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扫描在提高诊断支气管扩张敏感性、准确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扩张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CT组和高CT组,依据肺段支扩表现分为柱状型、囊状型、混合型和曲张型,CT组给予常规CT扫描检测,高CT组给予高分辨率CT扫描检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CT表现,采用ROC曲线分析二种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高CT组支气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T组鉴别柱状型、囊状型、混合型和曲张型支气管扩张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CT扫描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81.26%,特异性为78.69%,准确性为84.56%,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89.12%,特异性为86.24%,准确性为95.28%。结论高分辨率CT扫描可有效提高支气管扩张的检出率和鉴别疾病类型的准确率,在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徐吕翔  王晶  王占梅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7-778
目的通过分析支气管扩张的CT征象,评价高分辨率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随访证实的支气管扩张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并讨论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本组16例中,柱状型4例,静脉曲张型2例,囊状型4例,混合型6例。结论高分辨率螺旋CT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做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在痰细菌学、动脉血气、肺功能、CT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经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的支扩稳定期患者50例,根据HRCT表现将患者分为4组:柱状组、囊状组、曲张型组、混合型组,行痰培养、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通气功能检查,根据CT评分系统进行支扩分布范围、扩张程度及管壁厚度评分。比较4种类型支扩在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HRCT检查显示,支扩患者中36%(18/50)表现为柱状扩张,32%(16/50)为囊状,10%(5/50)为曲张型,22%(11/50)为混合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囊状支气管扩张为68·75%(11/16),柱状为27·78%(5/18),曲张型为20%(1/5),混合型为27·27%(3/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类型支扩之间动脉血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状支扩FEV1%pred为(47·23±21·55)%、FEV1/FVC为(58·58±14·04)%,FVC%pred为(61·75±16·3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状组扩张程度CT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扩HRCT表现以柱状型多见;囊状支扩比其他类型支扩更易合并细菌感染,肺通气功能受损更明显,CT评分更高,可能是支扩中较为严重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胸部高分辨率扫描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MSCT薄层扫描方式,部分通过二、三维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病变。结果:46例患者中柱状支气管扩张22例,囊状支气管扩张13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7例,混合型4例,MSCT可清晰显示支扩(包括轻微支扩)的位置、类型、范围及整体形态。结论:MSCT扫描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不仅良好显示4~6级以上支气管扩张类型、部位、范围和程度,而且检查简单无创伤,是目前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的最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价值。方法对60例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症状及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气管扩张的CT影像表现:(1)囊状支气管扩张。(2)柱状支气管扩张。(3)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4)混合型支气管扩张。结论CT能较准确地对支气管扩张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扩张合并肺出血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肺出血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30例支气管扩张及合并急性咯血患者高分辨率CT检查资料。结果30例支扩属柱状型11例,囊状型9例,静脉曲张型6例,混合型4例。支扩并出血19例,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扩张支气管周围的磨砂玻璃样渗出灶;肺泡样大小絮状或不规则模糊影,或融合成大片状或团絮状高密度影;囊状支扩的囊内积液,囊内液体的CT值70~100Hu。结论高分辨率CT能很好地显示支气管扩张和肺出血,有利于确诊并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 5 0例临床有反复咳嗽 ,咯脓痰 ,咯血 ,疑有支气管扩张病人的常规 CT与高分辨率 CT(以下简称 HR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表明 ,HR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 CT,5 0例病例中高分辨扫描显示无支气管扩张者 6例 ,柱状扩张者 12例 ,囊状扩张者 2 1例 ,混合型 11例 ,同时对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65例中,柱状支气管扩张38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14例,囊状支气管扩张8例,混合型支气管扩张5例,可显示双轨征及印戒征。结论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范围、部位及程度都能清晰显示,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低剂量容积高分辨率CT(volumetric 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vHRCT)在儿童支气管扩张中的临床表现及意义,为儿童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所有患儿均行vHRCT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支气管扩张类型、分布、支扩合并病变种类及不同支气管扩张类型的CT表现。结果 50例儿童支气管扩张患者中柱状支气管扩张42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囊柱状支气管扩张5例,比例分别为84.00%、6.00%、10.00%;共计136个肺叶支气管扩张,左肺上叶、舌叶、下叶、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分别为17个、12个、32个、19个、23个、33个,比例分别为12.50%、8.82%、23.53%、13.97%、16.91%、24.26%;柱状支气管扩张主要CT表现为特异性的"印戒征"及"轨道征";囊状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多囊腔相邻时观察到蜂窝状,支气管表现为囊袋状扩张;囊柱状支气管扩张既表现为囊状又有柱状,支气管扩张粗细不均,表现为静脉曲张状。结论儿童支气管扩张以柱状支气管扩张为主,各肺叶均可见支气管扩张征象,特征性CT表现是儿童支气管扩张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30例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其中11例用普通CT机扫描,病变在现为小斑片状或小结节状高密度区夹杂着蜂窝状透光区,或表现为不规则的网格状结构.另19例用高分辨CT机薄层扫描,其CT特征可分为囊状支扩、柱状支扩和曲张型支扩3种.认为高分辨CT采用薄层扫描技术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存在、程度和分布。CT是实用而无创历诊断支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和干扰素-γ(IFN-γ)对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或者支气管扩张病人共165例,其中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为A组48例,单纯哮喘为B组60例,单纯支气管扩张为C组57例.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诊断、鉴别及转移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使用131I-MIBG(131I-间碘苄胍)治疗的7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总结CT影像学表现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结果MSCT诊断准确率为95.94%,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5.55%。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大小及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CT值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均伴随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增强恶性病变均存在包膜浸润,随访发现均出现不同位置的转移,部分伴随多发转移。