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润燥方治疗36例中医辨证属阴虚燥热的干燥综合征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6例中医辨证属阴虚燥热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单用西药治疗的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总有效率为58%,而用滋阴润燥方治疗的阴虚燥热型干燥综合征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括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现状,从八纲辨证的角度,分析阴阳失衡在干燥综合征中的影响。综合现代医家的治疗法则,提出温阳通络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最后结合临床案例,解析温阳通络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5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侯评分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侯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干燥综合征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医本无"干燥综合征"病名.根据本病以口眼干燥为主症的临床特点,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将本病明确命名为"燥痹".也有人将其命名为"虚劳"、"痹证"、"燥毒证"、"干燥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西医治疗以对症处理、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疗效欠佳且副作用多,中医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显现了较大优势.现将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和异常蛋白血症有关的、原因尚未明确的罕见疾病。我病区于1984年7月24日收治1例西医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为内燥证的患者。病人入院后以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刘健教授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方法从病名、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综合治疗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刘健教授诊治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特色。结果刘健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从中医"燥痹"论治,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亏虚,津液不布。治疗原则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活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培土制水,培土生金。结论刘健教授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养阴清肺汤加减对燥热阴亏型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某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6例燥热阴亏型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经6个疗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02%(44/53)远高于对照组的66.04%(35/5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五心烦热、大便干燥、双目干涩、腮腺肿痛、皮肤干裂、口眼黏腻、乏力倦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IL-6、IL-1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清肺汤加减能够提升对燥热阴亏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中医证候,降低患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结果:20例患者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症状缓解,未出现并发症,满意出院。结论:护士对干燥综合征的正确认识和精心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多系统受累是其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西医主要以类固醇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但不良反应颇多。董振华教授系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多年来从事中医治疗风湿病的研究,尤擅长于干燥综合征的诊治。董师认为干燥综合征多系统受累以阴虚内燥为本,痰浊、湿热、瘀血、气滞、寒凝等为标,证候复杂,治疗不能拘泥一法,辨证结合辨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润燥解毒汤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燕  王俊霞  杨森 《临床荟萃》2010,25(2):160-161
干燥综合征是原发于病毒感染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干燥,皮肤干燥脱屑,毛发稀疏变脆,肝脾肿大为特征,属于中医“燥痹”,我们应用自拟润燥解毒汤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视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伍沪生 《新医学》1998,29(6):324-325
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是一个以侵犯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本文主要叙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由于泪腺和唾液腺分泌减少引起的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干燥征。本病无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以口、眼干燥及关节痛等为基本表现。当属于中医"燥痹"范畴,一般多称其为"燥证"、"顽痹"、"燥毒证"等。中医药辨证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疗效显著,显示了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治疗SS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但当下关于燥痹论述颇多,分型冗乱,  相似文献   

13.
张美华 《护理研究》2006,20(2):338-339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为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国际上一般习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在已肯定的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硬皮病等基础上出现了干燥综合征。据调查,类风湿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皆有20%~30%病人并发干燥综合征。现就近2年收治的8例RA及SLE继发SS病人的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XFC)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XFC,对照组采用白芍总苷胶囊(TGP),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抑郁自评量表积分(SDS)、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等变化。结果:①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9.47%和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各维度积分(SF-36)、抑郁评分(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抑郁情绪、中医症候及实验室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的护理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眼、口干燥和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SS的三联症。2003年1~12月,我院收治3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对他们进行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简称SS)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症状为眼和口腔黏膜为主的干燥症候群,常合并风湿性关节炎、紫癜、脱发、萎缩性胃炎、阴道炎等。眼、口干燥和并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干燥综合征三联征。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替代和对症治疗,尚无积极有效的办法。近年来,中医药对SS的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17.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等)受累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常见症状有眼干、口干、无汗、大便干等,也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早在1933年,Henrik Siogren对本病有较详细的报道,因其表现以干燥为主,命名为干燥综合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干燥综合征(Sjo^egren’s syndrome)口干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3年HenrickSj6gren对本病就有报道。故命名为Sjo^egren syndrome,简称SS,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s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主要是腺泡间局部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和腺泡萎缩,使唾液流速率和唾液成分发生改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主要来  相似文献   

19.
张俊娥 《全科护理》2016,(24):2550-255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干燥综合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干燥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宣教,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干燥综合征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外分泌腺受累为主,可累及全身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因口干、眼干、疲劳、疼痛、脏器受累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多种靶向药物正在研发中,有望用于治疗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