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制微型体外循环机充氮气建立离体肺灌注工作模型,用以研究供体移植肺保存的效果。对32只新西兰白兔离体肺保存6小时后进行实验研究,微型体外循环机的氮气流量与血流量之比为2∶1时,可造成PO2<5kPa的模拟静脉血,用血灌注肺动脉并分别采取肺动、静血做血气分析,可了解肺保存后换气功能。此外还可测定肺动脉灌注压和气道压的气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机持续灌注、间断压力灌注、单存低温保存离体肺的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变化,探索离体肺保存的最佳保存方法。方法将30只Mongrel犬分成体外循环组、压力灌注组、低温保存组,每组10只。在保持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完整摘取双肺。进行体外循环机灌注、间断压力灌注、单存灌注离体肺循环后低温浸泡保存,并按时间点留取标本;HE染色法观察犬离体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犬离体肺组织AQP1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发现,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肺泡组织结构逐渐塌陷,炎性细胞及渗出物增多,肺泡间隔也逐渐增宽,肺泡腔内可见渗出物;在同一时间点,体外循环组的组织结构损伤变化比压力灌注组和低温保存组轻。在各实验组随着时间推移AQP1的表达量呈现下降趋势;在每个时间点上,体外循环组AQP1的表达量高于压力灌注组,压力灌注组又高于低温保存组。结论体外循环机械灌注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间断压力灌注和单存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灌注压力对兔离体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肺保存液Euro-collins(EC液),观察不同肺动脉灌注压力对兔离体肺脏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灌注压力1,2,3,4kPa的不同将兔分为G1、G2、G3、G4组,每组10只,按70ml/kg的总量经肺动脉灌注EC液,根本压力调节流量,灌注后肺脏置4℃保存液中冷藏4h后予新鲜静脉血进行复灌,测定血气分析、肺阻力、气道压力、肺组织的湿/干重比例及病理发片光镜检查。结果 发现G2、G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鼠体外循环中肺保护液灌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研究大鼠体外循环(CPB)中肺损伤机制与肺保护方法,建立大鼠CPB肺保护液灌注模型。方法 用大鼠离体肺作为氧合器,建立大鼠CPB,肺动脉置管行低温保护液肺灌注。结果 32例模型均建立成功。结论 离体大鼠肺能够作为氧合器用于CPB研究,大鼠CPB中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在方法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兔肺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肺保存液对供肺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肺灌注模型,探索新的肺保存液。方法:切取离体左心肺移植体作为去氧肺,利用两个相同滚压泵,对保存的左心肺进行再灌注,将15只兔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作为对照组(A组)、Euro-Collins(EC)液中加入乙酰半胱氨酸和硝酸甘油组(B组)、EC液组(C组),将供肺低温保存10h后再行灌注和纯O2通气,分别检测再灌注后10、20、30、40、50、60min的血气分析,肺气道压(PIP),肺动脉压(PAP)和湿干比(W/D),结果:B组供肺保存良好,测定结果与A组相当,明显优于C组。结论:本实验模型具有稳定性好,敏感的特点,加入乙酰半胱氨酸和硝酸甘油的EC液保存供肺,可使供肺保存时间延长,肺功能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在离体肺保护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丹参酮对离体肺保护的作用。方法以离体兔肺模型为肺保护实验对象,以肺动脉灌洗再次肺动脉灌注为实验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LPD液行肺动脉灌洗和保存.另一组用丹参酮加LPD液组成实验组,用同样的方法灌洗和保存。保存18h后,观察病理形态、含水量以及测量NO(一氧化氮)、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及MDA(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肉眼见组织新鲜红润,部分组织充血、水肿及淤血;光镜下两组的肺泡、支气管及毛细血管结构完整,高倍视野下对照组较实验组肺泡上皮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肿胀、肥大,少部分组织可见肺泡内有红细胞渗出、间隔增宽等。实验组的含水量低于对照组(P〈O.05)。实验组肺组织中的NO及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O.05).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丹参酮能清除氧自由基,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较明显的减轻肺的再灌注损伤。在LPD液中加入丹参酮,能够对离体肺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离体兔肺再灌注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过体外循环机建立一种较为简单的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12头4~5周乳猪,随机分为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两组。麻醉后气管插管,从胸骨正中进胸,分别插管于肺动脉和左右心耳。引入自体血于储血器,用血泵将血经肺动脉插管泵入肺动脉,建立双肺隔离灌注模型。结果实验结束时缺血再灌注组表现为肺静止顺应性降低、湿干比增加以及光镜、电镜下出现了严重的肺组织损伤。结论本实验通过血泵建立乳猪隔离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较之小动物实验更为接近临床的特点。为深入研究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机制,以及防治措施提供良好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抑肽酶对长期低温保存兔肺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抑肽酶对长期低温保存兔肺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离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模型 ,15只白兔随机分为三组 (抑肽酶组、对照组 1、对照组 2 ) ,抑肽酶组和对照组 1用Euro -Collins液进行肺灌洗和低温保存(10℃ ,2 4h)后 ,以新鲜兔血离体灌注 30min。