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家庭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以促进和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和自制的家庭因素问卷对武汉市1067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ADQ)平均商数为100.03,边界及缺损占13.4%,儿童适应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父母及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类型,父母身体状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父母责备、打骂孩子频率,父母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结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良好适应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父母离异,孩子个矮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称,如经常打架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或来自破裂家庭的孩子,其身高较矮。研究人员发现,在经历过家庭冲突的儿童中,身材矮小者占31.7%。与此相比,在无此经历的儿童中身材矮小者只占20.2%。加上已知的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名农村学龄儿童进行调查。父母完成有关儿童睡眠问题、家庭及儿童特征的问卷,教师完成包括修订Conner多动指数、是否在课堂上睡觉及学习成绩的问卷。【结果】父母报告的睡眠问题"有时"或"经常"发生者为:说梦话或梦游占14.2%;睡眠过少占14.0%;睡眠过多占12.5%;梦魇占12.0%;睡眠不好占6.1%;夜间遗尿占4.5%。教师报告9.4%的儿童"有时"或"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约11%的儿童"经常"有任何睡眠问题。具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常报告有多动,亲子关系差,与同学关系差,社会能力及学习成绩差。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睡眠问题与父母关系差、家庭住房拥挤、4岁后停止尿床、慢性躯体疾病、报告有多动及与同学关系差等因素显著相关。【结论】临沂市农村学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与家庭、母孕期及儿童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有睡眠问题的儿童常有多动,社会及学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中的"周末儿童"是一个类似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群体,他们享受着优渥的物质生活,时不时地也可以和父母见上一面,但也面临着成长缺失和陪伴缺失造成的社会问题.关注"周末儿童",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父母要求优质托管自己孩子的呼声日趋强烈,今天有一半以上学龄儿童的母亲出家工作,48%学龄前儿童的母亲有了工作。更引人注目的是45%有周岁内孩子的母亲甚至也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后者的人数增长得最快。自1977年以来,周岁内儿童的母亲参加劳动率急增了1/3(32~41%)。因为父母去工作,目前至少有1100万13岁以下的儿童需要照料,这就是美国家庭急剧变化的结果之一。美国人口调查局近来对国内儿童看护的调查表明,40%母亲上班的孩子仍主要由亲属看护。不过目前已明显趋于向家庭外看护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调查了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5%.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父母间关系、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管教方法、教育态度、居住地区社会风气、居住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父母是否给孩子购买图书等10个因素有关,对其中居住条件、学习成绩、父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 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措施,从围产期开始建立心身保健卡,开展父母学校、心理咨询门诊,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家庭职能,尽量改善住房条件,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家长在育儿中的教育需求及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及为有关部门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和政府支持的政策提供借鉴。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某康复指导中心的孤独症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自编问卷方法了解患者家长对康复教育、机构及经济等方面的需求及社会支持状况。结果被调查的孤独症儿童中,男孩多于女孩,家长中对孤独症专业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者占67.3%、对康复机构基本满意者占50.91%;康复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在语言、日常生活基本技能的需求各占20.00%、经济方面对康复训练费用援助有需求者占25.20%、希望增加可以接纳特殊儿童的机构的需求占22.90%、认为"几乎所有人能理解和接受"、"大多数人能理解和接受孩子"者居多,分别占49.10%和43.63%。但也有14.54%和20.00%的家长分别认为"少数人能理解和接受"、"几乎很少有人能理解和接纳孩子"。认为孤独症儿童与同龄非孤独症儿童的接触机会较少者为32.72%。在情感支持方面,认为大多来自家庭核心成员的占32.30%,来自社区或政府部门及社会媒体的最少,仅占1.30%。情感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希望得到周围同龄孩子的理解、增加与非孤独症孩子的接触与交流,能得到社会上的普遍理解与接受。结论孤独症儿童家长最希望恢复孩子言语和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患儿能够自理而且适应社会是家长最强烈的愿望。在经济方面对康复训练费用的援助的需求尤为突出。