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毓文  李威 《湖南医学》2002,19(2):87-8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991-2000年收治的12例原发性骶前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以成熟畸胎瘤为多见。直肠指诊、骨盆骨片、B超、CT、窦道造影检查对于术前评估较为重要。手术路径多选择经腹入路或经骶尾入路。11例完整切除肿瘤,1例仅取活检。结论:原发性骶前区肿瘤一旦发现,均首选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避免意外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7例骶前肿瘤的治疗情况。方法术前诊断包括直肠指诊、B超、CT等。肿瘤直径3~16cm,平均10.2±3.7cm。经骶尾部切除15例,经腹切除10例,经腹、尾部联合入路切除6例,其中合并切除直肠4例。结果完整切除21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6例。切除率83.8%。并发症有出血、直肠损伤、术后骶前感染、脓肿形成。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是切除肿瘤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定位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庄华章  胡明  郑若  曾晓玲 《海南医学》2005,16(4):29-29,23
目的 探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距肛门8—15cm直肠绒毛状腺瘤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采用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34例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均治愈。治愈率100%,经过5年的随访,无肿瘤复发。结论 经骶尾部入路局部切除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切除彻底等优点,是治疗直肠中段绒毛状腺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背景:骶前肿瘤是发生在骶骨和直肠间隙内的肿瘤,由于其发生的位置在直肠后间隙,因此也称为直肠后肿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骶前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治疗要点及并发症防治。 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骨科、普外科及妇产科收治并进行手术切除的33例(男20例,女13例)骶前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切除方式:前路经腹入路10例,后路经骶骨切除18例,经腹经骶骨联合入路5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4~123个月(平均45.1个月)。对此类患者的一般信息、临床症状、组织学诊断、手术类型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患者手术时年龄平均48.5岁(18~71岁)。病理类型:表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5例,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鞘瘤5例,肠源性囊肿1例,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及血管肉瘤各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无围手术期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获肿瘤完整切除,1例血管肉瘤患者因与直肠粘连术中直肠损伤而行直肠造瘘术。术中出血400~11000 ml(平均2400 ml)。4例(12.1%)在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其中2例为皮样囊肿切除后引流不畅形成积液,再行手术切除引流治愈;l例畸胎瘤手术后复发,再行经骶切除后成功,1例血管肉瘤发生局部复发同时发生肺部转移,术后7月死亡。 结论:(1)骶前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原则为完整切除肿瘤。(2)手术入路的选择对于完整切除骶前肿瘤至关重要,应当肿瘤部位、性质、皮肤软组织条件及患者体型等决定手术入路,并强调多学科协作完成。(3)骶前肿瘤的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大量出血、骶神经损伤、直肠损伤等,强调术前24小时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中纱布填塞、术中仔细分离,轻柔操作、术中肛肠指诊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唐浩  贺平  徐良  黄素  曾晓梅 《西部医学》2021,33(8):1225-1229
目的 探讨经旁骶尾入路改良手术治疗成人骶前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例成人骶前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手术方式:将传统的俯卧折刀位经旁骶尾入路改为左侧卧位右下肢屈曲的经旁骶尾入路,传统切除骶尾骨增加显露的方式改为完整保留骶尾骨,对部分肿瘤与周围致密粘连的患者在致密粘连区行肿瘤内层上皮切除,所有患者肿瘤切除后重建肛尾韧带及盆底肌,完成盆底解剖复位。结果 9例患者全部保留骶尾骨及完整重建盆底;7例完整切除,2例大部切除+局部肿瘤内层上皮切除;8例一期愈合,1例院外手术后感染伴直肠内瘘经分期手术痊愈;所有患者随访1~11年无复发。结论 ,经旁骶尾入路改良手术治疗成人骶前良性肿瘤,可明显减少创伤及完全恢复盆底稳定性,同时减少直肠及骶前损伤的并发症,适用于囊性及囊实性骶前良性肿瘤和部分实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切除骶前腹膜后间叶组织肿瘤的经验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1987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28例骶前腹膜后间叶组织肿瘤的手术经验,肿瘤上界均在骶2水平以下,平均直径6.8 cm,15例初发,13例为复发,经骶尾入路探查并备切除。结果:23例患者均经骶尾入路完整切除肿瘤,5例术中改为经腹辅助骶尾入路联合切除。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骶前静脉丛损伤,1例肠瘘,术后无肛门失禁。随访8月~10年,仅1例术后7月复发。结论:对于骶2水平及以下的骶前间叶组织肿瘤,经骶尾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术前应充分做好经腹辅助骶尾入路联合切除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后肿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直肠后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均行手术治疗,经骶切口38例,单纯腹部切口6例,腹骶尾部联合切口1例。完整切除肿瘤43例,部分切除2例。术中大出血2例,直肠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9例。结论直肠后肿瘤位置深,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及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较低位的直肠后或直肠旁肿瘤确定诊断以后,手术切除入路确定较困难。笔者曾对1例成人直肠后肿瘤患者经骶尾部入路切除肿瘤,感到操作较简单,过程顺利,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6岁。因肛门坠胀、里急后重4个月入院。直肠指诊:距肛缘5.0c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盆腔低位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5月-2001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盆腔低位肿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结果:囊肿3例,畸胎瘤3例,脂肪瘤2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1例,直肠癌术后盆底复发1例,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切口无感染,伤口Ⅰ期愈合。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盆腔低位肿瘤,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疗效好,是肛肠外科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奇 《西部医学》2009,21(8):1317-1318
