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尖牙为单根牙,双根牙罕见。笔者发现1例下颌尖牙双根,报道如下: 患者;张××,男,36岁,工人,要求拔除左下颌尖牙。 检查:松动Ⅱ度,牙龈轻度萎缩,牙周袋深约4 mm,无龋坏,叩(+),探(-),其它牙体正常。局麻下完整技除,拔牙时感到较牢固,不能旋转,唇舌向摆动,缓慢拔除后见牙尖Ⅱ度磨损,在根1/2处分叉为唇舌两根,呈圆柱状,牙根全长12 mm,两根根尖稍弯曲,两根大小基本相同,唇侧根略长6 mm,舌侧根略短5 mm,分叉夹角约40°(图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上前牙外伤致龈下根折形成残根应用正畸牵引联合牙冠延长术保存残根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患者上前牙外伤后断端位于龈下3 mm以上的残根,处置残根断端周围牙龈和牙槽骨,完善根管充填治疗,在根管内粘固牵引钩行正畸牵引术,把残根向冠方牵引至龈上,做牙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治疗,术后3、6个月复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有1例因牵引造成Ⅲ度松动拔除,其余11例牙冠均完好,牙龈色泽正常,牙周健康,无松动,X线示根尖及牙周无明显异常。结论对11例患者上前牙的外伤残根,通过正畸牵引和牙冠延长术有效保存天然牙根,修复后牙龈外形良好,牙周健康、功能和美观。  相似文献   

3.
在口腔颌面外科的拔牙当中,我们常体会到单根牙的拔除比多根牙的拔除容易得多,尤其是在拔除牙根比较稳定、残冠断面位于龈下,根面又比较软,多根牙根分叉比较大,根部比较弯曲的患牙,这给手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增加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提高磨牙的拔除效率,节省时间,笔者在临床工作当中对磨牙的拔牙术作了一些探索,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利用涡轮牙钻来分割患牙进行拔牙的可行性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前牙冠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对于冠折在龈上1-4mm不伴根折并且牙冠完整的患者,临床治疗时多将冠折部分拔除,保留牙根,经完善根管治疗后行桩核烤瓷修复。我科采取利用折断的自体牙冠根管内固定的方法,对上前牙牙冠2/3横折和冠根斜折者,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技术,有效的固定松动牙冠,均达到保留天然牙冠即刻修复患牙的目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业坚 《华夏医学》2011,24(6):699-701
后牙冠根纵折临床上并不少见,患牙由于从牙冠到牙根纵行完全裂开,牙齿裂开深达龈下,累及牙根或根分叉,使牙周的密闭性遭到破坏,细菌易从裂隙进入龈下,引起裂隙周围发生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6.
董红  龙明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5):313+321-313,F0003
患者女性,63岁。因左下前牙疼痛3d,于2011年4月10日就诊本院口腔内科。3d前感左下前牙冷、热刺激疼痛,未作处理,疼痛加重,并出现牙龈肿胀而急诊。临床检查:33牙冠形态和色泽正常,唇侧牙龈附着正常,舌侧牙龈萎缩已达根尖1/3处,牙龈红肿明显,叩痛(+),舌侧牙周袋探深约6mm,袋内有脓液,松动度I°,冷、热测诱发疼痛,且持续时间长达1min,32、34牙体和牙周查(-)。X线根尖片检查(图1,见封三):33牙根为唇舌2根,2根分叉较大,且分叉在牙根的颈1/3处;根尖周阴影明显,呈倒烧瓶状。  相似文献   

