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CP)区段变异特点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结合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143例HBsAg阳性的HBV慢性感染者中X基因/BCP区的核苷酸(nt)1762碱基由A→T和1764碱基由G→A变异。结果在114份HBVDNA阳性血清中,37例感染BCP变异株,其中31例为慢性肝炎病例,6例为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AsI);其中41例HBeAg阳性AsI中仅2例检出,18例HBeAg阴性AsI中也有4例检出。HBeAg阳性的65例中,13例有BCP区变异,而HBeAg阴性的49例中,24例有BCP区变异(P<0.01)。结论错配PCR-RFLP检测这一对点突变,具有快速、简便、适用的优点;HBV毒株BCP变异可能与肝病变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重型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我国重型肝炎C基因调节序列变异特点。方法克隆及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检测7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调节序列变异。结果4例存在T1762A1764变异;但在T1762A1764以外位点也存有诸多变异,其中1例在nt1776-1777之间有11bp的插入变异。结论重型肝炎HBV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推测这些变异对C启动子的调节活性影响可能是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3.
重叠HCV感染对HBV/C基因热点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HCV对HBV复制和基因变异的影响,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相结合。对19例HBV感染重叠HCV感染(A组)和31例单独HBV感染(B组)的慢怀肝病患者分析前C区密码28终止是(A83)和C密码97异亮氨酸变为亮氨酸变异L97)。结果显示A组第一次PCR阳性率(16%)明显低于B组(65%)(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前C区终止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一种简单而灵敏度高的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C终止变异。结果:在4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检出前C终止变异38例(81%),其在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2%(28/34),80%(8/10),和67%(2/3),在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中分别有76%(13/17)和83%(25/30),P〉0.  相似文献   

5.
36例肝穿刺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及血清,用HBV全基因核酸杂交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了病毒的PreC/C区基因片段。发现PCR法扩增后再经Southern吸印转移及核酸杂交(PCR-SBH)可显著提高检出HBV基因的敏感性。对5例无任何血清HBV标记者证实在其肝内存在HBV基因。用AvaⅡ,sau3AI,XmnI,BstNI及TaqI酶切图谱分析上述病例的c基因,与pADR-1C基因比较,有4例(5份标本)有Sau3AI的异常酶切位点,提示HBV不仅PreC区存在变异株,C基因中亦可有变异。  相似文献   

