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复肾并发肾积水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7例重复肾并发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5~71岁。并发重度肾积水3例,轻度肾积水4例。结果:3例重度肾积水均行肾部分切除术,随访1~3年未见肾积水复发;4例轻度肾积水随访3个月~1年,积水未见明显加重。结论:重复肾并发肾积水患者行静脉尿路造影多能明确诊断,但重度肾积水患者,由于重复肾部分不显影或显影不良,静脉尿路造影难以与巨大肾囊肿鉴别,行CT或CT尿路成像检查对诊断有较大帮助。重复肾并发轻度肾积水可观察随访,并发重度肾积水者应行肾部分切除术。对不典型肾囊肿患者,术中仔细探查囊腔底部可以防止将重复肾并发重度肾积水误诊为巨大肾囊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论 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手术探查是首选治疗手段,术中尽可能多的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并发双侧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结节性硬化症并发双侧肾错构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及讨论。结果:患者男,27岁,因突发右侧腰腹部疼痛伴肉眼血尿就诊,CT提示双侧肾多发错构瘤,右肾错构瘤出血。分期行双侧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6月未见破裂出血。结论:结节性硬化症并发双侧肾错构瘤出血临床罕见,可迅速进展为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尽早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盏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3例肾盏憩室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3例均为青年患者,因腰部隐痛或体检发现"肾囊肿"就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肾囊肿",术前均误诊为肾囊肿。2例行肾囊肿去顶术后出现漏尿,1例经肾盂造影确诊,行保守治疗;1例经输尿管导管注入亚甲蓝注射液,发现液体自囊底渗出确诊,后行憩室切除术。另1例行左肾囊肿去顶术,术中经输尿管导管注入亚甲蓝注射液,发现液体自囊低渗出确诊,中转行憩室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及CT增强延迟扫描有助于肾盏憩室诊断,术前放置输尿管导管、术中逆行注入亚甲蓝注射液,观察囊壁有无蓝染,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纯肾囊肿恶变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单纯肾囊肿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4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肾囊肿(Bosniak Ⅰ),超声或CT提示单纯肾囊肿病变,随访5~9年后囊肿体积增大2例,无变化1例,体积缩小1例,超声提示囊内结节或分隔,CT提示囊肿内可强化结节或分隔.结果 4例均行手术治疗,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Ⅰ~Ⅱ级1例,Ⅰ级2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分期均为T1.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单纯肾囊肿有恶变可能,对于有特性变化的囊肿,无论其体积是否改变,尤其单纯囊肿中出现可强化结节或可强化分隔达BosniakⅢ甚至BosniakⅣ时应高度怀疑恶变可能.  相似文献   

6.
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临床少见病例,目前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近期收治的1例肾嗜酸细胞瘤误诊为肾透明癌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病例。患者早期表现为间断腰腹部疼痛不适,伴尿频尿急,无其他临床阳性体征及症状表现。影像学表现为左肾中极椭球型不均匀低密度影,呈不均匀强化,术前诊断为肾癌,行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肾被膜下血肿(spontaneous perirenal hemorrhage,SP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SP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右侧腹部疼痛5h入院,按泌尿系结石予相关治疗无明显好转.2d后复查血常规提示进行性贫血,急诊行双肾CT检查,确诊为SPH.嘱绝对卧床,并予止血、保持尿便通畅、止痛及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2个月后复查超声示肾包膜下血肿消失.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是导致SPH误诊的主要原因,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方法 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疾病112例,其中肾囊肿去顶术66例,肾上腺手术15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醇腺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无功能皮质腺瘤2例,皮质增生1例,肾上腺囊肿2例,髓性脂肪瘤1例),乳糜尿肾蒂淋巴管结扎术6例,单纯性肾切除术4例,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肾孟榆尿管癌肾输尿管全切术5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3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8例.结果 111例获得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病例18例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8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15例,肾部分切除术3例。18例患者中失访1例,1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4.7个月,随访17例患者均为无瘤存活。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0.
