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发现肝病患者常发生内毒素血症,其发生率的高低与肝脏病变的损伤程度和范围相平行,与枯否细胞吞噬功能有关。肝病的凝血障碍属多因子性,不仅有凝血因子的改变,也有抗凝血酶Ⅲ的降低。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揭示:内毒素血症发生率与Fn,凝血因子异常和AT-Ⅲ的变化显著相关(P<0.001),其中以HPT、FⅡ、AT-Ⅲ、Fn、ⅧR:Ag与内毒素血症的相关性更为密切,提示在引起肝脏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的诸因素中,不可忽视内毒素血症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对47例胆管炎及胆道梗阻病人进行内毒素血症研究,内毒素检测采用鲎试验法(LLT)。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4例中LLT阳性11例(79%),急性胆管炎14例中LLT阳性3例(21%),14例慢性胆管炎及5例恶性肿瘤梗阻病人LLT均阴性。内毒素血症与胆管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DIC有密切关系。提出LLT可作为急性胆管炎选择手术时机和估计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鲎试验方法检测4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血浆内毒素,结果表明内毒素血症发生情况与侧支循环形成程度相关;侧支循环较轻者,其内毒素血症发生情况则与肝功损害程度相关;说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内毒素血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于肠源性内毒素经侧支直接进入体循环和肝损害引起枯否氏细胞吞噬破坏内毒素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所致内毒素血症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中内毒素持续存在可使肝细胞损伤加重,内毒素血症引起多脏器损伤已达共识。本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86例慢性肝病所致内毒素血症患者治疗观察6周。结果:内毒素血症治疗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5%。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的凝血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77例肝病患者进行多项凝血和抗凝血指标、血浆内毒素及纤维蛋白连接素测定,发现肝病的凝血异常为多因子性,不仅有多项凝血因子的改变,也有抗凝血酶Ⅲ的降低;提示内毒素血症(ETM)可经内、外源途径激活凝血链反应,ETM可能是加重肝病凝血功能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病与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毛美琴 《广西医学》1993,15(2):112-114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鲎试验法测定了12例肝硬化患者门脉血及外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同时测定了13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其中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为133.33±50.21ng/L;39.47±41.00ng/L),而肝硬化患者门脉血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外周血(前者为282.82±91.20ng/L)。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肠原性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Cl4所致中晚期硬化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程度及肝组织内毒症的分布。材料与方法 采用鲎三肽基质法测定腹主动脉及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硬化组织内毒素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 CCl4所致肝硬化动物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尤以动脉内毒素含量增加而显著;同时,大部分肝脏组织呈内毒素染色阳性,内毒性主要分布于变性之肝细胞浆内,呈中度阳性染色。结论 CCl4所致肝硬化伴  相似文献   

10.
肝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沛演 《广东医学》2001,22(5):426-427
目的 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内毒素血症与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鲎血细胞基质显色试验的检验结果 ,将 5 5例肝炎肝硬化分为两组 :内毒素血症阳性组 (阳性组 ) 35例和内毒素血症阴性组 (阴性组 ) 2 0例 ,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肝功能比阴性组差 ,发生门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 ,以及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比例及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组 (P均 <0 0 5 )。结论 肝炎肝硬化并发内毒素血症与患者的临床及预后有关 ,可作为评估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临床上防治内毒素血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SAS.RAAS与肾功能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肝硬化腹水患者有效肾血浆流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降低,有明显的钠潴留;肝硬化时SAS及RAAS活动增强是肾脏钠潴留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亦是肝硬化腹水患者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59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中急性甲型肝炎20例,急性重症肝炎14例,肝硬化代偿15例,肝硬化失代偿10例)、28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F=389.19,q=3.08~45.77,P〈0.001);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5.64,q=6.959~17.544,P〈0.05),Ⅰ、Ⅱ期病人术后10 d的血浆T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t′=2.366,t=8.372,P〈0.01)。肝癌病人血浆TM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55.64,q=4.099~17.544,P〈0.05)。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对30例硬变肝和100例正常肝脏的超声切面显像及各叶径线测值的分析,用椭球公式计算尾叶的体积,发现早、中期肝硬变时尾叶体积明显增大。作者提出尾叶体积超过30cm~3时,可作为诊断早、中期肝硬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抗—HCV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方法,对48例肝硬化患者、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2例慢性肝炎患者及8例急性黄疽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抗-HCV检测。结果麦明:原发性肝癌组其血清抗-HCV阳性与输血无密切关系,而肝硬化组血清抗-HCV阳性与输血关系密切。两组间抗-HCV阳性率无明显差异,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PCT显著降低(P〈0.05),MPV、PDW显著升高(P〈0.05),PT、APTT、INR明显延长(P〈O.05),FIB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对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肝硬化病人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性激素与垂体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了68例男性肝硬化病人血清2种性激素和2种垂体激素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了比较.③结果肝硬化病人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激素(LH)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雌激素(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t=3.29~9.87,P<0.01).④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性激素及与其有关的垂体激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9.
B型超声诊断宫内胎儿畸形(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7例宮内胎儿先天性畸形的声象图表现,其中2例多发畸形。均经引产、自然分娩及产后病理检查证实。就声象图的特征来说,胎儿畸形改变愈明显愈易被发现,畸形改变较小者,有时发现困难。为减少或避免漏诊,还对检查注意点进行介绍,并提出B型超声显像是产前诊断产儿畸形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