结论 MSCT可作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肿瘤远处转移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58例(HCC组)和良性肝病患者63例(良性肝病组)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AFP、AFP-L3%和GP73水平,利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分别探讨单独应用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运用两种技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价值。 结果 HCC组的AFP-L3%、GP7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5.99,均P<0.01);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T扫描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7.93%,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0.91%;AFP-L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9.31%,诊断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7.30%,准确率为84.29%;GP7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105.62 ng/mL,诊断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2.54%,准确率为77.69%;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2.56%。 结论 联合运用CT动态增强扫描、血清AFP-L3%、GP73浓度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运用单一技术均有所提高,联合运用这几种指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例经临床和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癌Ⅰa~Ⅱa期的患者,宫颈癌根治术前1周行上、中、下腹和盆腔螺旋CT检查,与术后病检为金标准对照,计算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制作ROC曲线.结果 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和90.3%,所制作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45.结论 CT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较为理想的影像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率,将对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卵巢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卵巢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并与单纯CT检查结果对比,统计并分析18F-FDG PET/CT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时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CT检测时准确性为71.12%,PET/CT检测时准确性为84.45%,明显高于单纯CT检测(χ2=3.8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ET/CT诊断两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无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80.23、0.83,复发组患者准确性、ROC AUC分别为92.23、0.96,明显高于无复发组患者(χ2=4.87、5.6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18F-FDG PET/CT对于腹膜转移的微小癌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结论 PET/CT显像较单纯CT检查能更准确的对卵巢癌术后复发、转移病灶进行判定,为临床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10例临床怀疑为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行MRI检查和超声检查,102例胎儿出生后接受手术病理检查,8例尸解检查。结果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98%、83.33%、97.27%,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 7.94%、41.6 7%、91.74%。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具有视野广、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相较于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对胎儿状况的综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测和评估PHT伴脾亢疾病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础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医院治疗的PHT伴脾亢患者7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PHT伴脾亢患者先进行CT平扫(平扫组),后进行增强CT扫描(增强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阳性检查率、临床诊断效果及脏器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统计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影像学图像分析及记录详细临床信息。结果与平扫组相比,增强组中的重症PHT伴脾亢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约登指数)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增强组在对PHT伴脾亢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方面更优于平扫组,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增强CT扫描方式比CT平扫方式检查获得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能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结论在对PHT伴脾亢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增强CT扫描对于PHT伴脾亢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合理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双源64层CT血管造影评估胰腺癌血管侵犯及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源64层CT术前对23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癌周围血管受肿瘤侵犯程度及可切除性进行评估,以术中所见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结果 术前评估161条血管侵犯程度0级97条,1级26条,2级23条,3级10条,4级5条.评估可切除性准确性为98.14%,敏感性99.27%,特异性为91.30%,Kappa值为0.8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 (P均<0.01).动脉可切除性准确性为98.55%,敏感性100%,特异性为90.91%,Kappa值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 (P均<0.01).静脉可切除性准确性为97.83%,敏感性为98.75%,特异性为91.67%,Kappa值为0.86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P均<0.01).结论 双源64层CT血管造影评估胰腺癌血管侵犯程度及可切除性有较高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临床诊断与评估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术前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AAD患者74例,均行MSCTA检查;并收集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血清脂蛋白-a检测。结果 74例患者,经CTA检查均诊断为AAD,检出率为100%;其中诊断为StanfordA型22例,B型52例,MSCTA诊断AAD分型是否为Stanford A型的敏感度为88.46%,特异度31.25%,准确度为51.3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AD组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增高,且AAD患者中A型组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B型组(P均<0.05)。绘制血清脂蛋白-a水平诊断AAD分型的ROC曲线显示,截断值为118.52mmol/L,ROC曲线面积为0.819。MSCTA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诊断AAD分型为Stanford A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58.33%、70.27%,较单纯MSCTA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MSCTA对AAD有重要诊断价值,而联合血清脂蛋白-a检测可提高术前分型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