7.
李玉君 《黑龙江医学》2002,26(12):969-969
磨牙残根、残冠 ,多数医生认为不能保留修复 ,但有许多患者因年龄、健康状况等原因不能或不愿拔除。因此 ,笔者近年来对上述患者采取治疗 ,用铸造桩核烤瓷全冠修复 ,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1 适应证1 1 年老体弱 ,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不能拔牙者。1 2 残根、残冠不松动或松动度不超过Ⅱ度。1 3 残根、残冠牙周情况良好 ,X摄片根尖及牙槽骨无病理性改变。1 4 残根、残冠去腐质后不超过龈缘下 2mm ,确保牙根有一定的长度 ,以适应固位桩固位的需要。2 方法2 1 根管预备所有的病例都经过严格的根管治疗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一种"E"型桩并观察"E"型桩+烤瓷冠修复前牙冠折达龈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前牙冠折达龈下患者常规行根管治疗后,制作"E"型桩和带翼金属烤瓷冠,并进行3年随访观察.结果 33例患者中28例烤瓷冠固位稳定,牙周健康.有3例(2颗牙)患者桩冠修复2年后松动,2例患者牙根有Ⅰ度松动,经处理后,效果稳定.结论 "E"型桩+烤瓷冠能很好地修复冠折达龈下的前牙.  相似文献   

9.
牙髓炎、牙周病常伴有根分叉区损害,在根分叉下方造成牙槽骨的破坏和吸收,由于根分叉解剖部位的隐蔽性,虽经多次根管换药症状仍不能消除,以往多将病牙拔除。我们用近、远中根纵分刮治法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感染,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为1991年6月至1...  相似文献   

10.
牙根发育异常在临床中数目异常较形态异常多见,笔者临床诊治中发现罕见34根尖畸形牙1例,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患者,女,56岁。2002-05到我院口腔门诊就诊要求拔牙。查:46、47、33、36、37为残冠、残根,34牙龈严重萎缩,无叩痛,无冷热刺激痛,松动度介于Ⅱ°与Ⅲ°间。处置:局麻下分次拔除患牙。拔除34  相似文献   

