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fi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CAS)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并且临床应用日益增多。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HS)是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不常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因左侧肢体力弱,言语不清1  相似文献   

2.
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5h”收入院。患者5h前坐公交车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言语不清,未诉头痛,无呕吐,无意识障碍。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MR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面积>1/3脑叶,MRA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未显影,未行溶栓治疗收入院。既往史:心房纤颤病史2年。15d前出现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性,29岁,因“言语不清20 d,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记忆力减退1 d”入院。现病史:20 d前患者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欠灵活,在当地医院给予改善循环药物,肢体活动不灵活症状缓解。1 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CI)的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而卵圆孔未闭(PFO)与不明原冈CI密切相关[1],主要在青壮年CI中多见.现将我们随访的PFO病例报道如下. 1病例情况 患者,男,30岁,因言语不清、饮水呛咳3d入院.3d前无诱因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口角右偏,右侧肢体无力感,无其它不适.既往腑梗死史半年、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在外院诊治15d后好转出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史,偶吸烟,不饮酒,其父死于肺癌,母亲健在,1兄1妹体健.查体:血压132/78mmHg,神清,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左侧中枢性面舌瘫,余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肌力左侧5级、右侧5-级,肌张力正常,感觉对称,腱反射(++),双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探讨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0-10我院6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行CEA,50例行CAS,其中应用脑保护装置(EPD)24例。结果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1例成功再通,1例近全闭塞者再通失败,术后18d内死亡1例,轻微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2例,轻微出血性脑卒中1例。支架植入术50例中2例出现轻度脑卒中,颈动脉窦反应14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延迟性脑出血1例,半球梗死死亡1例。应用脑保护装置24例,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CEA和CAS皆为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应用EPD下,CAS必将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VBD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一过性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d"于 2012年4月15 日入院.患者于2d前由座位站起时突发头晕,继之意识不清,摔倒在地,无抽搐,无尿便失禁,约1 min意识转清,醒后自觉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略不清,病来无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左侧面肌痉挛3年.查体:BP 140/90mmHg,神清,言语略不清,眼球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浅,左侧面肌痉挛,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右Babinsk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CAS)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给3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CAS。在术前、术后第1 d、3个月及1年时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比较手术前后颈动脉狭窄段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颈动脉的血管内径明显增大,PSV和EDV明显降低(均P0.01)。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3个月的颈动脉CDFI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第1 d比较,术后1年的颈动脉血管内径缩小(P0.05),PSV和ED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术后颈动脉狭窄得到缓解,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改善。术后1年时部分患者出现支架处血管再狭窄,但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h"入院。患者入院前约1h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无力,伴言语不清,感头痛及头部不适,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急来我院就诊,急诊行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颞枕叶高密度灶,局部脑组织及脑室枕角受压,无明显中线移位;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斑点状低密度灶(图1A、B)。多田公式计算血肿约24mL,入院BP153/93mmHg。既往有高血  相似文献   