孤独症儿童父母得到的社会支持较低,且孤独症家庭得到的支持主要来自家庭内部和朋友,尽管有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提供社会支持,但仍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部门及社会各阶层应更加关注孤独症家庭的需求,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保障系统,更好地发挥民间机构的作用,提供更多的经济资助、专业知识及康复技巧的培训等各类支持,以缓解孤独症儿童父母面临的各种压力,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养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程度对儿童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城市0~5岁儿童养育状况调查表"对336例儿童进行父母文化程度,同时对儿童年龄和以上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母亲学历与家庭和睦、常听音乐等家庭大环境的营造密切相关,而父亲更为关切儿童视、听、读功能的培养。结论:父母的学历与儿童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儿童视、读教育环境的建立与儿童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它的主要特点是口吃者明确地知道说什么,但由于不由自主地重复、拖长和停顿,而在言语表达时发生困难。口吃主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多发生在2~5岁儿童之间,口吃6年后大概到11岁,口吃者的百分比最可能接近1%。12岁后,几乎没有报告新的口吃案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中,口吃的平均人口流行率大约1%,口吃的发生率约为5%,男女比例为4:1。两岁开始的口吃者中大约80%的儿童能自然康复,至少有20%能持续到毕生。关于口吃的病因有很多争论,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口吃儿童的态度、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儿童口吃产生、维持、发展或消亡的重要因素。如果孩子有口吃的迹象,父母不要烦恼,耐心、平和的帮助你的孩子,温暖地接受你的孩子。父母对口吃儿童的科学帮助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程度对儿童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城市0~5岁儿童养育状况调查表"对336例儿童进行父母文化程度,同时对儿童年龄和以上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母亲学历与家庭和睦、常听音乐等家庭大环境的营造密切相关,而父亲更为关切儿童视、听、读功能的培养.结论父母的学历与儿童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儿童视、读教育环境的建立与儿童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儿童气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气质及儿童行为问题的临床咨询与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孕母满32周进入研究队列,采用Carey儿童气质问卷、家庭环境量表分别在婴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评价儿童气质及其家庭环境,并使用CBCL儿童行为问题量表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评价。【结果】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婴儿期气质"节律性"、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8岁时家庭"父母情绪"、2岁时家庭"父母参与"与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联系,共同解释56.6%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2)婴儿期阶段,气质"节律性"和"情绪性"、1岁家庭环境"总分"、母亲年龄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可以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3%;学前期,气质"反应强度"、母亲年龄和3岁时家庭"父母参与"可以预测学龄儿童行为问题,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4.3%;学龄期时,气质"适应性"、"坚持性"、母亲年龄和家庭"教育材料"与学龄行为问题有密切联系,可解释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38.4%。儿童早期气质特点联合家庭环境("父母参与"、"父母情绪"和"教育材料")、母亲年龄以及儿童性别等因素对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具有较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应及早对高龄母亲、家庭养育环境不良、具有消极气质特点的男童采取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与人》2013,(4):7
在由卫生部、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营养学会和佳沛中国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微博)"知识共享会上,台湾癌症基金会副执行长蔡丽娟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儿童的体重和生活习惯受父母和家庭影响巨大,家庭会将生活方式"遗传"给孩子,对其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影响。数据还显示,孩子的饮食习惯受家人影响的比例高达76%,其中父母影响占到60%,兄弟姐妹占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阅读背景和家庭阅读环境对汉语阅读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为儿童阅读障碍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某城区2所普通小学654名3~5年级平均年龄9.37岁学生,根据阅读障碍诊断标准,筛出阅读障碍儿童并和正常儿童作病例对照研究,对他们家庭背景和家庭阅读环境进行评定。结果:阅读障碍儿童和对照组儿童在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小学语文数学成绩、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固定阅读时间、鼓励孩子看课外书及买孩子喜欢的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子共读、因材施教对预防儿童阅读障碍有重要作用,而家庭经济地位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陆姣  张彦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20-22,26
