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制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免疫学问题,其中与临床输血安全相关的血型抗体多达26种。Rh血型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血型系统,其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其所表达的血型抗原多达55  相似文献   

2.
自1900年兰斯坦纳发现并确立第一个ABO血型以来,新的血型抗原不断被发现,迄今至少已有15种血型,其中最重要的是ABO和Rh血型系统.ABO血型是根据人血红细胞膜外表面所含抗原而命名的.红细胞外表面有A抗原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抗体);红细胞外面有B抗原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体);红细胞外表面同时有A、B两种抗原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体);红细胞外表面无A、B抗原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ABO血型系统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和法医鉴定亲生子女.  相似文献   

3.
<正>血型是人体的一种遗传性状,是人体的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差异。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血型系统。自1901年维也纳大学的Landsteiner发现了人类第一个红细胞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至今在红细胞上已发现30种被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除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外,其他的血型系统在人体内没有天  相似文献   

4.
ABO血型系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也是临床安全输血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A、B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抗B抗体,将ABO血型表现型分为A、B、AB、04种血型。  相似文献   

5.
杨珊 《当代医学》2010,16(25):31-32
目的分析ABO血型定型困难的原因及探讨解决方法。方法分析回顾2006~2009年本中心输血研究室收到的柳州市、县医院因ABO血型定型困难而送检的各类患者疑难血型鉴定标本,以及本中心检验科因ABO正反定型不符而送检的献血者疑难血型鉴定标本的血型鉴定记录。结果 107例ABO血型定型困难标本中,由抗原方面的原因引起的34例,占31.8%,由抗体方面的原因引起的70例,占65.4%,由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占2.8%。结论送检标本的ABO血型定型困难主要由抗原方面和抗体方面原因引起。当ABO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必须进行鉴定和确认,以确定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从而确保ABO血型定型的正确。  相似文献   

6.
Rh血型的重要性仅决于ABO血型,Rh血型抗原系统包含有40多种抗原,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临床根据鉴定红细胞表面D抗原有无而将Rh血型分成Rh阴性血型和Rh阳性血型,我国汉族Rh阴性血型占0.2—0.5%,Rh血型比较重要的还有C、c、E、e等抗原。D抗原的免疫性很强,据报道50-80%阴性个体在分娩或输血时接触Rh阳性血液后,会产生抗-D抗体,此抗体会使孕妇导致新生儿溶血病,输血者引起溶血反应,为确保临床患者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7.
赵晖  刘长利  苗天红 《北京医学》2011,33(2):186-187
在已发现的30个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当属Rh血型系统,其中D抗原具有最强的免疫原性,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RhD阴性妇女有RhD阳性的免疫史,则可能产生IgG类抗-D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Rh血型系统抗原检测在临床精准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已明确为ABO血型或Rh血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输入RhC、E不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观察组输入RhC、E相同表型红细胞悬液2 U.统计Rh血型系统抗原分布情况和Rh血型系统抗体...  相似文献   

9.
1.问:什么叫血型? 答:个体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清蛋白的抗原的差异叫血型。 2.问:哪些血型与临床的关系最大? 答:红细胞的血型与临床关系最大。目前已知红细胞中有近二十个系统和高低频率两组约400种以上的抗原。其中以ABO系统的抗原为最重要;Rh系统的抗原次之。因ABO系统存在着天然抗体(表1),且这种抗体(也叫凝集素)在37℃下有免疫活性,所以,在临床输血时,一旦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的抗体就会与输入的相应抗原起作用而发生血管内溶血。Rh阳性的人虽然在人群中占99%左  相似文献   

10.
赵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399-2399
全血或血液成分发给临床输注之前必须对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液作多项血清试验,包括:ABO定型和Rh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等内容,这些试验可以防止许多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有效。1 ABO和Rh定性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输注,如果含有相对应的抗原、抗体的人互相输血,血清中的抗体与相对应的红细胞就要发生反应,在补体参与下,甚至出现严重的溶血。而同型人之间的红细胞和血清则不出现反应。所以,输血之前,必须测定病人和献血者的血型,选择同型人进行输血。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是根据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和B抗原,将血型分为A型、B型、…  相似文献   