9.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66 岁.既往高血压史10 余年(平时血压多控制在150/80 mmHg 左右);2 型糖尿病史7个月(药物控制,血糖达标).因"发作性右侧肢体麻木?无力7 个月,再发3 d"2015-10-10 来诊,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持续几分钟可自然缓解,无其他伴随症状,在当地医院MR 检查提示右侧额叶?半卵圆中心及胼胝体梗死,血管B 超检查提示颈动脉(internal carotidrtery,ICA)狭窄,按脑梗死治疗(具体情况不祥),经治疗遗留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3 级,能缓慢行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9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便8个月入院.8个月前因左侧颈内动脉残端综合征,行左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封闭残端.入院查体:神清,言语单音节,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手挛缩,肌张力高.头颈CTA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颈内动脉狭窄>95%(图1),TCD检查右侧大脑中动脉最高流速88 cm/s.入院诊断:右侧颈动脉狭窄,左侧颈内动脉残端综合征术后.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切开右颈部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游离胸锁乳突肌前缘,显露并打开颈动脉鞘,发现颈动脉搏动消失,结扎面总静脉,游离并显露颈动脉及其分叉部、颈内动脉.顺序阻断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甲状腺上动脉,游离颈内动脉,阻断颈内动脉后,沿颈动脉长轴纵行切开血管,见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部斑块形成,斑块质硬,颈内动脉管腔几近闭塞,用剥离子将斑块从血管外膜上逐渐剥离,在近心端再用直角血管钳将内膜分离并挑起,用刀片切断内膜,用剥离子逐渐分离斑块至远心端,用精细镊子仔细清除远心端血管内膜,并清除血管内膜残片,缝合血管后,依次放开血管阻断钳,见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搏动良好,TCD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流速99 cm/s.术后患者烦躁,言语较前流利,肢体功能障碍未见明显改善.术后7d行头颈CTA检查,发现颈动脉内膜切除近心端明显狭窄(图2),但患者颈动脉触诊搏动良好,术后未行TCD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伴有不稳定斑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肢无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并伴不稳定斑块;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最佳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熟练程度等是保证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男性,50岁,主因"四肢不自主抖动伴言语不清,行走不稳4个月余"于2012-03-01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规律用药.曾于2011-03-27突发右侧面部麻木、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头颅CT示脑桥出血,量约3 mL(图1A、B).给予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经康复训练后遗留左侧肢体力弱,言语欠清晰.2011-11患者突然出现"四肢不自主颤动",后逐渐出现言语笨拙,伴步态不稳.入院后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构音不清.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治疗颈动脉狭窄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症状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眩晕甚至昏迷等症状, 对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手术术式, 其中CEA技术成熟, 疗效确切, 但其需切开颈内动脉并剥脱内膜, 对于老年患者风险较高[1];CAS是新型介入手术术式, 凭借创伤小、愈合快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 但其操作难度较大, 且围手术期易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目前, CEA与CAS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性难以定论, 仍需大量临床实践对比证实。笔者现回顾性收集本科室近年来采用CEA与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CEA与CAS的手术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评价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30d主要终点事件(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CEA组为12.50%,CAS组为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CEA组为21.86%,CAS组为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y随访,远期并发症发生率CEA组为9.38%,CAS组为1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治疗颈动脉狭窄与CEA具有同样明确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34岁,主因右侧肢体麻木7d入院。缘于7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持续约10min后自行缓解,6d前出现右手大拇指麻木,持续约1min自行缓解。无头痛头晕,无意识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就诊于当地医院,门诊查头颅MRA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狭窄。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2年半。1年半前出现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此后又出现双手颤动。半年前出现持续性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查体:双手指屈曲畸形,小关节肿胀。双下肢浮肿。患者反应迟钝,言语欠清。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痛、触觉正常,双膝关节以下音叉振动觉减弱。左上下肢力Ⅳ级,双手意向性震颤。左上肢腱反射较右侧活跃,左侧膝腱反射未引出,右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左侧下肢病理反射阳性。无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血沉89mm/h(正常<15mm/h)、血清类风湿因子54·3U/ml(正常0~30·0U/ml…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头痛5a余,加重半个月"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十余年,有冠心病和窦性心动过缓史,颈动脉狭窄病史,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1mmHg=0.133kPa),近半个月来头晕和头痛加重,伴双下肢乏力,无言语不清、肢体偏瘫、饮水呛咳,1个月前曾在我院检查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硬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S)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2AS)后13例(8.7%)发生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率平均为91%;术后15min~1周(平均2.5 h)均出现头痛(100%),其中伴高血压8例(61.5%)、癫癎部分性发作5例(38.5%)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4例(30.8%).经颅多普勒(TCD)证实为支架侧大脑中动脉的峰血流增加≥100%.CT示有颅内出血4例,脑组织水肿7例,无明显异常2例.经控制血压、神经保护等治疗,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CAS术后HS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癎发作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等脑出血及脑组织水肿表现,重度动脉狭窄可能是CAS术后HS的发病机制;术后TCD监测脑血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持续性血流动力学抑制(PHD)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0月CAS治疗的207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 207例中,56例(25.9%)CAS后发生PHD,持续时间3~148 h,中位数13 h(9~20 h)。9例需要升压药维持收缩压≥90 mmHg,6例(2.8%)发生卒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临床症状、狭窄部位与颈动脉分叉距离<10 mm、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是CAS后发生P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S后PHD发生率较高。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狭窄靠近颈动脉分叉的病人更容易发生PHD,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少PHD。  相似文献   

2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主要为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受累,但大脑前部白质、小脑及基底节区也可受累.现报告1例单纯累及脑干的RPLS如下. 1 病例 女,25岁.因"血压升高10年,双下肢肿胀伴尿量减少10余天"于2012年6月11日入院.患者在10年前发现血压高[180/100 mmHg(1 mmHg =0.133 kPa)],未治疗.10余天前发现双下肢肿胀伴尿量减少,每天尿量400~500 ml.入院当天血压达240/160 mmHg.入院后第3d(6月14日),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查体:血压160/100 mmHg,嗜睡,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病理征(+),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卅),血肌酐294 μmol/L,尿素氮4.1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