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灌胃布洛芬与盐酸苯丙醇胺重复给药的毒性作用,提供毒性反应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反应剂量。方法 Wistar大鼠150只,分成5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布洛芬(IBU)与盐酸苯丙醇胺(PPA)伍用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高剂量组(IBU384mg/kg+PPA64mg/kg)相当于人拟用剂量19.2倍。中剂量组(IBU96mg/kg+PPA16mg/kg)相当于人拟用剂量4.8倍。低剂量组(IBU24mg/kg+PPA4mg/kg)相当于人拟用量1.2倍。另设布洛芬(384mg/kg)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 布洛芬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动物给药后均表现出食物消耗量明显减少、体重减轻、体重增长抑制、活动减少、精神不振、运动失调、瘫软、消瘦。少数动物腹部皮毛有尿染,排咖啡色软便,这两组动物均在给药D3-D6内死亡,对死亡动物或濒死动物尸检,可见腹水,肠粘连,肝、脾包膜明显增厚,呈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表现。所有死亡动物和濒死动物均可见脾红髓淋巴组织增生及被膜急性化脓性炎症,肠壁浆膜和肌层也可见到急性化脓性炎症。个别动物胸腺明显萎缩,皮质淋巴细胞减少,皮髓质倒置。中剂量组有1只雌鼠在给药D1,时死亡,死亡动物鼻周围有少量有色分泌物。该组雄鼠给药第1、2,4周食物消耗量减少,在给药期间出现体重减轻、体重增长抑制现象,在给药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雌鼠给药第1周时食耗明显减少。给药第1-2周时出现体重增长抑制现象。病理检查发现脑和脾脏的脏器系数增加。血液学检查可见RBC、Hb和HCT降低。给药结束时(D28)血浆生化指标检查发现Glu明显降低,上述情况在恢复期结束时均恢复正常。恢复期结束时(Ds6)血浆1P和Alb明显下降。低剂量组大鼠脾脏、雄鼠脑以及雌鼠卵巢的脏器系数显著降低,药后D28时RBC、Hb、HCT和D56Glu与同期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尿液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在本实验室本次实验条件下,布洛芬在相当于人拟用剂量19.2倍(384mg/kg)时引起实验大鼠100%死亡。布洛芬24mg/kg与盐酸苯丙醇胺4mg/kg伍用,未见明显毒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小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本实验分别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次黄嘌呤、尿酸氧化酶抑制剂复制小鼠代谢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观察造模后受试动物血清尿酸值的变化,以确定次黄嘌呤、尿酸氧化酶抑制剂造模的最佳方式、给药途径和剂量,并通过阳性药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次黄嘌呤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腹腔或皮下注射给药,分别测定造模后不同时段小鼠血尿酸值。结果复制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采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尿酸氧化酶抑制剂50mg/kg,1、3、5h后,血尿酸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阳性药可显著降低升高的尿酸值(P〈0.01)。结论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和皮下注射尿酸氧化酶抑制剂50mg/kg配合使用,是复制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适当组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葡萄籽中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A)灌胃给药的抗炎作用及注射给药的刺激性.方法 用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肿和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模型,观察原花青素灌胃给药的抗炎作用,并观察原花青素肌肉和腹腔注射的刺激性.结果 PA 40 mg/kg单次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和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肿,而PA 200~400 mg/kg单次或多次灌胃给药对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和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肿均无明显影响,但给药期间小鼠和大鼠均未见明显异常反应;PA 40 mg/kg腹腔注射后小鼠活动减少、蜷缩,部分小鼠出现扭体反应,肌肉注射24 h后给药部位有渗出液、充血、组织坏死等反应,说明PA腹腔和肌肉注射有刺激性.结论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灌胃给药无明显的抗炎作用,而注射给药有一定的刺激性.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察了不同剂量氯胺酮腹腔给药于KM小鼠的麻醉作用。结果表明:氯胺酮剂量小于180mg/kg(20g/L)不能使小鼠麻醉;剂量在200~240mg/kg之间则能使小鼠在注射后平均7min进入麻醉状态,持续时间30.0±9.6min;剂量在250~290mg/kg之间时能使小鼠在注药后平均5.3min麻醉,持续时间59.9±21.4min;如剂量≥350mg/kg,则注药后4~27min内全部死亡;同时发现氯胺酮对小鼠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次灌胃给予参知健脑胶囊供试品后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前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动物试验参考资料。