了解澳门学龄前儿童挑食偏食行为及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行为的影响,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所记录的学校及学生人数,选取澳门7所幼儿园1 229名3~6岁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澳门3~6岁学龄前儿童进餐规律较好,能定时、定点、定量吃饭者占71.4%;70%以上的儿童能保证每日都进食水果蔬菜,但有47.3%的儿童会挑食偏食;超过70%的儿童喜欢吃零食,主要为糖果(69.8%),味道好是孩子喜爱零食、含糖饮料和西式快餐的主要原因(63.7%).88.3%的家长常在吃饭时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92.8%的家长会引导孩子均衡饮食,91.5%的家长会赞赏孩子的良好饮食行为,但56.0%的家长会强迫孩子进食.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偏食挑食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强迫进食是导致孩子偏食挑食的主要家庭因素(B=0.78,P=0.00);当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为父母(F=3.8,P<0.05)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F=3.1,P<0.05)时,孩子的挑食偏食行为就越少.结论 父母应承担起照顾儿童日常饮食的责任,以身作则并以鼓励而非强迫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饮食,减少幼童的偏食挑食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促进亲子教育模式对北京城区婴幼儿家庭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海淀、石景山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11月龄婴幼儿2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30例。干预组在常规儿童定期体检中对家长个体化技能指导和咨询,并每月1次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对照组儿童及家庭仅接受常规儿童健康检查与指导,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家庭养育行为与养育态度情况。结果 270例儿童中完成研究者194例,失访者基本资料在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家庭养育行为和养育态度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干预组的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的频率82.7%要高于对照组为66.3%,当孩子对小东西感兴趣时73.5%干预组父母要高于53.1%对照组父母会更多地引导孩子玩,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促进亲子教育模式对改善近期北京市城区婴幼儿家庭养育行为和养育态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偏食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孩子常偏食,父母不妨找找自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一慢 《时尚育儿》2013,(6):142-14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因为孩子最初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传递"正能量"外,不少优秀的童书中也不乏一些能让孩子效仿的经典形象,通过一系列的故事,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分享、关爱、尊重、友爱……对于幼儿而言,家庭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的榜样,儿童是父母的镜像。除此之外,合适的童书也能让孩子找到合适的榜样。最近几年随着亲子阅读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法逐渐被重视,各种各样的童书纷纷引进出版,伴随西方孩子的各种童书名角受到更多中国孩子的喜爱,再也不是安徒生、米老鼠一统天下了。201 3年更是有源自西方的"爱心小熊"、"大红狗克里弗"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忽视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环境及相关因素调查表》,整群调查武汉市城区幼儿园1154名儿童家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城区学龄前儿童忽视检出率为24.96%;不同年龄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岁组最高(29.88%),4岁组最低(20.53%);不同性别儿童忽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为25.43%,女童为24.37%。与儿童忽视相关的因素有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儿童性格、父母周末与孩子一起玩、困难时亲戚朋友帮助情况、母亲的教养态度、父母与幼儿园沟通情况。结论儿童忽视受家庭和儿童自身因素影响,需要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和壁垒的逐步消除,城市外来人员大量增加,且近几年来,人口的流动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流动人口以家庭的方式进行迁徙.有研究表明,约1/4的流动人口是举家迁移,有近1/3流动人口带有"移民"性质[1],越来越多的儿童少年加人到流动人口的行列.2007年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目前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流动儿童约有2 000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有关研究指出:家庭生活和睦、与父母之间感情融洽的儿童,其生长发育状况、智力因素与个性、情感、交往能力、行为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均优于家庭生活不安定、与父母之间感情淡淡及不合的儿童。另有调查结果也表明,家庭生活不稳定、家人之间不合睦、情感不融洽等,是导致少年儿童厌学与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与教育学家们强调:家庭应为儿童创设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实现这一要求的首要条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是否融洽不仅关系着家庭的和睦程度,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智力的发展。如何才能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