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将控烟倡导行动理论和活动有机地融入的健康教育学课程,促进预防医学生控烟能力的提高。方法:以控烟项目为切入点,通过课堂学习和以控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研究活动有机结合,对课前与课后两组学生的控烟问题态度、终身不吸烟和劝阻戒烟的信心等指标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干预能降低医科院校大学生的吸烟率,提高学生控烟的态度、吸烟劝阻行为意向和终身不吸烟的信心;干预方法改进后的B组学生对吸烟行为拒绝态度提高幅度大于A组。结论:控烟倡导行动课程能有效改变学生控烟的态度和情感,但对其行动能力改变还需要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创建无烟医院前后我院医务人员控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我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控烟干预活动,使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设计的调查表,对我院部分医务人员进行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吸烟率由干预前的28.5%下降为干预后的15.6%;干预后医务人员控烟知识与态度有所提高,增长率提高较大的吸烟易导致骨质疏松,干预前为51%,干预后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的比例由干预前64.7%上升到干预后的86.4%。结论我院通过创建无烟医院,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态度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创建无烟医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职医学生控烟干预前后吸烟知识、信念和行为改变的效果,为完善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在校临床专业班2136名学生中抽出。结果控烟干预前后知晓吸烟患多系统疾病、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愿意帮助吸烟学生戒烟、尝试吸烟和现在吸烟的学生人数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认识吸烟的危害,帮助吸烟的同学戒烟,不赞同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信念显著提高,医学生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以控烟问题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与健康教育课有机结合,采用课堂学习与课下社会实践,目的在于促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控烟能力的提高。结果学生对控烟法规知晓率、实施无烟学校政策支持率、对吸烟行为拒绝率及终生不吸烟肯定率干预后明显升高,达到40%~90%。该教学方法属于成人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医学生拒绝烟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控烟能力干预效果.方法:以询问和自填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在1年内实施一系列控烟能力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对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吸烟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医务人员的控烟知识与技能和对医院控烟政策态度与执行情况明显提高(P<0.01),医院无烟环境发生良好的变化.结论:针对医务人员控烟能力干预是可行的,以医务人员为切入点进行控烟能力干预对做好全社会控烟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当前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榆林市学院在校大学生742人,对其进行持续两年的艾滋病知识健康干预,于2015年(干预前)和2017年(干预后)进行统一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48. 5%提高到干预后的98. 8%,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改善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安全套的使用率从12. 1%提高到93. 4%。结论卫生疾控部门联合高校共同参与的、持续的、形式多样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银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78-35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7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表(EPD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EPDS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景红卫.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45-46.],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张静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42-144
目的了解抚顺市开展控烟干预工作效果是否显著,探讨控烟干预方法。方法在社区、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及公共场所五大行业中各选取个1单位做为干预对象,进行为期18个月的控烟干预研究。结果人们关于二手烟对健康危害的知识知晓率,不仅在重点干预区,在非重点干预区也有所改进;各类人群对自身机构实现100%无烟的赞同率仍是最低,这种趋势与基线是一致的;人群中男性在公共场所中吸烟的比例下降了28%,在公共场所中人们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下降了50%。结论我市的控烟干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市民控烟知识普及教育仍需加强,同时控烟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网络成瘾(IA)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8名IA医学生分为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28名,对照组日常进行一般的说服教育和管理;观察组以CBT为构架,设计方案,进行认知和行为训练干预,每周2次,每次1.0—1.5h,共计10周。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估2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CBT干预后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1),2组干预前各项指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在心理总分、强迫、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干预后心理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评分亦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P〈0.01)。而躯体化、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评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干预对于IA医学生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同济医科大学控烟活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自1993年开展控烟工作,1995年9月开始创办无吸烟大学校园,采取了卫生宣教和行政干预等综合措施,并进行了效果评价。高强度干预措施实施前期(1995年3月)和中期(1996年10月)相比,男医学生和男女学生平均吸烟率分别从16.3%和11.4%下降到9.6%和5.94%;男教工和男女教工平均吸烟率分别从28.6%和13.8%下降到13.9%和8.86%。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建筑工人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在建筑工地工人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宣传教育的实施效果,并发现针对建筑工人的有效艾滋病宣传教育方式,以提高其抵御艾滋病的能力.方法 通过基线需求评估,制定并实施针对目标人群的多种艾滋病健康宣传教育方式,5个月后以问卷形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8个艾滋病问题的单一知晓率与整体知晓率(8个问题同答正确数不少于6个)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建筑工人中通过咨询服务和免费材料发放等方式提高艾滋病的抵御能力是可行、有效的,应继续加强建筑工人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评价北京医科大学5年来在新生入学时应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进行控烟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994-1998年级学生中的1169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以此分析结果与1988,1991,1995年相应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北京医科大学学生1988,1991,1995,1998年的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5.0%,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北京医科大学5年来在新生入学时应用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进行控烟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1994~1998级学生中的1169 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以此分析结果与1988、1991、1995年相应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北京医科大学学生1988、1991、 1995、1998年的吸烟率分别为30.0%、26.7%、22.5%、5.0%,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表现在男性学生的吸烟率分别为58.6%、50.4%、42.5%、8.8%,其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吸烟行为团体干预法成功地鼓励学生预防或停止吸烟,创造了许多无烟班,使北京医科大学学生吸烟率明显下降,并为大、中、小学校可应用的控烟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3):1656-1657
目的:评价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以全方位整体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周末,采用产后抑郁评分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结果:产妇产后6周末,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8.33%;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175,P<0.05)。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教改班与非教改班学生在对教材的满意度、理论授课与讨论课的比例、教学效果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考核形式单一,讲课生动性欠佳是两组比较共性的问题,教改班学生更加关注于对预防医学前沿知识的了解和自身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非教改班对教材的反映突出,并认为案例分析和实践机会较少。结论 学生对于《预防医学》课程的改革基本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断促进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临床医学院开设了医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本文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医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期望对加强医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干预IGT人群对糖尿病预防效果评价。方法 2009年对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320例IGT患者分组进行管理后进行对照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经过5年随访规范化管理,管理组患者熟练掌握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能及时自我监控。比较对照组与管理组患者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组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IGT患者通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对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临床综合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方法通过开设临床思维与误诊、医疗文书书写、医患交流与沟通等课程,运用标准化病人教学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方法。结果相关课程的成绩逐年提高,特别是专科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医师临床技能考试的通过率由三年前的44.61%和59.18%上升到66.66%和95.45%。结论相关课程的开设、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实施等能全面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技能,并为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护理教育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2年06月至2015年03月从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足病患中抽取10例当作探究对象,并且将其随机化分为两组,一个为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另一个是应用护理教育干预形式的实验组,对两者病患的作息习惯、自觉症状以及足部护理知识掌握评估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护理教育干预方式的实验组显效人数为3例,占比为60%,有效人数为1例,占比为20%,无效人数为1人,占比为20%,总有效数量为4人,占比为80%.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显效人数为1例,占比为20%,有效人数为2例,占比为40%,无效人数为2人,占比为40%,总有效数量为3人,占比为60.00%.两组疗效有统计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应用护理教育干预方式糖尿病足的病患,不但有效提升了病患各项评分,同时还能达到糖尿病足防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