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红花中影响山柰素含量测定的未知化合物(Imp)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和柱层析法提取、分离得到未知化合物(Imp),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果从红花乙醇提取、酸水解物中分离得到的未知化合物(Imp),经结构鉴定为6-甲氧基山柰酚。结论明确影响红花中山柰素含量测定的化合物为6-甲氧基山柰酚。为红花中山柰素的准确测定提供了依据,且该化合物为红花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红花岩黄芪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β-谷甾醇(1),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白桦脂酸(3),1,7-二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烯(4),5,7-二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异黄酮(5)和金雀花异黄素(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3.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半枝莲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raD.Don)的化学成分。方法从半枝莲全草的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6-羟基香豆素(1)、香草酸(2)、异香草酸(3)、4'-羟基汉黄芩素(4)、6-甲氧基柚皮素(5)、芹菜素(6)、柚皮素(7)、木犀草素(8)、异红花素(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红花中分离得到6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benzyl-O-β-D-glucopyra-noside(1)、丁香脂素(2)、lirioresinol-A(3)、5-羟甲基糠醛(4)、β-谷甾醇(5)、豆甾醇(6)。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伏晓  樊建领  张秋颖 《中国药房》2012,(11):1021-1022
目的:研究红花檵木叶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D101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红花檵木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应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RP-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紫外光谱和电喷雾质谱等谱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红花檵木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异槲皮苷。所有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红花檵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胡柚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胡柚皮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及重结晶的方法从胡柚皮中分离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五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Ⅰ),5,6,7,8,4'-五甲氧基黄酮(Ⅱ),5,6,7,8,3',4'-六甲氧基黄酮(Ⅲ),5,6,7,3',4'-五甲氧基黄酮(Ⅳ),5-羟基-3,6,7,8,3',4'-六甲氧基黄酮(Ⅴ),结论: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五个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国南海海绵Hyrtios erectus的细胞毒活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光谱技术和理化性质,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测定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海绵Hyrtios erectus的脂溶性部分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Hyr-tiosal(Ⅰ),12-βHydroxy-16-scalaren-24,25-olide(Ⅱ),5-Hydroxy-1H-indole-3-ethanol(Ⅲ),胆甾醇(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V)。结论化合物为首次从海绵Hyrtios erectus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Ⅱ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中药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菌,鉴定为毛霉菌Mucor luteus,对其发酵后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20-O-methyl-24-epi-cyclocitrinol(1),(15S)-15-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2),(16R)-16-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3),coniochaetones B(4),4-Hydroxybenzoic acid(5),benzoic acid(6),5,5'-diisobutoxy-2,2'-bifuran(7),bis(2-ethylhexyl)phthalate(8)。结论:化合物1~5, 7~8均为首次从M. luteu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牛膝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HPLC等分离手段对牛膝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理化反应以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酪氨酸-亮氨酸)[cyclo-(-Tyr-Leu),1]、环(亮氨酸-异亮氨酸)[cyclo-(-Leu-Ile),2]、杜鹃花酸(nonanedioic acid,3)、琥珀酸(succinicacid,4)、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n-butyl--βD-fruct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碳谱数据归属。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9,(5):638-641
目的:分离并鉴定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为其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MCI GEL-CHP 20P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及理化性质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直楔草酸(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从雷公藤水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6-二甲氧基-4-羟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葡萄糖苷(化合物4)、4-羟基-1-(2-羟乙基)-苯基-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β-腺苷(化合物7)、丁香苷(化合物8)、表儿茶素-8-C-β-D-半乳糖苷(化合物9)、2-羟基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化合物10)。结论:本研究分离并鉴定了雷公藤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来自海洋环境的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Nocardamine(1)及其铁络合物Ferrioxamine E(2),化合物2为首次从链霉菌中分得,化合物1、2为首次同时从同一微生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金果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青牛胆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马亭(Ⅰ),胡萝卜苷(Ⅱ),巴马士宾(Ⅲ),β-谷甾醇(Ⅳ),1-四氢巴马亭(Ⅴ)。结论其中化合物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黔产红花石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黔产红花石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加兰他敏(galanthamine,1)、水仙花碱(tazettine,2)、网球花胺(haemanthamine,3)、去甲基加兰他敏(O-demethylgalantamine,4)、2-羟基-6-甲氧基香水仙灵(2α-hydroxyl-6-O-methyloduline,5)、小星蒜碱(hippeastrine,6)、高石蒜碱(homolycorine,7)、9-O-去甲基高石蒜碱(9-O-demethylhomolycorine,8)、葱莲碱(zephyranthine,9)、力可拉敏(lycora-mine,10)、6α-去氧-8-氧多花水仙碱(macronine,11)。结论化合物3、5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对化合物11进行了NMR数据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追踪分离牛奶菜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以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牛奶菜根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 (1)、α-香树脂醇 (2)、3β, 24-二羟基乌苏烷-12-烯 (3)、补骨脂素 (4)、β-胡萝卜苷 (5)、异香草酸 (6)、α-单棕榈精 (7)、亚油酸 (8)、二十四烷酸 (9)、十六烷醇 (10)。结论: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塔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1,8-二羟基-2,3-甲氧基-6-甲基蒽醌(4),大黄酚葡萄糖苷(5),大黄素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胡萝卜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性质与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得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ent-kauran-16α,17-diol(1),16-αH-ent-kauran-17-oic acid(2),19-hydroxy-16-α(-)-kauran-17-oic acid(3),16-αhydro-19-acetoxy-ent-kauran-17-oic acid(4),liriodenine(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2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板栗种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氧化铝柱色谱和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板栗种仁的95%(φ)乙醇溶液回流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 benzoic acid,1),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2),没食子酸(gallicacid,3),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l-6′-linoleate,4),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e-3β,5α,8α-triol,5),3′,3″-di methoxylarreatricin(6)。结论其中化合物4-6为首次从栗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单株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组成并筛选合适的发酵条件,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学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 F063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利用NMR, MS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菌株SCSIO F063中新增分离鉴定5个单体化合物: 6-O-methyl-averythrin(1), (2,4-dichlorophenyl)-2,4-dichlorobenzoate(2),dibutyl phthalate(3),folipastatin(4),di-(2-ethylhexyl)-phthalate(5)。结论 改变培养基组成可以刺激该菌株产生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化合物1-5为首次从真菌SCSIO F063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落花生枝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豆科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落花生的枝叶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Ⅰ)、对羟基苯甲酸(Ⅱ)、对甲氧基苯甲酸(Ⅲ)、对羟基桂皮酸(Ⅳ)、对甲氧基桂皮酸(Ⅴ)、异香草酸(Ⅵ)、异阿魏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Ⅶ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