11.
ABO和Rh血型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献血人群的ABO、Rh血型的分布状况,探讨其血型抗原表现型频率分布间是否相关.方法:应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D盐水法及抗人球蛋白法分别测定ABO和Rh血型并确认Rh0(D)阴性血型,同时用分型血清进行Rh0(D)阴型表现型检测.结果:献血人群ABO血型基因频率为r>p>q,表现型分布特征为O>A>B>AB.Rh0(D)阴性占0.42%,表现型ccdee居多占45.8%,cde基因频率0.043 9,其分布特征为ccdee>Ccdee>CCdee>ccdEe>ccdEE.结论:ABO、Rh血型为两个独立的血型系统,掌握其在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对Rh0(D)阴性稀有血型档案库的建立,缓解医疗输血中血型缺乏状况,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型抗原和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变化。方法 检测 1 0 4例患者化疗前后ABO血型抗原效价、抗 A、抗 B抗体效价 ,A型和O型患者化疗前后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做了比较 ;抗原检测法 ,将标准血清做倍比稀释加患者的红细胞 ,离心肉眼观察 ,不凝集的前 1管为抗原效价 ,同时以健康人的红细胞做对照 ;抗体检测方法 ,将A型者的血清做倍比稀释后加对应的红细胞 ,观察结果同抗原方法。结果 O型抗 A、抗 B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血型抗原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O型、A型、B型男女患者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进行比较 ,O型与B型男女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男女抗 B抗体效价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提示在给肿瘤患者 ,特别是A型患者配血、鉴定血型时遇有正反不符、前后不符时要考虑是A抗原减弱 ,在给这些患者配血时 ,最好输注O型红细胞 ,已防输错血 ,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3.
Rh血型是继ABO血型发现后的临床意义最大的一个血型,也是最复杂、最富有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传统的Rh抗原是由RHD和RHCE两个基因编码,其中RHD基因编码RhD多肽,RHCE基因编码RhC/c和RhE/e多肽。Rh血型系统抗原抗体的不匹配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并探讨其输血治疗方案。方法对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凝集—抑制试验等血型血清学分析。对符合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血型血清学特性的患者,采取配合性血液输注,并观察输血疗效。结果血型血清学试验结果提示患者为Bx亚型伴抗-B产生,给予O型红细胞、AB型血浆、AB型血小板输注后,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Bx亚型伴抗-B抗体产生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由于B抗原表达减弱,在血型鉴定时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与抗-AB凝集反应可增强,或不反应。H抗原表达强度与O细胞相似,同时产生低反应活性抗-B。分泌型个体唾液中可缺乏B物质,仅有H物质。此类患者在病情紧急,无法找到同型血液时,可采用配合性血液输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对绵阳地区不同年龄段ABO血型及Rh血型的鉴定性能。方法选择该地区4 500例血型鉴定样本,同时用国产微柱凝胶卡技术和进口微柱凝胶卡技术两种方式进行ABO血型及Rh血型的鉴定,并对样本按照年龄进行分组:0-12岁组846例,13-20岁组269例,21-30岁组166例,31-40岁组356例,41-50岁组530例,51-60岁组648例,61-70岁组1273例,〉70岁组412例。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比较。结果国产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A抗原、B抗原、Rh抗原检测结果比较国产微柱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检测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2种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结果比较不同年龄段住院患者国产凝胶卡与进口微柱凝胶卡测定A抗原、B抗原及Rh抗原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对不同年龄段ABO血型及Rh血型均具有较好的鉴定能力,能够满足临床对于血型鉴定的要求,且成本较进口卡低,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后发生过客淋巴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ndrome,PLS)的机制及过客淋巴综合征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和输血策略.方法 对2例ABO血型次侧不相合肝移植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抗分型、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试验,同时患者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结果 患者1:血型为AB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抗B,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抗B;患者2:血型为A型、RhD阳性,肝供者为O型、RhD阳性,患者血浆中存在抗A,红细胞放散液中存在抗A.两位患者直抗均强阳性,抗体筛选阴性.结论 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均发生PLS.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由于移植肝中的淋巴细胞产生了相应的ABO血型抗体,破坏受者的红细胞.患者与O型洗涤红细胞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上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在移植患者血型转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监测32例移植患者ABO血型,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结果: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血型全部转变为供者型,造血重建时间结果分析表明血型不合对于粒系和血小板的恢复无影响;患者血型转为供者血型后,其血清中缺乏相对应的抗体;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中有6例供受者移植模式为A→O,其中有3例发生PRCA,且均检出IgG型抗A抗体,其余29例未检测到IgG血型抗体;3例PRCA患者红系造血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结论:IgG型ABO血型抗体可能会抑制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红系分化成熟,在PRCA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ABO血型不合移植患者体内的ABO血型抗体变化可指导输血治疗,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8.
试剂红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试剂红细胞用于血型鉴定反定型,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制备效期长的红细胞保养液,再用该保养液制备4%的试剂红细胞,2℃~8℃冰箱保存,每周对其进行红细胞抗原性和免疫特异性测定及反定型试验,观察细胞凝集状况。结果:本法制备的试剂红细胞保存期为68d,具有较好的抗原特异性和细胞稳定性,68d以后凝集强度减弱。结论:该试剂红细胞凝集效能良好,红细胞抗原稳定性、免疫特异性好,具有成本低,制作易,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ABO血型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玻片法检测119例上海地区汉族ADHD患者及488名上海地区非患病人群的血型。结果ADHD患者与对照组的血型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681),但分组比较,女性患者与女性对照组之间各血型比较有显著区别(P=0.02),其中A、B血型比较提示女性患者中A血型明显增多,B血型中明显减少(P=0.011)。O、B血型比较提示女性患者中O血型明显增多,B血型中明显减少(P=0.019)。而男性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之间各血型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674)。结论女性患者与女性对照组血型相比,B血型的人不易患ADHD。可能B血型为女性ADHD的保护因子,O、A血型可能是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潜在输血需要住院患者的ABO血型基因,分析ABO表型相同输血中ABO基因型的错配输血几率。【方法】 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采用血清学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扩增技术(PCR-SSP)检测ABO血型的表型及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学对ABO血型表型的一致率;统计各ABO等位基因及各ABO基因型的频率;并分析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输血时,ABO基因错配输血几率。 【结果】 血清学与PCR-SSP对502例潜在输血需要的住院患者的ABO表型识别的一致率为100%。PCR-SSP技术检测出患者中常见ABO基因5个(O1、O2、A1、B1及A2)以及ABO基因型16个(O1O2、O1O1、B1O1、A1O1、A1O2、B1O2、O2O2、A1B1、A1A1、B1B1、A2O1、A2O2、A2B1和A1A2),而血清学仅能识别ABO表型。潜在输血需要住院的患者在接受ABO血型表型相同的随机输血中,与供者之间ABO基因型的错配率分别为:A型65.98%,B型57.39%,O型56.95%,AB型22.55%。 【结论】 PCR-SSP能识别ABO基因型,不仅可以作为血清学的有力补充,而且可能揭示输血治疗中不明原因的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原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