方法试验用4~5周龄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灭菌注射用水阴性对照组和供试品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给药途径为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25 mL/kg,给药频率为单次给药。供试品组给药剂量为5 00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给药后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期为14 d;给药后每周测定动物体重和食量;观察期结束后,将动物安乐死,进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试验期间没有发现动物死亡和濒死,所有动物的临床观察均未见异常反应。与同期同性别对照组相比,各检测时间点动物体重、食量未见明显差异。所有动物大体解剖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参知健脑胶囊单次灌胃给予昆明小鼠,在5 000 mg/kg的剂量下,未见毒性反应。按体重计算,此剂量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86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注射液及丹参素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初步探讨丹参注射液毒性作用机制及毒效成分。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所用药量均含丹参素(0.28 g/kg)。其中丹参素钠2组,分别腹腔或静脉给药;丹参注射液2组,给药方法同前。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并取脏器做病理,比较两药毒性。结果给药后丹参素钠组无死亡;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组全部死亡,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组死亡率为50%,其病理检查发现肝、肾、肺、肠等脏器充血或出血。结论丹参素钠可能不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毒效成分。丹参注射液过量可致死亡,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妇炎胶囊对雌性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小鼠单次灌胃给药进行急性毒性预实验,观察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元死亡,则不能求出半数致死量,采用1天内最大浓度和最大体积的药量灌胃,连续观察14天,测其最大耐受剂量。结果19.2g,kg/d、21.2g,kg/d、23.1g,kg/d、25g,kg/d的消妇炎胶囊单次灌胃给药,观察14天,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无异常发现,未见小鼠死亡。最大给药量75g/kg/d(1日三次灌胃),观察14天,小鼠的一般状况良好,仍无动物死亡。结论结果表明消妇炎胶囊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其最大给药剂量为75g/kg/d,提示该药相对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力竭游泳模型,观察腹腔注射银杏黄酮对小鼠心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银杏黄酮抵抗力竭运动急剧产生的自由基的效用。方法:将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对照组、低浓度给药组[300mg/(kg·d)]和高浓度给药组[600mg/(kg·d)],给药10d后,通过建立小鼠力竭游泳模型,于力竭运动后检测小鼠心肌的SOD与MDA浓度。结果:银杏黄酮在300mg/(kg·d)和600mg/(kg·d)的浓度下,低浓度给药组与高浓度给药组SOD与M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黄酮不能显著降低心肌内由于力竭运动所产生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十味蒂达胶囊对动物的抗菌作用。方法:将小白鼠分成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给予小鼠灌胃十味蒂达胶囊内容物,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量为0.5ml/20g,连续四天,将大肠杆菌及金葡菌悬液分别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造成感染后,连续观察七天小白鼠的死亡情况,并计算半数有效量(ED50)和95%可信限。结果:对照组小白鼠在24h内全部死亡,治疗组则可部分存活,十味蒂达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E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171mg/kg。106,255mg/kg和207mg/kg,79—426mg/kg。结论:十味蒂达胶囊对感染金葡菌及大肠杆菌动物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作小鼠无精子症模型,观察其对支持细胞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精原干细胞移植提供受体。方法将4~5周龄ICR小鼠分为4组:环磷酰胺组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白消安组注射白消安(40 mg/kg)、复合组注射环磷酰胺(120 mg/kg)和白消安(20 mg/kg)以及对照组注射0.9%生理盐水。注射后第35天、45天和60天取双侧附睾制作精子悬液,涂片后固定计数,制作并观察睾丸组织学切片(H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精子数量显著减少(P<0.05);HE染色:各给药组生精小管内细胞排列疏松,细胞层数减少,各生精小管间隙扩大,间质细胞减少,其中白消安组与复合组于给药后第35天、45天睾丸生精小管内精子及精子细胞消失,第60天时部分生精小管内可偶见精子细胞及精子。结论利用化疗药物采用腹腔内单次注射可以建立小鼠无精子症模型,且操作简捷、周期短、费用低、效果好,可以做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  相似文献   

11.
