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肠源性感染发生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合并烧伤肠性感染的特点及其复合效应。方法;采用小鼠15%Ⅱ度烧伤,8Gy放射损伤及两务复合的动物模型,用^3H-TdR标记大肠杆菌,分别于伤后1~96h9个时相点检测肝,肠系膜淋巴结的dpm值,结果:(1)三类损伤后的发生了肠道细菌移居,但定植于肠道的标记菌进入组织的量和达峰值的时间不尽一致,单烧,复合伤肠道细菌移居发生早(4h)单放稍晚(6h)说明烧伤在早期肠道细菌移居中占主要 相似文献
2.
小鼠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肠上皮畸形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0只小鼠,分为单放(~(60)Co 12Gy)、放烧(12Gy+15%体表皮肤Ⅲ度烧伤)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小肠上皮畸形细胞的形成及转归。认为小肠隐窝受射线损伤较重的幼稚细胞增殖周期受到严重阻滞,G_1期到G_2期均延长逐渐形成畸形细胞。有的畸形细胞不分裂直到脱落;有的发生流产性增殖;有的则发生病理性核分裂,从而形成形态多样化细胞。难以证实畸形细胞能起到修复肠上皮的作用,但它可能具有一定的吸收、分泌功能,并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1,6—二磷果糖对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早期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6-二磷酸果糖对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早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观察伤后立即及伤后3h腹腔注射1,6-FDP,对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损伤后8h心功能的变化。结果;FDP对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损伤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FDP的心功能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4.
5.
Wistar大鼠经6Gy^60Co γ线和/或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烧伤致放射损伤(RI)、烧伤(BI)和放烧复合伤(RBI)。观测伤后1、3、8、16和24h大鼠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力的改变,发现三种伤类均表现为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伤后1h即明显升高,24h降至对照组(C)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在明显低于C组的水平;BI组和 相似文献
6.
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大鼠早期心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6Gy放射损伤(R)、烧伤(B)及放烧复合伤(RB)早期心肌一氧化氮(NO)合成的变化及其对心肌的作用。方法;观测三种损伤大鼠伤后24h心肌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NO供体SIN-1对正常大鼠心肌CGMP、Na^+-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B组和RB组心肌N煌合成及诱生型NOS生明显增强,R组无变化。NO供体SIN-1致心肌CGMP合成增加及心肌膜Na+-K-ATP 相似文献
7.
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时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损伤、烧伤及放烧复合伤时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的变化ChangesinmyocardialmembraneATPaseactivityafterradiation,burnandcombinedradiation┐burninjuryinrats... 相似文献
8.
肠型放射病时小鼠小肠壁内一氧化氮合酶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证明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肠型放射病过程中的变化,探索其病理意义。结果提示,受照射小鼠小肠壁内NOS活性的增加可能是肠型放射病晚期肠腔过度扩张,血管舒张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放射损伤及放烧复合伤对小肠上皮损害的量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287只小鼠分别以变动照射剂量(8 ̄26Gy,8个剂量)和固定烧伤深度(15%Ⅲ°),变动烧伤面积(5%、10%、25%Ⅲ°)和固定照射剂量(12Gy)致放烧复合伤(放烧),与同剂量单纯放射损伤(单放)相对比,以小肠隐窝计数和氚-胸腺嘧啶脱氧核甙(^3H-TdR)参入量为基本指标,结果说明放烧和单放时肠上皮效应与致伤因素间存在肯定而显著的量效关系,提出了系列数据和公式。照射剂量是决定效应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10.
11.
Seven hundred and forty-six mice,weighing 30-35g,were randomly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animals of the first three groups were inflicted withradiation injury(12 Gy total body irradiation from a ~(60)Co source),burn injury(15% TBSA third degree burns),and combined injury of the 2 agents ,mentionedabove respectively.The 4th group served as normal control.The mortality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of the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the clinical course of thecombined injury group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ther two.Themortality of the combined injury group was higher and the damage on theintestinal epithelium more severe than those of the radiation injury group in thefirst 48 h after infury.In the second 48 h,the mortality of the combined injurygroup became lower and recovery of the injured intestinal epithelium faster. 相似文献
12.