6.
徐陈槐  刘克洲 《肝脏》1999,4(1):56-59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由于病毒变异后往往引起抗原性和致病性的改变,所以认为HBV感染在临床上出现的不同疾病谱与病毒变异有关。在HBV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中,对C区和X区基因变异已作了不少报道;P区由于与其它3个区重叠,P基因变异往往表现为其它基因变异,如果变异严重影响病毒复制,病毒不能存活,所以目前对P基因变异研究较少;S区编码病毒包膜蛋白,HBVS区基因的变异则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HBVS区基因的结构特点以及变异后对临床的影响作一综述。一、HBVS区基因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所致肝细胞内过度表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前体对肝细胞可能带来的影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和克隆后序列分析,在中国HBeAg阴性重型肝炎病人中发现一种新HBV变异株:前C区第17位密码子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变异影响信号酶切功能,导致HBeAg加工和分泌障碍,HBeAg前体在肝细胞内过度积聚。认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攻击此靶抗原可能是肝细胞严重坏死的原因,但因例数太少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1个月后HBVe抗累(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提示干扰素治疗后HBeAg转阴并不意味着HBV被清除,而有潜在HBV前C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基因突变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6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5种证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湿热中阻型患者HBV前C区突变率为61.1%(33/54),瘀血阻络型为57.6%(19/33);肝郁脾虚型为29.8%(14/47);肝肾阴虚型为38.1%(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发生YMDD变异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徐蓓  程新建 《肝脏》1999,4(3):141-143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P基因区YMDD变异的检测方法,对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出现耐药的病人进行检测。方法从88例治疗病人中选择10例服用该药后HBVDNA转阴(<1.6pg/ml),52周时又反跳≥20pg/ml的病人,用 PCR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分别对 0周和 52周标本进行 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域的测序。结果 10例服药52周后HBV DNA反跳病人中7例测得HBV YMDD变异。其变异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YVDD有5例,有核苷酸A741→G,均伴有A669→C的变异。第二种类型为YIDD有2例,有核苷酸G743→T,其中1例还有T781→C。结论少数病人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可能和HBV YMDD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11.
抗HBe(+)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组干扰素治疗应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HBe/HBVDNA(+)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干扰素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5例HBe(+)和25例HBeAg(+)CHB患者用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治疗前、后和随访半年后检测HBV及前C区A1896终止变异。结果抗HBe(+)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近期应答率为73%(11/15),与HBeAg(+)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抗HBe(+)组HBVDNA含量明显低于HBeAg(+)组(P<0005);但前C区A1896变异检出率47%(7/15)显著高于HBeAg(+)组的16%(4/25),P<005;4例复发者都是A1896变异感染。结论血清HBVDNA水平可能是影响其应答的重要因素,前C区A1896变异并不影响干扰素的近期应答率,但可能是其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启动子 (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意义。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CP序列 ,克隆入 pGEMTeasy质粒 ,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测序结果发现HBVCP序列高度保守 ,但在TATA样盒 ( 1 3)可发生多种点突变 ,其中 184nt(T→C)位替换突变最为常见。在直接重复序列 (DR)I上游存有一缺失突变高发区。CP区内有一缺失高变区 ,TATA样盒 3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探讨HBV基因变异在HBsAg阴性抗HCV阳性慢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相结合,对56例慢性肝病患者6例HBsAg阴性抗HCV阳性(A组).19例HBsAg阳性抗HCV阳性(B组)及31例单独HBV成染(C组)进行前C区密码28终止变异(A83)和C区密码97异亮氨酸亮氨酸变异(L97)分析。结果A组和B组A83和L97变异检出率分别为33%和42%显著低于C组81%(P值<0.001):而A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HBV和HCV双重感染HBsAg阴性与A83和L97变异无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定点PCR技术,研究HBV的S和C基因在肝癌与癌旁组织的存在状态,探讨癌旁HBsAg表达与S基因的关系。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肝癌及癌旁组织28例,HBsAg免疫组化后的切片分别切割癌组织、癌旁HBsAg强阳性区(P2)及癌旁HBsAg阴性区(P1)各1个低倍视野,作S及C基因PCR。结果癌组织S基因较C基因检出率高(18/28vs10/28,P<0.05),癌旁二者无差异;癌旁中P1与P2的S及C基因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高分化肝癌S和/或C基因检出率较中分化者低(2/5vs20/28,P<0.05)。结论癌组织中整合的HBVDNA为残缺不全的,HBsAg强阳性与阴性区的S基因检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研究中亟须商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研究中亟须商榷的几个问题骆抗先,侯金林,梁炽森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高度变异的,没有两株病毒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HBV感染有不同的疾病谱,可能与其变异有关。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对前C区和S基因/a决定簇的变异已有很多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HBV/C)基因变异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 录病毒勒体PXT1构建HBV/C基因表达载体,并转染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使之稳定HBcAg。结果 重组质粒PXT1-HBV/C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BglⅡ及XhoⅠ双酶切鉴定均阳性,转染后的永生化人外周血B细胞PCR鉴定含目的DNA,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约47.4%的细胞膜上表达了HBcAg。结论HBV/C基因逆转  相似文献   

17.
HBV前C区变异与HBe转换和慢性肝炎的预后田琦琦,骆抗先,陈伟华,杨洁,王志明为进一步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变异与血清HBe转换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我们对48例经肝活检及血清学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访血清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病因学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39例肝硬化学伴发HCC为测试组,48例肝硬化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中乙型(HBsAg/HBcAg阳性率在HCC组(23/39,58.97%)和肝硬化组(24/48,50%)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HBV和HCV抗原同时阳性者在HCC组(14/39,35.89%)高于肝硬化组(9/4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选取1996-1997年宁波市传染病医院84例住院乙型肝炎患者,按1995年(北京)全国肝炎诊断标准,急性肝炎6例,慢性肝炎轻度22例,中度ZI例,重度22例,慢性重型肝炎13例。HBsAg和HBVDNA均阳性,其中69例HBeAg阳性,11例抗一HBe阳性,对照组11例为健康献血员,HBV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2.HBV前C区基因1896位点突变的检测:用错配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1]。pCR产物按酶切后DNA条带不同,分为野生株,野生株优势变异,变异株优势变异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解偶联蛋白2( U C P2) 基因定位于人类11q 染色体区,该区域与高胰岛素血症及肥胖相关连。本研究拟探讨 U C P2 基因 Ala55 Val( A/ V55) 变异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 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359 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人( 据97 年 A D A 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者193 例,2 型糖尿病166 例) 及66 例白种人用 P C R R F L P 检测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结果 中国人( A A0 .31 , A V0 .51 及 V V0 .18) 与白种人( A A0 .32 , A V0 .56 及 V V0 .12)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 P= 0 .615) ,且该基因变异与中国人2 型糖尿病发病无相关性( P= 0 .558) 。在16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中, U C P2 基因 A/ V55 变异与 糖负荷3 小时 胰岛素总值( S U M)( P=0 .0108) ,胰岛素曲线下面积( A U C)( P= 0 .0149) 以及 H O M Aβ细胞功能( P= 0 .0174) 相关。且糖负荷3 小时 C 肽总值及 C 肽曲线下面积变化亦与胰岛素有相同趋势。结论  U C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