李桂荣  骆新 《新疆医学》2012,42(2):12-13
目的:研究降糖孜亚比提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选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进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研究。采用灌胃法给予小鼠1d内最大浓度及最大体积的药量,观察其急性毒性反应7d。结果:在给予小鼠相当于人体临床用药量的540倍时,未出现毒性反应。给药组小鼠行为活动正常,与对照组小鼠的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降糖孜亚比提片毒性较低,安全性较好,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降糖明目胶囊对STZ-糖尿病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模型对照组、降糖明目胶囊治疗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临床用药的18、9、4.5倍),每天灌胃给药。在诱发糖尿病后第3、7、30天和第60天,测空腹血糖,并称体质量。在诱发后第80天,进行视网膜血管计数及病理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视网膜内血管计数增高,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增厚,节细胞核排列紊乱;降糖明目胶囊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可显著缓解体质量减轻症状,大、中剂量组还对小鼠空腹血糖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中、小剂量组可使视网膜内血管计数较STZ-糖尿病小鼠明显降低,视网膜节细胞神经纤维层改变不明显。结论降糖明目胶囊对STZ诱发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脂积冲剂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小鼠40只,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禁食不禁水12小时后,给药组将调脂积冲剂以最大浓度、最大容积1次灌胃,对照组以等容积的蒸馏水1次灌胃,给药后自由饮食饮水,连续两周观察小鼠体重、行为活动以及死亡情况。结果:给药组小鼠观察期间内无体重及行为活动异常变化,未见死亡。结论:调脂积冲剂对小鼠急性毒性甚低,其最大给药量为329.8g生药/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48倍,提示该药相对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小鼠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80只雌性昆明小鼠分为非受孕组和受孕组,每组又分为非喂药组和喂药组,每组20只。喂药组给予褪黑素,非喂药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用药10 d后24 h内处死非受孕组小鼠,取子宫做成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在非受孕组雌鼠处死取材的当天,受孕组雌鼠与雄鼠合笼,于受孕后6 d处死受孕组小鼠,观察孕鼠着床情况,取子宫做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非受孕组:喂药组子宫内膜厚度(157.21±0.09)μm明显薄于非喂药组(290.32±0.12)μm(P<0.05);2组子宫腺体的直径、周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孕组:喂药组子宫内膜厚度(269.73±0.13)μm明显薄于非喂药组(368.35±0.19)μm(P<0.05),喂药组子宫腺体的直径、周长明显小于非喂药组(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抑制小鼠子宫内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予昆明种正常小鼠腹腔内一次性注射环磷酰胺(CY)200 mg/kg,观察其对小鼠一般状况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继之,分别给予前述小鼠尾静脉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建立感染模型。结果:正常小鼠腹腔注射CY后,各组均出现喜静、少动、消瘦、饮食明显减少、多尿、皮毛欠光滑等现象以及白细胞数的降低。小鼠尾静脉分别接种1.5×105/ml(低浓度组)、1.5×106/ml(中浓度组)、1.5×107/ml(高浓度组)浓度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后,连续观察3周。低浓度组小鼠死亡率为20%,中浓度组死亡率为50%,高浓度组则全部死亡。组织真菌培养证实白色念珠菌已经侵染小鼠内脏,证明感染模型建立成功。结论:CY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白细胞数,导致免疫力低下。在此基础上经尾静脉接种合适浓度的白色念珠菌可建立小鼠系统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制新中药配方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复制浅Ⅱ度烫伤模型,将50只烫伤小鼠随机分为新配方高剂量组、新配方中剂量组、新配方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新配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100%、80%、60%的中药提取物涂抹,每只0.5mL;阳性对照组涂美宝湿润烧伤膏,每只0.5g;空白对照组除敷药外其他实验条件与其他组相同。给药均每日定时定量3次,连续20d。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烫伤治疗后第1、5、10、15天创面面积。用药结束后,做烧伤部位的组织切片,观察愈合情况。结果:新配方低剂量组小鼠浅Ⅱ度烫伤创面面积较空白对照组显著缩小。结论:浓度适中的自制新中药配方对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rhIL-18)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为rhIL-18用于临床移植免疫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受体鼠(BALB/c)接受9.0Gy剂量的X-射线照射之后,通过其尾静脉注射供体鼠(C57BL/6)的骨髓细胞和脾细胞,并于移植的-2~+2d腹腔注射rhIL-18。移植后观察受体鼠的临床症状和存活状况,同时检测其肝脏、结肠和耳朵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aGVHD期内,用rhIL-18治疗的受体鼠GVHD症状积分较未接受rhIL-18治疗的受体鼠低(P < 0.05),肝脏和结肠的病理变化轻(P < 0.05),短期存活时间延长(P < 0.05),但对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受体鼠早期接受rhIL-18治疗,可在移植后aGVHD期内降低aGVHD的病变程度,为rhIL-18在临床上预防和治疗aGVHD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醇提物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泄法、腹腔染料渗出法,观察小鼠的咳嗽次数、气管排泄酚红量以及腹腔毛细血管炎性渗出物量。结果:九头狮子草能明显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增加气管排泄酚红量以及减少腹腔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结论:九头狮子草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结论观察偶联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 对于ITP的发病机制、诊断、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置管腹腔灌洗引流术(LPL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预后。方法将37例SAP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内科组和LPLD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相关实验室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并同时统计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SAP患者治疗后,LPLD组体温、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速度明显快于内科组;LPLD组白细胞、血淀粉酶及APACHEⅡ评分下降显著;与内科组比较,LPLD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别;两组的腹腔高压持续时间及腹腔感染和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LD能有效缓解SAP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对于该技术的综合评定尚需观察大宗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