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沿海地区居民而言,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世界各国关于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报告也数见不鲜,原因通常为生食或加热不彻底。本文将从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所致食物中毒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致病因子、检测方式等方面综述该菌所致食物中毒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海口市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集2020年~2022年海口市售的3大类海产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及溶藻弧菌进行鉴定,分析不同种类海产品、不同年份和不同季度的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检出情况。结果:海产品中共采集119份,其中2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20.1%;46份检出溶藻弧菌,阳性率38.7%;各类海产品中虾类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为50%;贝类溶藻弧菌阳性率最高,为48%。监测年份之间比较,2021年溶藻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76.7%;2022年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最高,为25%。不同季度之间比较,第二季度溶藻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80%,第四季度副溶血弧菌的阳性率最高,为33.3%。不同年份、季度海产中溶藻弧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季度副溶血弧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2022年海口市海产品中存在着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污染,建议加...  相似文献   

3.
张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98-1399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1240例感染性腹泻患者,采集患者大便标本,实施副溶血性弧菌检验,且予以相关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大便标本中102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23%。对副溶血性弧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抗生素为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具有较高敏感性的抗生素为头孢他啶、氟哌酸、亚胺培南等。结论了解感染性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掌握其抗生素耐药性,利于疾病的快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4.
瓦房店市某宾馆发生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瓦房店市卫生局人员立即到医院和就餐现场进行调查采样。瓦房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成功分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现就此事件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结果在墩、刀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并掌握2018年10月广州市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和WS/T 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5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5株副溶血性弧菌生化表现一致,血清型均为O8∶K21,药敏分析对14种抗生素反应大致相同,其中对氨苄西林100%耐药。结论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该起食物中毒为一起同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田区腹泻病哨点监测医院分离的145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及血清分型,为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提供依据。方法福田区哨点医院门诊采集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病例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结果 5 980份标本共分离到145株副溶血性弧菌,2008、2009年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41%、24.14%;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20~和30~岁年龄组,10岁以下年龄组少见。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高峰在6-9月,血清型以O3:K6为主(64.14%)。结论本区腹泻患者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比例较高,以青壮年为主,O3:K6为优势血清型,掌握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生规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鲜冻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7和中国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统一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从3类70份鲜冻水产品中检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57%。结论在银川市售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建议加大对水产品的监督检查,提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调查中,如食用了水产品,应考虑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吕静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8):631-631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是一种常见的致食物中毒的细菌。它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和鱼贝类食物中,温热地带较多,我国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为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鱼、虾、贝类,其次为肉类、家禽和成蛋,偶尔也可由成菜等引起。目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第三位。现就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情况进行分析[1]。1流行病学调查1.1发生经过2007年7月24日23时30分,承德市卫生监督所接到市中心医院报告,某酒店就餐的三名客人,因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来院就诊。接报后,我所立即按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4~5日,文昌市发生一起因参加邢氏宗祠祭祖活动后集体用餐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疑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故。进食者1670多人,中毒37人,无死亡。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检测水产品食物中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广州市水产品食物中毒居前列的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16S-23S rDNA IGS的相关信息(电泳图谱、序列分析等),找出合适的16S-23S rDNA IGS作为基因分型依据,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结果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16S-23S rDNA IGS片段,初步确定了以16S-23S rDNA IGS为分子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分型技术。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还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昌市市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2021年3—9月采集南昌市各农贸市场市售小龙虾、淡水鱼蛙及相关涂抹样本170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在采集的样品中,仅在小龙虾和小龙虾涂抹样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总共分离副溶血性弧菌35株,其他淡水鱼、蛙及其涂抹样品均未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针对受试的17种常见抗生素,3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有2株显示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链霉素耐药,而对其他抗生素均敏感;35株副溶血性弧菌都携带tlh基因,但只有1株携带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未发现直接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dh阳性菌株;PFGE图谱聚类显示没有PFGE图谱完全一致的菌株,且这些菌株中没有明显的优势簇,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结论 南昌市售水产品中小龙虾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比较严重。这些污染小龙虾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一般不携带tdh等关键毒力基因,对常见抗生素较为敏感,仅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存在...  相似文献   

14.
吕朝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916-1916
2005年9月16日黄州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副溶血性弧菌(以下简称副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屡见不鲜,我们对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12份标本中的副溶作了血清型、副溶和溶藻性弧菌的自然菌量分布比例检测.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标本中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样本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图谱条带一致,相似性为100%。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分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管红霞  刁保卫  沙丹  彭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10):1131-1133
目的 分析无锡市2009年副溶血性弧菌分子特征,以及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建立无锡地区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数据库,为无锡市进行食源性疾病的快速反应和预警、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  相似文献   

18.
郑璇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53-1754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方法抽取620例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确诊病例,采集患者的大便标本,对其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并进行相关药敏试验。结果患者的大便标本中有51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8.23%。副溶血性弧菌对抗生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排在前3位的是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敏感性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他啶、氟哌酸、亚胺培南。结论充分了解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情况,并掌握其耐药性变化,可以保证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对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2011年食物中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结论 沿海地区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珠海市海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于2012年1~12月共采集市售海产品240份,对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9.2%,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5.8%,霍乱弧菌检出率为0%,5~9月份检出率最高,霍乱弧菌未检出.不同种类的海产品中,贝壳类的检出率最高,其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分别高达40%和43.3%,农贸市场和酒店的污染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疾病控制及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市售海产品的卫生监督,合理引导市民的饮食习惯,不生吃或进食未经煮熟的海产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