抑肽酶组在兔血中加入抑肽酶 (2 5万KIU) ;对照组 1不用抑肽酶。对照组 2取自正常兔肺 ,不进行肺灌洗和保存。灌注中测定肺动脉氧差 (△PO2 ) ,肺动脉压 (PAP) ,灌注完毕取肺电镜观察微观结构。应用TUNEL(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技术检测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 1比较 ,抑肽酶组的动静脉氧差较大 (2 0min时差异显著 ,P <0 .0 5 ) ,肺动脉压较低 (P <0 .0 5 )。电镜观察对照组 1肺结构破坏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对照组 1细胞凋亡数目高于抑肽酶组 (P =0 .0 0 18)和对照组 2 (P =0 .0 0 0 1) ,抑肽酶组细胞凋亡数目高于对照组 2 (P =0 .0 0 0 )。结论 :抑肽酶对于长期低温保存的兔肺有保护作用。细胞凋亡可作为评价肺移植后保护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离体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0,I/R组)和缺血再灌注PS干预组(n=10,PS组).建立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缺血2 h再灌注2 h(I/R组)及缺血2 h气管内注入PS后再灌注2 h(PS组)的肺动脉压、肺湿/干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肺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变化;光、电镜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I/R组肺动脉压和肺湿/干重比显著高于PS组(P<0.01),且PS组出现大量eNOS、SP-A阳性反应信号,与I/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显微、超微结构证实给予PS后肺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离体大鼠肺缺血后再灌注前给予PS可显著减轻再灌注后肺水肿,降低肺动脉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S减少SP-A破坏,进而刺激eNOS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PGE1和异搏定联合应用保存离体肺的实验研究,实验分三组:Ⅰ组为对照组(n=8);Ⅱ组(n=8),灌洗前注射PGE1,5μg/kg;Ⅲ组(n=8),灌洗前联合应用PGE1,5μg/kg和异搏定0.1mg/kg。离体肺在灌洗后置于10℃下保存6h,然后测定肺气道压(PAP)、左房血血气分析和肺血管总阻力(PVR)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三组间形态学检查无明显差别。左房血氧再灌注10min和15min时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30min时明显高于Ⅰ、Ⅱ组;PVRⅢ组极显著地低于Ⅰ、Ⅱ组(P<0.01);PAP在再灌注30min后Ⅲ组显著低于Ⅰ、Ⅱ组(P<0.05)。表明PGE1和异搏定联合应用可改善10℃保存6h离体肺再灌注后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大鼠离体肺灌注模型,用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用该新模型探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对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Euro-collins液)、B组(维生素C100mg/L)、C组(维生素C200mg/L)、D组(维生素C400mg/L)。每组8对,每对中一只作为供体提供肺,另外一只作为受体鼠用于灌注。取肺并于4℃保存6h后连接体外灌注装置,灌注1h。动态监测气道压、肺动脉压,灌注完毕后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分析干湿比、MDA、ATP,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该灌注模型运转顺利,供体、受体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min、25min。与A组相比,B、C、D组肺组织再灌后的含水量、MDA、动脉压均降低(P<0.05),ATP、PaO2水平提高(P<0.05),再灌后的组织损伤也轻。A、B、C3组的气道压于再灌后无明显差异,但D组低于其它3组(P<0.05)。结论:该离体肺灌注模型用于研究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多优点,耗费少,简单易行,维生素C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肺血管阻力,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提高ATP水平及肺组织的氧合能力,并减轻肺水肿及组织损伤,而增加保存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可能对肺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模拟犬单肺移植灌注系统,为移植肺的保护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应用体外循环机和膜肺分别模仿心脏做功和组织耗氧,模拟临床肺移植建立犬离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结果:模拟移植后,灌注流量稳定可调,移植肺气体交换好,膜肺模拟组织耗氧可行。结论:该模型为研究缺血再灌注对移植肺损伤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30只日本雄性大耳兔,随机等分为2组。缺血预处理先采用左肺门阻断10min,开放再灌注15min的肺血预处理,然后阻断左肺门60min,开放再灌注60min,对照组未采用预处理。结果示在再灌注后60min,预处理组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动脉氧分压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罗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平均肺动脉压和肺组织的丙二醛含量及肺泡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将12只犬分为2组,分别用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LPD液灌注,10℃保存12h后,分别在离体状态下,连续通气和温静脉血再灌注10min。比较供肺流入、流出血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道峰压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间氧分压犤(21.55±3.94)kPa与(20.90±1.16)kPa犦、二氧化碳分压犤(4.25±0.15)kPa与(4.32±0.11)kPa犦、呼吸道峰压犤(19.00±1.41)kPa与(18.50±1.87)kPa犦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6.47±0.41与6.09±0.2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均未见肺泡内出血。