目的探讨直肠腺瘤经骶尾部入路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例距肛门4~10cm直肠腺瘤经骶入路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结果,探讨经骶部入路局部切除中低位直肠腺瘤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17例腺瘤切除彻底,近期无局部复发征象。结论经骶部入路局部切除中低住直肠腺瘤具有损伤小、显露好、操作简便、病灶清楚彻底等优点,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患儿,Ⅰ型(显型)14例(50.0%),Ⅱ型(混合型)6例(21.4%),Ⅲ型(哑铃型)4例(14.3%),Ⅳ型(隐型)4例(14.3%).经骶尾入路手术22例,经腹骶尾联合人路手术5例.良性畸胎瘤21例(77.8%),恶性畸胎瘤6例(22.2%),其中1例为卵黄囊瘤,5例为胚胎性癌.获随访19例(良性16例,恶性3例),尚未发现复发与死亡病例,切口感染2例,慢性窦道1例.结论 AFP明显增高,结合CT、MRI检查对术前肿瘤良恶性判断有一定帮助,临床分型是选择手术入路的主要依据,术中严密缝合,术中、术后直肠内置入肛管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骶尾部畸胎瘤绝大多数具有特殊性CT表现,常通过CT明确诊断。我们搜集了20例术前经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骶尾部畸胎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及特点,旨在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并就CT对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及骶尾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作一初步评价。1材料与方法20例骶尾部畸胎瘤,男婴6例,女婴14例,年龄5h~23d,平均年龄为14d。临床症状为出生后即发现骶尾部包块,分界清楚,均偏向臀部一侧,无压痛,包块皮肤无破馈,无便秘及排尿困难。包块触之呈实性有12例,囊性有8例。直肠指诊可扪及包块15例,未扪及包块5例。使用日本岛津3000CT…  相似文献   

13.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顾性分析1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临床症状13例,无症状查体时发现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15例经骶尾部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骶尾部伤口缝合10例,其余为开放或半开放式手术.结果 全部病理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1例恶变.术前正确诊断13例,误诊平滑肌瘤2例,骶尾部囊肿2例.术后随访13例,恶变1例术后1年死亡,良性病例中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因其临床表现小典型,故常误诊.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相似文献   

14.
切除直肠恶性、良性肿瘤,骶尾畸胎瘤及完全性直肠脱垂经腹一期手术,溃疡性结肠炎经腹会阴联合全结肠直肠切除等盆腔手术,常可发生骶前静脉丛出血。如何避免这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广大外科医生很关切的问题。笔者于1999—2007年连续行98例盆腔手术中3例骶前大出血均止血成功,无出血死亡发生。现将个人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2例小儿骶尾部畸胎瘤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T对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病例的CT资料。根据部位和范围,可将骶尾部畸胎瘤分为4型:Ⅰ型:2例,肿瘤大部分位于盆腔外面,骶前部分极少。Ⅱ型:3例,内外部分大致相同,骶前部分未达腹部。Ⅲ型:6例,外在型肿块,主要位于下腹部与盆腔。Ⅳ型:1例,肿块完全位于骶前。根据肿瘤的内在成分及相应的表现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分析结果显示,CT对小儿盆腔骶尾部畸胎瘤的范围和良恶性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助小儿外科医生确定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28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韦敏克  梁斌  李宏宇 《广西医学》2004,26(9):1316-1318
骶尾部肿瘤临床少见,手术切除困难,出血量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将我科自1996年1月~2 0 0 3年12月收治的一组骶尾部肿瘤患者作一总结,就其早期诊断,手术切除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提高疗效的问题作一探讨。重点对前后联合入路与术前介入血管栓塞单纯后入路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进行临床比较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月至2 0 0 3年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骶尾部肿瘤患者2 8例,其中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 6~6 2岁,平均4 8 6岁;脊索瘤9例,骨巨细胞瘤2例,转移癌2例,神经纤维瘤1例,非分化肉瘤1例;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骶尾部直肠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骶尾部切口到直肠的路径术式切除直肠内、外肿物。结果  1 6例直肠 /旁肿瘤被完整切除 ,伤口感染 1例 ,感染率 7.2 5 % ,无肠瘘及肛门失禁 ,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骶尾部直肠手术 ,有术野浅、显露好及创伤小等优点 ,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5例直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例中术前肠镜活检确诊仅3例,15均行根治性切除,无并发症。结论:直肠平滑肌肉瘤误诊率高,肠镜、直肠腔内B超及CT检查有助于诊断,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首先经腹会阴联合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人骶尾部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骶尾部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1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3例.其中1例恶变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成人骶尾部囊肿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直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8例直肠平滑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发生在高位直肠1例,中位5例,低位12例.肿瘤直径≤5 cm16例,6~8 cm 2例.伴淋巴转移1例,肝转移1例,2例侵犯骶盆.病理类型:高分化肉瘤16例、低分化肉瘤2例.高中位的6例行直肠前切除术,低位的12例行经腹或骶前入路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分别在术后4,12,16,18,20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死亡,其余13例分别随诊8~7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直肠平滑肌肉瘤表现无特殊性、易误诊.治疗上应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