重度放射损伤复合重度烧伤小鼠伤前给WR-2721[S-2(3-氨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预防,伤后输注1×10~6同种异基因胎肝细胞悬液治疗,能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延长死亡动物平均活存日。与对照动物相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CFU-C(粒系造血干细胞)损伤轻、恢复快。外周血酯酶染色的T淋巴细胞计数改变不如骨髓CFU-C变化明显。输注胎肝治疗合并应用辐射防护剂WR-2721对重度放射损伤复合重度烧伤的效果,超过单用胎肝细胞输注或WR-2721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健康小鼠受(60)~Co-γ线4Gy照射复合体表面积15%Ⅲ度烧伤。采用含生理需要量元素锌、铜、铁、赖氨酸、维生素B_1、B_2、C、D、叶酸及谷芽组合的TEP-87制剂,与主饲料(谷粉)按1∶9的比例配合,从伤前6天喂饲到伤后8天,通过观察骨髓粒系造血干细胞、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率,研究TEP-87制剂对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证明;无论是单照伤或放烧复合伤,伤后1天TEP-87制剂对粒系造血干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伤后8天也表现出促进恢复作用。伤后1天白细胞总数也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对骨髓有核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率,均未显示良好作用。TEP-87制剂对放烧复合伤小鼠造血的影响,可能是微量元素锌、铜、铁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因素--清髓照射对供者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归巢的影响. 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获取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培养基培养,5~7 d检测CD133+CD31+CD45low表面标记及吸食Dil-Ac-LDL和结合FITC-UEA-1鉴定,并行羟基荧光素=醋酸盐琥珠酰亚胺酯(CFSE)标记.实验分组:正常组,正常+EPCs移植组,照射组,照射+EPCs移植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外周血、脾脏和骨髓中内皮细胞(ECs)、EPCs和CFSE阳性细胞比例;病理、电镜和免疫荧光分析各组织的损伤情况及CFSE标记EPCs的分布. 结果 流式细胞术鉴定内EPCs为CD45lowCD133+CD31+;Dil-ac-LDL+、FITC-UEA-1+.照射后短时间内循环中ECs即开始升高,第5 d达高峰,持续到第7 d,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循环中EPCs照射后短时间内也增加,于第4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至正常水平,其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照射后3 d光镜下肝脏弥漫性的炎症浸润,小肠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电镜下肝脏中血小板聚集到内皮下暴露的胶原上,小肠中ECs和基底膜间被损坏.照射+EPCs移植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3 h见CFSE阳性细胞归巢至损伤的肝脏和小肠,细胞少且不连续; 36 h细胞较多,且呈连续性.结论 移植预处理中的清髓照射可引起严重的内皮损伤, 该损伤启动了EPCs的动员,并驱动外源性EPCs归巢至损伤比较重的组织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7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各65例,保守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祖国医学,利用中药胃管注入和保留灌肠、针灸等技术,手术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一周系统治疗后发现,保守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23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7例,临床有效率为83.05%,复发率为10.77%。手术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22例,治疗有效54例,治疗后一周复发24例,临床有效率64.62%,复发率为36.9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复发率,保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用甲壳低聚糖600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乳杆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结论:甲壳低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冷水七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和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测定镇痛作用,用小鼠小肠推进性运动实验观察小鼠肠运动。结果发现(1)冷水七提取物10g/kg和20g/kg剂量下与对照组比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P<0.001);(2)20g/kg剂量下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肠的运动(P<0.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B)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大鼠模型肠道的保护性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IIRI组、SAB+IIRI组、阴性对照组和SAB+阴性对照组4组,每组12只。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大鼠回肠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回肠炎症性因子的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测观察IIRI大鼠肠道组织学病变及对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结果 IIRI组的MDA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5)和SAB+IIRI组(P=0.012),SOD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06)和SAB+IIRI组(P=0.017)。IIRI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03,P=0.009)、白细胞介素(IL)-1β(P=0.026,P=0.005)、IL-6(P=0.015,P=0.003)和核因子κB(NF-κB)(P=0.007,P=0.015)的转录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SAB+IIRI组。IIRI组的TNF-α(P=0.002,P=0.006)、IL... 相似文献
19.
654-2对烫伤早期大鼠小肠粘膜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烫伤后早期给山莨菪碱(654-2)对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烫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及HE染色等方法,检测伤后3、6、12、24 h和48 h不同时间点治疗前后肠粘膜组织病理改变及HSP70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各时间点HSP70表达均较烧伤组明显升高,烫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较烫伤组明显减轻.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明显,早期应用654-2对烧伤早期大鼠小肠粘膜组织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654-2明显增强烧伤早期SD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细胞内HSP70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肠牯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