结论: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LPD液的肺保存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保存效果并未因灌注液中加血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在供肺保存中的作用。方法: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肺动脉冲洗组)和实验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组),每组6只。供肺经过24h保存后采用离体肺循环灌流模型再灌流60min。灌流中观察2组肺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o2)、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肺动脉压(pPA)、气道压(pAW)、静态肺顺应性(Cstat)的变化和2组保存末、灌流末肺组织和灌流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磷脂(TPL)、卵磷脂(PC)、卵磷脂/总磷脂(PC/TPL)、卵磷脂/鞘磷脂(L/S)的变化。比较2组间肺质量湿干比(W/D)。结果:实验组灌流中△po2、△pco2、Cstat明显高于对照组,pPA、pAW明显低于对照组,保存末、灌流末肺组织和灌流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PL、PC、PC/TPL、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W/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循环冲洗能保护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从而改善供肺保存和再灌注后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数据,计算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检测肺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结果】转流后肺灌注组犬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静脉血MDA和SO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肺灌注组肺静脉血ICAM-1、P选择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持续肺动脉灌注通过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粘附分子的激活来降低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灌注液温度对肺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4℃、10℃两个温度下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将12条狗随机平均分成2组,肺动脉灌注10℃低钾右旋糖酐(LPD)液,取出心肺组织分别在4℃、10℃保存12h,分别在离体状态下,连续通气和温静脉血再灌注20min。比较供肺流入、流出血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道峰压IAP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W/D,并作病理检查。结果:2组间Pco2、IAP差异及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均未见肺泡内出血。但10℃保存组的Po2比4℃保存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体肺在10℃下保存要优于在4℃下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Euro-Collins液,低钾保护液(LPD)及LPN液(前列腺素E1,硝酸甘油加入LPD)在离体肺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27只实验用兔随机分为3组(n=9),分别以Euro-Collins液(E组),LPD液(L组)及LPN(LPN组)进行肺灌洗及保存。每组再分为3小组(各含6个肺)分别保存2,4,8h后进行再灌注,测定再灌注后肺血管阻力(PVR),肺通气阻力(LR),肺含水量(LW)及PO2以了解肺保护效果。结果 保存8h后E组LR显著增高,且明显高于L组及LPN组LPN组PVR在保存各时间明显低于E组及L组。结论 LPN组在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及降低肺血管阻力方面优于E组及L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扩张肺动脉,改善肺早期灌洗及抑制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在肺内聚集而减轻肺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兔离体肺再灌注模型研究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护的作用。方法 20只实验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实验组术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溶解在10 ml生理盐水中)。48 h后进行实验,由实验兔右室流出道尽量抽取兔血,造成肺组织热缺血。1 h后以低钾右旋糖苷肺保护液(LPD)进行肺灌洗及保存,保存4 h后用开始时抽取的兔血进行再灌注。再灌注10 min、30 min、60 min分别测定肺血管阻力(PVR)、肺通气阻力(LR)、以及肺静脉血氧分压(PvO2),再灌注结束后取肺组织进行肺含水量(LW)测定以了解肺保护效果。结果 实验组再灌注后PV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R、LW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环磷酰胺对兔离体肺保存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免疫抑制以及细胞毒作用减轻了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宿学家  易定华 《医学争鸣》2000,21(5):608-610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进行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对未成熟犬肺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杂种幼犬(〈30d)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灌注组(n=6),建立体外循环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灌注组(n=6),建立体外循环后,灌注组在心脏停跳的同时,肺动脉灌注60min后,取肺组织观察肺表面活生剂(PS)、NO水平、肺湿干比(W/D),肺血织观察肺活怀剂(PS)、BO水平、肺湿干比(W/D),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