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2例肾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行肾修补术、肾切除术、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等,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102例患者中,保守治疗72例,肾修补术5例,肾切除术13例,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12例。治愈99例,死亡3例。结论血尿和腰部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尿液、B超检查应作为诊断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对肾损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类型、伤情程度及复合伤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马蹄肾并发肾或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马蹄肾并发肾癌3例,马蹄肾并发输尿管癌2例,马蹄肾并发肾盂癌1例。介绍各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3例肾癌患者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放弃治疗。2例输尿管癌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肿瘤切除术。1例肾盂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外科并发症。结论马蹄肾合并肾输尿管肿瘤临床罕见,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前通过影像学评估血管及集合系统变异,术中对峡部的妥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患者,其中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5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2例。将其与未出血患者比较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7例患者出血表现为术后6~22 d(平均14.9 d)内出现大量肉眼血尿,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8.7 g/L。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大小(34 cm)是肾部切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7例出血患者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造影提示6例为假性动脉瘤,1例为动静脉瘘,造影及栓塞过程顺利,血尿消失。随访10~38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肾功能异常以及肾萎缩。结论 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往往为迟发性,其中肿瘤大小是术后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肾部分切除术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4例,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7例,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4例、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2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1例.分别给予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及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11例中保守治疗4例,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6例,手术探查1例.保守治疗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10例中的7例获随访1~3年,愈后良好,未发现肾性高血压、肾功能受损、肾积水、肾脏化脓性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探查1例因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创伤严重术中出血行病变肾脏切除术.结论 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多发生于腰腹部撞击. 伤,医源性创伤如ESWL、输尿管镜下碎石术、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等操作后.CT和B超检查是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主要诊断方法.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应尽量避免开放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岩  刘琼  梁晓梅  刘冰 《临床荟萃》2023,(9):823-826
目的总结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自发性肾出血(spontaneous perirenal hemorrhage,SPH)有效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SPH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老年男性,以“发热10 d,血肌酐升高1周”入院。无外伤及手术史,临床表现仅为高热,无腰痛、腹痛、休克等症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SPH。经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结论临床医生有必要充分了解SPH不典型症状,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1例51岁女性患者因左腰腹疼痛伴肉眼血尿入院,CT检查提示左肾占位伴出血.患者行左肾切除术和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随访7个月,患者无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肿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以鉴别肾细胞癌与错构瘤,术前确诊12例。9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结果14例手术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肾恶性肿瘤7例,错构瘤7例。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6个月,定期复查B超或CT,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其中行TAE的2例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结论自发破裂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肿瘤中恶性肿瘤比例较高,螺旋CT是鉴别良恶性的主要方法。治疗以肾切除手术为主,良性肿瘤可考虑行NSS或TAE。  相似文献   

17.
程金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51-405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紫癜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4-2011-10年收治的原发性肾紫癜1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误诊肾盂肿瘤2例,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7例,血尿查因疑肾紫癫4例.结果 4例行肾脏切除,其中2例因短时内大量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而急诊行肾切除,2例不能排除肾盂肿瘤而行肾切,7例患者(3例活检确诊,4例疑诊)经大量激素应用及抗炎、止血治疗治愈.结论 本病的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应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尽可能早期用激素治疗以保存肾脏,只有在血尿严重,威胁生命或不排除恶性肿瘤时才考虑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可吸引金属清石鞘行微造瘘经皮肾镜一期治疗泌尿系结石合并单纯性肾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肾囊肿并同侧泌尿系结石的36例患者行微造瘘经皮肾镜手术的临床数据,评价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其中单通道30例,双通道6例;手术时间为48~96 min,平均(68.5±5.3)min;术后3例患者出现发热,予以对症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出现肾动脉出血,予以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复查CT结果显示,36例患者肾囊肿均一期成功处理,34例患者结石取净,另外2例鹿角型结石患者术后仍有较多结石残留,采用2期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取石术治疗。结论应用自制金属清石鞘行微造瘘经皮肾镜一期治疗泌尿系结石合并同侧单纯性肾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5例。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25例,颗粒细胞癌4例,混合细胞型癌2例,梭形细胞癌1例。随访8个月至7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和62.5%。结论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肾细胞癌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19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肾错构瘤。9例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3例为肿瘤剜除术,6例为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肾切除术,4例误诊肾癌行根治术。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13例获随访5个月~5年,均无肿瘤复发,肾功能均良好。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大小、数量、部位等,尽可能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