剪刀剪4个吸入孔,4孔相互交错120°,每个吸入孔  相似文献   

11.
减轻ICU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ICU收治的危重病人几乎均需经常吸痰,吸痰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目前,在临床上,利用负压装置通过吸痰管插入气道吸痰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常规吸痰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病人会发生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如:面红、面色青紫,皱眉,痛苦表情,用力摇头,四肢乱动,抵抗。清醒的病人有时会用手拔吸痰管或用力推开操作者的手以示抵抗,严重时病人还会有呛咳,憋气,呼吸暂停等。当我们观察床旁监护仪时,与吸痰前比较,大多病人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变化的幅度有个体差异。为此,我们对减轻吸痰时病人不适反应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但吸痰会引起患者恶心和呛咳;部分昏迷患者因不能配合吸痰或吸痰管插入口腔时被患者咬住导致无法进行操作。为此,我科在吸痰时使用一次性牙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方法 吸痰前,取一次性牙垫置于患者左侧的上下臼齿之间,吸痰管既可以从上下牙间隙插入口腔,又可从牙垫孔内插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卫红  韩臻  黄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67-1568
目的:探讨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和实验纽(气道内保留吸痰管法)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有无损伤出血、血氧饱和度变化、吸痰前后肺部听诊痰呜音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吸痰后肺部痰鸣音明显减少,两组吸痰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吸痍安全、实用,既能及时、有效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气道黏膜损伤;并且可以通过保留的管道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4.
王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705-1707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择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外科ICU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密闭式吸痰器,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由护士随机对两组患者进行吸痰操作,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每次吸痰时间、平均吸痰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氧分压和脉氧饱和度均值、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器的临床吸痰效果优于一次性吸痰管,增加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的氧储备,提高了护士吸痰操作的主动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报道一种新型计量吸痰器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根据吸痰的力学及材料学原理,设计一种新型计量吸痰器:包括计量筒、入口端连接管、出口端连接管、侧孔。使用时将计量吸痰器连接于一次性吸痰管上,吸痰完毕待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后再行管道冲洗,以备2次使用。经临床使用,认为该装置能准确计量每次吸引痰液量,效果良好,操作方便,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良吸痰流程吸痰效果。[方法]将80例需吸痰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流程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流程吸痰.观察两组吸痰所用时间、吸痰管污染情况及吸痰效果。[结果]实验组吸痰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吸痰流程是缩短操作时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流程。  相似文献   

17.
吸痰操作不仅是抢救的重要措施,也是小儿呼吸系统治疗的常用手段。婴幼儿的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故吸痰管插入鼻腔时,受鼻骨的挤压,插入时有受阻,此时强行将吸痰管插入,黏膜易破损.而且易出血,增加患儿的疼痛感,引起家属的恐慌。作者采用温开水为试吸液对小儿口鼻腔吸痰,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48例小儿吸痰致粘膜损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54例次电动吸引器吸痰造成48例患儿粘膜损伤进行分析,得出避免粘膜损伤的正确操作体会:一是选择合适的吸痰管;二是合理的呼吸道湿化;三是抽吸时一定要旋转吸痰管,避免停留在一个部位。  相似文献   

19.
减少新生儿气道内吸痰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改进气道吸痰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NICU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息儿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定时吸痰,常规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气道冲洗或吸痰前后给予气囊加压给氧,吸痰管送入至遇到抵抗或稍退后,再开始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外撤出;实验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改进:按需吸痰,常规气道内不注入生理盐水,在吸痰前后5min适当调高呼吸机氧浓度(10%~20%);实验组B在实验组A的基础上再改进: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向内插,达到预定深度后迅速撤出。结果 实验组B较对照组及实验组A在气道黏膜受损出血方面有显著改善(P〈0.01)。实验组B与对照组在所产生的并发症在痰阻、吸痰时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80%以下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适时准确吸痰及必要时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再吸痰,并在插入吸痰管时采用边吸引边转动吸痰管边向气管插管内送,达到所需深度后迅速撤出的吸痰法时能明显减少气道内吸痰时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以选择最佳吸痰时机。方法:将3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患者产生咳嗽动作,然后快速吸引;对照组采用有痰呜音或呼吸机气道峰压升高时吸引,分别监测两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PaO2、SaO2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通过肺部听诊,确定痰液位置,用一次性吸痰管刺激咳嗽.适时吸痰,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预防机体缺氧造成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