11.
张量  李健  王茹燕  陈文利 《安徽医学》2018,39(3):369-370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8岁,因右侧下前牙区颊侧牙龈反复肿胀并伴溢脓2年余,早期出现肿胀后,患者口服抗菌药物(药品名称不详)好转明显.近日,出现右侧下前牙肿胀并伴牙龈溢脓,口服抗菌药物后无明显好转,遂到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口腔科诊.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系统病史,无传染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口腔检查:全口卫生状况一般,43牙体完整,无缺损及龋坏,无牙体变色;颊侧牙龈潮红,龈上结石(+),颊侧PD 10 mm,AL 10 mm,近远中及舌侧PD 2 mm;颊侧可探及龈下结石,叩(+),扪之溢脓,松动Ⅰ度.43根部大面积弥漫性透射影,曲面断层片见图1.43颊舌2根,颊侧根部周围骨质吸收明显,舌侧根尖部未见明显透射影,CBCT横断面及矢状面示见图2、3,3维重建见图4.治疗计划:抗感染,43择期拔除.抗感染后,拔除患牙,颊侧根龈下结石延及至根尖部,舌侧根部骨质未见明显炎性破坏.患牙根分叉较大,舌侧根弯曲,拔除时舌侧根折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对龈下残根的保存修复治疗。方法选择12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的龈下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的方法使其断缘位于龈上至少2mm。观察6周后行金属烤瓷桩冠修复。结果 120例中,110例治疗效果较满意,10例因1年后松动度增大(Ⅱ度)及再次外伤后拔除。结论通过牙冠延长术能将位于龈下3mm以内的残根暴露于龈上,使龈下残根的固定美容修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对保留牙根的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56颗牙行半切术,对保留的牙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3个月后,行单端固定桥修复。结果经6个月-4a的观察,52颗修复成功,2颗牙根内根管钉出现不同的松动,1颗牙槽骨吸收致松动而拔除,1颗根折拔除。成功率92.8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牙半切术后,采用单端固定桥修复,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桩联合铸造纯钛环与铸造纯钛桩对龈下残根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我科收冶的50例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龈下残根的病例,25例采用铸造纯钛环+玻璃纤维桩+全冠修复(A组),25例采用铸造纯钛桩+全冠修复(B组)。经过2年观察,从桩核松动脱落、根折、牙龈变色三方面观察其修复后疗效。结果:A组25例未出现不良症状。B组25颗患牙无牙龈变色,根折1颗,桩核松动4颗。根折和桩核松动脱落发生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与牙根组织结合、牙根应力分布及美观性方面,纤维桩和纯钛环组合的桩核与单纯纯钛桩核比较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损坏至龈缘下1.5mm-3.0mm.的前牙牙根作修复前的正畸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保存龈下残根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5例患者,4例外伤,1例根面龋,通过正畸牵引,龈缘明显高于邻牙的患者,作牙龈切除术修正牙龈外形,固定2个月~3个月后进行桩冠修复。结果:5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修复前的正畸牵引术,将位于龈下3mm以内的残根牵出龈缘,再加以牙龈切除术恢复牙龈正常形态,既保留了常规应拔除的牙根,又可获得较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牙周病为口腔常见病,主要有牙槽骨吸收,冠根比例失调,牙齿松动等症状。现将我院十年来观察的100例牙周病改变冠根比例后覆盖义齿修复法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性42人,女性58人,年龄28-68岁之间。其中牙槽骨吸收1度,即牙根吸收1/3者14例。牙槽骨吸收2度,即牙根吸收1/2者86例。改变冠根比例覆盖义齿修复失败者4例。讨论l.对牙槽骨吸收1度者根管治疗后,将病牙牙冠倒凹磨除,股面减径,磨平。使最大周径降至龈缘,唇侧要多磨,以便排牙。牙冠磨低至龈上3—5毫米,以降低冠根比例,减小侧向力和扭力,有利于病牙的健康,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及分析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85例根分叉病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根分又病患者经治疗治愈76例,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并且按根分叉病变分度进行治疗。Ⅱ度以上病损或常有牙周袋溢脓者可行根向复位瓣术或“V”形龈切术,使根分叉区暴露,有利于茵斑的清除和引流;对Ⅱ~Ⅲ度根分叉病变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燕  王星  齐鲁 《新疆医学》2015,45(1):64-66
由于龋病致使许多下颌磨牙牙冠缺损至龈缘或龈下,下颌磨牙的严重缺损往往伴有根分叉病变或龋坏至髓底等,会造成髓底薄弱甚至穿通,但患牙的根部牙体组织却相对健康和完整[1-2]。对小范围的髓室底穿孔或根分叉病变较小的磨牙,常采用垫底或牙周治疗的方法,但对于较大髓室底穿孔及根分叉病变较严重的磨牙,垫底及牙周治疗的效果不佳,常采用拔除患牙的治疗方法,致使牙齿缺失[3]。分根术可改变并暴露患牙的根分叉部位,可充分清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32岁,2014年3月因右下牙龈长包及牙松动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患者自述曾到外院就诊,在外院诊断为牙根外吸收,建议拔除该患牙.检查:牙冠变色,相应前庭沟处龈瘘,松动度2度,探诊(-),叩诊无明显不适,冷热测试(-).X线片示:根尖外吸收,根尖孔呈喇叭状开口,根尖区周围骨质区呈大片状稀疏影,牙周膜间隙明显增宽.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诊断为牙根外吸收.此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被充分告知相关风险和受益,签署知情同意书,作尝试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在Ⅲ度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经基础治疗后4周的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患者29例(31颗患牙),其中13例(13颗患牙)(手术组)采用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治疗,16例(18颗患牙)(非手术组)采用二次龈下刮治进行对照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各患牙的菌斑指数(PLI)、垂直探诊深度(V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率和松动度,并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评价其有效性。结果:手术组治疗后PLI、VPD、CAL、BO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治疗后PLI、VPD、BOP明显降低(P〈0.05);CAL、菌斑阳性率及松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非手术组为2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切除术联合根向复位瓣术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Ⅲ度根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